干细胞治疗的目标是修复已损伤的肾脏组织,恢复原有肾脏功能,为肾功能衰竭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
肾脏的主要任务是每天过滤和清洁近200升血液,其中肾脏生理功能有以下五点:
第一、分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毒物和药物;
第二、调节体力水和渗透压:调节人体水及渗透压平衡的部位主要在于肾小管,远曲及集合管不透水,但能吸收部分钠盐,因为液体维持在低渗状态;
第三、调节电解质浓度;
第四、调节酸碱平衡;
第五、内分泌功能。总之,肾脏是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内分泌激素维持体内内环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什么是肾衰竭:肾衰竭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8%~16%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病(CKD),且多数急性肾损伤易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是(KF)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根据其发病时程,可进一步分为急性肾衰竭(AKF)和慢性肾衰竭(CRF)。
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需要通过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来缓解决,这也是目前仅有的可行方案,但长期的透析容易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同样肾脏移植的排异反应也是患者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肾衰竭还伴有高血压、贫血、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病、水电紊乱及酸碱失衡、肾性骨病、骨折,感染等疾病,几乎100%的患者都有神经系统症状疾病,精神不振、疲乏、头晕、头痛。
干细胞治疗的目标是修复已损伤的肾脏组织,恢复原有肾脏功能,为肾功能衰竭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组织工程(TE)和再生医学(RM)的发展使肾功能衰竭的细胞治疗成为可能。
目前,相关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KF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干细胞治疗肾衰竭的可能机制
在MSCs治疗KF的治疗机制方面,研究人员也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目前认为,MSCs对KF的治疗原理可能是MSCs分化为肾脏细胞而发挥治疗作用,也可能是MSCs非分化机制(如MSCs的分泌作用)参与肾脏的相关功能修复。
1.分化作用。由于归巢效应,干细胞会自动转移到肾脏病灶,分化成肾固有细胞,肾实质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等。从而修复受损肾脏,重建肾脏血液循环,改善肾脏功能。
2.旁分泌作用。释放的某种活性因子还会刺激肾细胞分泌促红素,而促红素可以促使红细胞的生成,这样就缓解了机体贫血的状况。
3.免疫调节作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可有效减轻肾小球肾炎症状,来实现对肾脏的改善作用。
干细胞治疗肾衰竭的基础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再生细胞已广泛用于各种临床前研究。早期的一些MSCs研究表明,MSCs注射至损伤的肾脏,可转分化成肾组织细胞,如小管细胞、足细胞、系膜细胞、小球细胞,可显著恢复肾脏功能。
急性肾衰竭基础研究:王等使用自体和异体的MSCs对AKF大鼠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异体治疗未出现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由此可见,MSCs在异体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研究人员指出,MSCs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慢性肾衰竭基础研究:Yuen等等通过体内外研究发现,在CKF过程中,MSCs对维持器官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他们的研究中,MSCs可通过抑制肾损伤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对CRF,特别是对这一过程中肾脏组织纤维化进程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干细胞在肾衰竭中的临床研究 国内临床研究进展: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临床试验,用以评估细胞移植治疗肾脏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MSC的低免疫反应和高度再生能力,多数实验用MSC作为细胞资源。
李等人在肾移植患者体内进行了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这项试验表明,自体细胞移植可减少移植肾的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并得出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肾移植受者l临床治疗上是安全可行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运用细胞治疗恢复AKI及CKD患者的肾功能上。根据最近的临床报告,一些研究者将开始运用自体MSCs及其他类型细胞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二期临床试验。
在万方数据通过“干细胞治疗肾衰竭”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最终结果显示有关干细胞治疗肾衰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合计多达129条。
图源:万方数据官网截图
国外临床案例一:2021年9月13日,日本湘南镰仓综合医院研究团队在《干细胞转化医学》上发表文章,分享了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经验。干细胞移植后肾功能得到长期改善,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的改善。该案例初步证实干细胞疗法治疗急性肾损伤安全有效。
案例二:一例62岁的印尼籍妇女,被诊断为胸部截瘫、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长期肾脏受累,慢性肾功能衰竭2年,肌酐水平为11 mg/dL,无小便。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案治疗。鞘内注射1.6×107个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1.6×107个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结果: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完三周后,患者可移动脚趾,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肌酐水平降至9mg/dL。8个月后,患者可以拾起腿,肌酐水平为2mg/dL,小便恢复正常。
案例三:对61例CDF患者采用全身和局部输注的方法干细胞移植,两周后患者的血β2-MG、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显著下降,尿β2-MG、IgG、Alb、THP、24h尿蛋白、24h白蛋白排泄等指标也显著改变,证明患者的肾功能提高。
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肾衰竭治疗方面的效果是肯定的,目前在临床范围内也获得了一定的应用。
在中国的干细胞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最为深入,已应用于临床并成功治疗了多种难治性的疾病,因此,不久的将来,细胞治疗将为肾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一条新的康复道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