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牙齿,能了解他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甚至银行余额。
我们谈论口腔文化,是否有更深的意蕴,或更开阔的视野与边界?
《经济学人》有一篇关于牙齿的文章,其中谈到:眼睛不是心灵的窗户——牙齿才是。牙齿会烂,会坏,甚至还能摇身一变为智齿。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牙齿,能了解他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甚至银行余额。当我们是婴儿时,我们通过撕咬身边的一切了解世界。活着的时候,牙齿是我们骨架中唯一裸露的部分;死后化为一抔黄土,它会是我们留在世界上最后的痕迹。如果不幸面目全非,牙齿也能辨识死者的身份。
这种直抵人心的剖析与解读,除了深刻揭示牙齿的生物属性外,无疑赋予了口腔的文学意义,文化意义。
最近笔者在做一个口腔文化的相关研究,梳理发现在近几年当代中外文坛上,有四本评价颇高的以牙齿命名的文学书籍作品,无疑给口腔文化呈现了另一个斑斓的视域。文学从来没有旁观时代,文学又深刻见证与折射生活,隐喻生命的周遭,揭示人性的幽微复杂与光芒。
透过这四本书,让我们去理解作家笔下的“牙齿”故事与文化解读。他们分别是著名作家毕飞宇与学者张莉的《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知名电影和文学两栖作家万玛才旦的《乌金的牙齿》、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常笑予的 《宇宙牙齿》、以及墨西哥文学新星瓦莱里娅·路易塞利的《我牙齿的故事》。(丹贝)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作者:毕飞宇/张莉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是毕飞宇和学者张莉之间的关于创作的对谈。主要内容是关于毕飞宇的创作经验和阅读历史,是毕飞宇创作的口述史,也是他对于创作经验的贴心分享。
所谓牙齿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源自中国文化的含蓄性。中国人由于我们的文化的特殊性,我们心里面非常明白的,但是我们嘴上很多时候不愿意把它说出来。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一直告诉自己,所谓真话不说出来等于撒谎;所谓真相,不说出来也等于撒谎。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处境底下,勇敢地打开牙齿,让我们生动的舌头做它本来应该做的事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呢,我们找到了一句话,讲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如果你内心的活动变成语言,跑到牙齿的外面来了,我们说它是接近真理的。如果它永远被上门牙和下门牙咬在里头,那我只能说,它就是你的错误。(毕飞宇)
《乌金的牙齿》
作者:万玛才旦
《乌金的牙齿》是短篇小说集。其中同名短篇小说《乌金的牙齿》讲述的是一个两小无猜的故事。
主人公和乌金自小是好朋友,有一天乌金成了活佛,两人希望保持昔日的友谊,但宗教规则和信徒要求主人公做出改变。主人公在膜拜活佛时,常常回忆的是他凡人的一面。后来乌金死了,喇嘛搜集乌金小时候抛到屋顶的牙齿装进佛塔,以供信徒瞻仰。喇嘛共搜集了五十八颗牙齿,主人公想起,那些屋顶的牙齿中有些是自己的。也就是说,他的乳牙也和乌金那高贵的牙齿一起享受着千万信徒的朝拜。这个故事令人想起「三王墓」。除去所谓「批判愚昧」的一面,我们从主人公角度去感受的话,还能发现几分“孩子气”。被朝拜的乳牙,象征着两小无猜的童真,也隐喻着主人公在接受宗教观念之前偷偷藏在佛塔中的大逆不道。(Jay)
众人对乌金为转世活佛无比信服,但是他对于我还是那个好朋友。最开始,我不给乌金磕头,后来,我也相信了他有加持他人,帮助他们让事情顺利的能力,我开始对他恭敬了起来。我没有完全被众人教化,依然认可他是我的朋友而不是活佛,虽然在此期间我有些动摇,我请求乌金给我好运加持。
作者用世人荒诞的行为,暗示了对佛的盲信。鲁迅的《故乡》里,闰土和我虽然也是小时候很好的玩伴,但是因为当时的阶级思想,产生了巨大的隔阂。在本文中,我依然把传奇的乌金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是两个未被同化的清醒个体。荒诞之处在于牙齿的数量,正常人的牙齿是28颗加上4颗智齿,而乌金有58颗,这多出来的26颗甚至有作者自己的牙齿。
当我们了解到一个很厉害的人时,都以为他有传奇的身世,要增加他的神秘感,让他的传奇变得合理。我跟乌金从小长大,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天赋异禀的地方,反而发现他数学很差。在他成为活佛之后,在我心里依然是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对于乌金,我后来选择了相信了和恭敬,因为他是给了我们心理安慰。信仰和佛教,大抵如此。我们需要一个活佛,即使他是普通人,也要让他不普通。(我不是匠人)
《宇宙牙齿》
作者:常笑予
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常笑予推出了幻想小说新作《宇宙牙齿》。较之前作关注的儿童生活,这本书的视野更为宏大,思考也更加开阔,直接落脚在人类命运与地球的未来,但情节并不空泛。故事通过两个孩子的“冒险”,穿梭于两个时代,最终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宇宙牙齿”这个听起来极为古怪的书名,至此才略能有所解释。曾曾祖母始终保留着自己那颗烤瓷牙,在她看来,这颗牙连着她身体的神经,她是来自“尘埃时代”的人,这颗牙也就连着“尘埃时代”的神经,就是她的亲人、亲情,还有“地底的岩浆、树木的根须、连接湖海的河流”,如果没有这些执著的记忆与追寻,感情联系被切断,故事也就不会发生。
《宇宙牙齿》有一个短短的“尾声”,混沌朦胧、浩瀚深邃,或许这几节文字、这一本书,都可理解为作者奉献出的她对地球、对人类的乡愁。因为一颗牙齿,她朝着宇宙深处张望了几眼,发现地球也是一颗需要更多保护的牙齿。作者是给了孩子希望的人,换句话说,其实是她身上的纯真一直没有完全褪去。(冷玉斌)
《我牙齿的故事》
作者:莱里娅•路易塞利
梦露、伍尔夫、卢梭、蒙田……这些世界顶级作家艺术家们,有关他们的传奇浩瀚如星辰,无论是在世或去世。但从未有人从他们的“牙齿”这一特殊道具着手编撰故事。来自墨西哥的八零后女作家瓦莱里娅·路易塞利通在《我牙齿的故事》这部颇具实验性的小说中,通过一名叫“高速路”的拍卖师,将这些牙齿和他们背后的故事串联了起来。
《我牙齿的故事》讲述了世上最好的拍卖师古斯塔沃·高速路和他牙齿的故事。一部关于“我”的收藏品们、它们独有的名字和它们经回收后焕然重生的专著。“我”口吐珠玑,用一个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为“我”的收藏品赋予新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我”的儿子夺走了“我”最珍爱的梦露牙齿并把“我”囚禁在一个艺术馆的展厅中。随后有一天“我”遇到了佛拉金,请他为“我”立传。而我们随后便干起了从艺术馆偷窃小件物品的勾当,并现学现卖用那些物件背后的故事给他传授起了收藏艺术的课程……(新浪读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