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检测KRAS、NRAS和BRAF,野生型患者可用西妥昔单抗,指导靶向治疗;
前言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肿瘤高发的肿瘤,结直肠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当然也包括靶向治疗,所以,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结直肠癌的基因检测。
了解小娘子的朋友们都知道,一般我是不推荐肿瘤患者做基因检测的,尤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基因检测,除了为患者省钱,也是从治疗角度考虑,没有指导治疗意义的检测我基本不推荐。
但是指南里和治疗手段包括靶向治疗的,我一般都会支持基因检测。比如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也一样,目前针对结直肠癌患者不同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也越来越多,基因检测已经成为靶向治疗前标准的步骤。
每个结直肠癌患者都具有各自的遗传学背景,它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是一系列分子基因参与、多步骤调控的极其复杂的机制,此过程常与细胞失控性增殖、逃脱凋亡有关,包括原癌基因激活(常见有C-myc基因、Ras基因及EGFR等)、错配修复基因突变(HMSHI、HLH1、PMS1、PMS2、GTBP)、抑癌基因失活(常见有p53基因、DCC基因、APC基因等)以及一些危险修饰基因(如COX-2、CD44等)。
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抗EGFR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HER2、NTRK和POLD1 等基因的突变被发现可能会影响到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疗效。NCCN推荐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用药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1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的开端,得益于“CRYSTAL研究”,此研究奠定了“KRAS基因”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抗EGFR靶向治疗前必须检测的首个分子标记物,开启了结直肠癌基于分子亚型靶向治疗的里程碑,随后BRAF、微卫星不稳定MSI/错配修复基因MMR(MSI/MMR)、PIK3CA等基因跟上靶向治疗的步伐。
在NCCN或CSCO指南中已有明确规定:肠癌常检测的基因有:MSI/MMR、RAS和BRAF三个,并推荐肠癌确诊之时就要做MSI/MRR的检查,若是转移性、或复发性肠癌需要做RAS、BRAF突变的检测
一、常规基因检测
01
KRAS基因
RAS基因是一个大家族(HRAS,NRAS,KRAS),大约40%~60%的肠癌具有这类基因的突变,其中以KRAS突变最多,大约40%左右。KRAS属于RAS基因中的一员,编码GTP/CDP结合蛋白,其作为EGFR下游信号通路的重要效应分子,主要激活RAF-MAPK通路进行后续信号转导,参与细胞的生长调控,在抗细胞调亡,介导肿瘤侵袭和转移,乃至肿瘤引起的新血管生成中起作用。结直肠癌中约32%~40%的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存在KRAS突变的患者中约85%~90%的突变集中在第2号外显子的12、13密码子上,其余突变中约5%发生在61密码子上,5%发生在146外显子上。
其他的RAS突变包括KRAS3、4号外显子及NRAS的2、3、4外显子,突变率约为16.7%~23.4%。
CRYSTAL、TRICOLORE、FIRE-3、PRIME、PEAK等研究均表明:西妥昔单抗在KRAS外显子2野生型患者远期生存均获益。因此,结肠直肠癌中KRAS基因的突变状态对靶向治疗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02
BRAF基因
BRAF是RAS家族最主要的成员。RAF是RAS基因编码通路的下游基因,RAF激活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RAF突变以BRAF常见,BRAF是RAS-RAF-MAPK信号通路的重要基因,BRAF突变常见于V600E位点,其在结肠癌的突变率为2.5%~20%。
BRAF突变常发生在右半结肠,大约95%的BRAF基因突变都发生在右半结肠,并且BRAF基因突变和位置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随着肿瘤位置由升结肠移至直肠,BRAF的突变率由40%降至不到2.3%。
BRAFV600E与KRAS突变有些共同之处,但与KRAS基因突变相比,BRAF突变型恶性程度高、组织级别高、淋巴结转移率和局部晚期发生率高,预后相对较差。研究也显示,KRAS、BRAF突变的病人对抗EGFR靶向治疗没有效果,KRAS、BRAF散发型用抗EGFR靶向治疗的效果相对要好。
03
MSI/MMR
微卫星不稳定(MSI)是由错配修复(MMR)基因发生缺陷引起的,当错配修复系统功能异常时,微卫星出现的复制错误得不到纠正并不断累积,使得微卫星序列长度或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目前推荐用于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的5个常用位点分别为BAT-25、BAT-26、D2S123、D5S346和D17S250。
0个位点不稳定则称为微卫星稳定(MSS);
1个位点不稳定称为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
2个位点不稳定则称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
MSI-H的患者为dMMR,MSI-L和MSS的患者为pMMR。
微卫星(MS)状态与结肠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II期结直肠癌中,MSI-H/dMMR约占20%,III期结直肠癌约占12%,IV期中约4%。
MS状态在结肠癌中可以指导化疗和指导预后。
多数研究结果提示MSI对结肠癌的预后作用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II期结肠癌中,MSI-H/dMMR是预后良好的标志已达成共识;
MS状态在结肠癌辅助化疗可预测疗效作用。研究发现MSI-H的患者不能从单药5-FU(5-氟尿嘧啶)的辅助化疗中获益;而MSI-L/MSS患者可明显提高生存。
因此NCCN指南推荐既往患有直肠癌或结肠癌的所有个体都应进行MMR或MSI检测、II期MSI-H患者预后较好,而且不能从5-FU辅助治疗中获益、对于II期结肠癌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建议如为dMMR(错配修复缺陷)或MSI-H(微卫星不稳定),不推荐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单药辅助化疗。
二、耐药基因检测
很多临床试验提示某些基因,例如PI3KCA、PTEN、HER2及SMAD4基因突变,可能与西妥昔单抗耐药有关。
04
PI3K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PIK3CA/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PIK3CA/PIK3CB为PI3K的亚单位,研究表明其表达异常导致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还与MDR1、MRP1介导的多药耐药存在密切联系。有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证明PIK3CA基因突变的患者,西妥昔单抗疗效低,反之疗效高,但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另外,PIK3CA的高表达还会导致传统化疗耐药,并且与EGFR靶向治疗密切相关。因为PIK3CA/AKT/mTOR信号通路是EGFR、FGFR和c-MET下游的信号通路,所以即使在上游阻断EGFR(抗EGFR靶向治疗),由于PIK3CA发生激活突变,仍然会激活下游的PIK3CA/AKT/mTOR,这种情况下使用抗EGFR治疗疗效肯定是差的。
05
PTEN基因
PTEN是一个抑癌基因,可抑制PIK3CA活性。任何原因导致的PTEN缺失(甲基化、高甲基化、移码突变、终止密码子提前等),均可能导致其对PIK3CA/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该信号通路较正常细胞活跃,进而影响到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疗效。遇到这种疗效不佳的情况,如果我们能检测到PTEN基因变异,就可以增加相应的抑制剂,再联合抗EGFR单抗进行双靶治疗,改善患者生存
06
HER-2基因
HER-2扩增或基因突变在接受抗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的NRAS、KRAS、BRAF野生型患者群体中常见,发生比例在3%左右,通常还会伴随其他基因突变,会显著影响抗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疗效。
如果HER2存在突变,单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无效,必须加上拉帕替尼,或者使用最新的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DS8201a才会有效。所以目前针对于NRAS、KRAS、BRAF(三阴)野生型患者,还需要做一个常规的HER-2检测。
07
SMAD4基因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即使是NRAS、KRAS、BRAF(三阴)野生型的患者,只要携带SMAD4突变,即便是加上化疗,使用EGFR单克隆抗体疗效也特别差;如果SMAD4基因发生失活突变,不仅会对抗EGFR治疗耐药,还会加速肿瘤进展,后续治疗选择有限。
综上,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需常规检KRAS、BRAF、MSI/MMR基因的突变状态,还会使用免疫组化常规检测HER2蛋白表达情况。在怀疑患者耐药时,除了常规检测以上4种以外,还应尽可能地关注更多基因的突变状态。
因此,对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患者,我们建议做一个大Panel的基因检测,这将有助于发现可能影响抗EGFR疗效的致病基因突变,也将更有利于对患者治疗疗效的预测、预后的判断乃至后续的治疗决策有更精准的判断
三、指导化疗用药基因
结直肠癌的基因检测,除了众所周知的靶向治疗以外,其实还可以指导化疗用药。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5-FU)是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
08
UGT1A1基因
证据级别最高的基因是UGT1A1,这个基因的多态性可以指导伊立替康用药。现有研究结果表明UGT1A1*28等位基因的存在可导致伊立替康活性代谢产物SN-38的显著增加,从而发生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几率显著增加,因此建议该基因纯合型患者每3周最大输注伊立替康剂量降低至400mg
09
DPYD基因
第二个基因是DPYD,该基因编码的DPD酶是降解5-FU的一个关键酶、限速酶,体内80%的5-氟尿嘧啶由DPD酶代谢。目前发现,如果DYPD*2A、DYPD*13中相关的几个位点发生突变,那么DPD酶活性丧失或减低,这类患者无法降解5-FU导致严重的化疗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接受5-FU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考虑DPYD的基因状态,并根据突变状态给予合适的药物剂量或者更换化疗方案
总结
1.常规检测KRAS、NRAS和BRAF,野生型患者可用西妥昔单抗,指导靶向治疗;
2.检测PIK3CA、PTEN、HER2及SMAD4基因突变,可指导与西妥昔单抗耐药治疗;
3. 检测MSI/MMR,免疫治疗药物适合dMMR/MSI-H型患者,指导免疫治疗;
4 UGT1A1、DPYD等基因的存在分别使伊立替康、5-FU毒副作用增加,指导化疗药物治疗。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