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
牡丹皮
春天来了,牡丹花快开了~
牡丹花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神农本草经》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牡丹的根皮,是非常重要的一味中药材,即牡丹皮。
来源
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
植物学性状特征
牡丹为落叶小灌木,高1-2cm。根粗,茎直立,枝粗壮,树皮黑色。羽状复叶,近枝顶的叶为二小叶,顶生小叶常深3裂,长7-8cm,宽5.5-7cm。裂片2-3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有时被白粉沿叶脉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cm;侧生小叶狭卵形,2-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花两性,单生枝顶,直径10-20cm;花梗长4-6cm;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宽外形,大小不等,绿色,宿存;花瓣5,或为重瓣,倒卵形,先端呈不规则的波状,紫色、红色、粉红色、黄色、豆绿色或白色,颜色多样。雄蕊多数,花丝亦具紫红等色,花药黄色;花盘杯状,革质,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离生,绿色,密被毛。蓇葖长圆形,腹缝线开裂,被黄褐色硬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牡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忌高温、强光。
产地分布
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药材性状特征
连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 5~1. 2cm,厚0. 1~ 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 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虚热。
主治病证
1. 温热病热入血分,血热吐血证:牡丹皮苦泄清热,辛散透发,入心肝肾经。既能清热凉血,又善活血散瘀,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的特点,为治温热病热入血分之良药。
2. 瘀血证:牡丹皮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适用于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多种出血证,因性寒,故对血瘀有热者最为适宜。
3. 虚热证:牡丹皮清中有透,能入阴分而清虚热。
用法用量
煎服,6-15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散瘀宜酒炙用。
注意事项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使用。
相关配伍
1. 牡丹皮配大黄:牡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大黄苦寒,长于通下,深入血分,善解血中之热,可通血中之积。二药相须为用,辛以行之,苦以降之,相辅相成,具有较强的通降下行,泄热散瘀,荡涤肠中热毒瘀滞的作用。适用于肠痈初期,瘀血有热之腹痛、胸胁疼痛、痛经、闭经等。
2. 牡丹皮配赤芍:牡丹皮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具有凉血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的特点;赤芍以凉血散瘀见长。二药配用,凉血活血之力倍增,使血热得清而不妄行,血流顺畅而不留瘀。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衄血、发斑,妇女血热、血瘀、血虚之闭经、月经不调等。
3. 牡丹皮配丹参:牡丹皮气清芳香疏散,既能入血,清热化滞,又善清透阴分之伏火;丹参能活血祛瘀、凉血消肿、清热除烦,具有凉血而不留瘀、散瘀而不致血液妄行的特点。二药相须为用,凉血活血、祛瘀生新、清透邪热之力增强。适用于瘀血与虚热相兼之证,血热瘀滞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少腹疼痛等。
投稿:药学部 王慧第
编辑:吴雁清
审核:党总支宣传委员 周诗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