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近期,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杂志邀请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评选出本领域最期待的临床研究结果。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全球知名神经病学专家Kevin M. Flanigan教授认为一项基因疗法治疗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试验结果最受期待[1]。
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骨骼肌和心肌进行性变性为特征的遗传病,会出现四肢挛缩,瘫痪,膈肌进行性无力,患者通常死于呼吸道并发症以及心力衰竭。
一部分肌营养不良患者具有DMD基因(编码肌营养不良蛋白)的外显子2重复,导致无法表达全长肌营养不良蛋白,从而导致疾病发生。该项临床试验使用病毒基因疗法去除重复的外显子2,从而成功地表达了全长肌营养不良蛋白。据M. Flanigan教授说:“这种全新治疗手段预计会给患者带来实质性的功能改善。”同时,这项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证明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近年来,关于“治愈”肌营养不良的话题激起了人们很多的讨论。除了基因疗法,目前干细胞在肌营养不良治疗中的研究同样火热。研究发现,肌肉健康依赖于称为卫星细胞的常驻肌肉干 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在生命过程中促进肌肉生长、维持、修复和再生。然而,在肌营养不良患者中该肌肉干 细胞数量及功能受到严重破坏[2]。因此,通过外源性补充干细胞,有望恢复肌肉干细胞数量及活性,为肌营养不良治疗提供全新方向。
重获新生
22名肌营养不良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
研究表明[3],干细胞是治疗肌营养不良的潜在手段,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例,其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
首先,它们可以分化成肌祖细胞和肌细胞,可以与受损的组织融合,恢复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
其次,它们分泌免疫调节、抗炎、抗凋亡、新血管和促血管生成因子,这些因子通过减少炎症、增加氧气供应和改善细胞营养状况来改善组织微环境。
根据此前发表的一项文献[3],22名肌营养不良患者(男女各11名)每两个月接受一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一年后进行步态动力学测试和肌肉力量测试。结果显示,每位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一名疗效显著的患者可以不依靠拐杖活动,停止了康复训练,并重新开始工作。
这些数据告诉人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肌营养不良潜力巨大,将来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选择。
基因和细胞疗法
“治愈”遗传疾病治疗的潜在手段
肌营养不良作为一种遗传病,近年来在基因和细胞疗法的发展下出现了“治愈”的希望。事实上,当下基因和细胞疗法已经被应用于多种遗传疾病的治疗研究当中,并且正在快速发展。
干细胞技术的兴起有望成为拯救遗传病患者的一个法宝。大量有关干细胞治疗遗传病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明,细胞替代疗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遗传病治疗方法。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最大临床试验注册库https://clinicaltrials.gov/,我们发现目前临床上有600余项与遗传病相关的干细胞治疗登记在案。其中涉及溶酶体贮积症等遗传性代谢疾病,遗传学小脑共济失调以及早衰症等。
以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为例,这是一种很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病,患者皮肤轻轻一碰就会破损,常因严重感染而致命。德国一研究团队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该疾病,其5年随访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4],结果表明:接受基因工程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皮肤移植物的患儿恢复得很好,并参与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活动。他的转基因皮肤稳定而坚固,即使在接触摩擦的情况下也不容易起泡。
另一种可怕的遗传性疾病:早衰症,患者身体衰老的过程较正常人快5至10倍,不仅外貌像一个“小老人”,内部器官组织同样也快速退化。2016年,全球首例胎盘干细胞治疗早衰症的案例给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在接受干细胞治疗后,早衰症女孩的病情得到了显著缓解,皮肤变得比以前光滑,来了3次月经,听力和肝功能也有了改善的迹象。这预示着未来细胞科技有望成为早衰症治疗的新突破口。
展望未来
点燃遗传疾病的新希望
遗传性疾病是一类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疾病,患者可表现为外貌畸形,代谢障碍,器官功能低下等,目前,这类疾病的治疗方式十分有限,只有在孕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获得一定效果,甚至毫无治疗手段。目前,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将基因和细胞治疗技术引入遗传性疾病治疗中来,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这还只是一个开端,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以及与药物和/或康复治疗的可能协同作用,点燃遗传病患者治疗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Arnold C. 11 clinical trials that will shape medicine in 2022. Nat Med. 2021;27(12):2062-2064. doi:10.1038/s41591-021-01601-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893772/
[2] Ganassi M, Muntoni F, Zammit PS. Defining and identifying satellite cell-opathies within muscular dystrophies and myopathies. Exp Cell Res. 2022;411(1):11290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740639/
[3] Świątkowska-Flis B, Zdolińska-Malinowska I, Sługocka D, Boruczkowski D. The use of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muscular dystrophies: Results from compassionate use in real-life settings. Stem Cells Transl Med. 2021;10(10):1372-138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313400/
[4] Kueckelhaus M, Rothoeft T, De Rosa L, et al. Transgenic Epidermal Cultures for Junctional Epidermolysis Bullosa - 5-Year Outcomes. N Engl J Med. 2021;385(24):2264-227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88183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