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变分级
Pfirrmann分级
临床上,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应用最广泛的是Pfirrmann分级。由Pfirrmann教授于2001年提出并发表在Spine杂志上。
△ A-E,I-V级
Pfirmann分级系统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描述椎间盘退变分级,但分级不够细致,用于老年人椎间盘退变程度评估时,很难区分退变椎间盘是Ⅲ级还是Ⅳ级。
改良Pfirrmann分级
2007年Griffit教授提出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将原来的分级从5个量级提升为8个量级,将Pfimmann分级中的Ⅲ级分成2个级别(改良后的3级和4级),Ⅳ级分成3个级别(改良后的5级、6级和7级),其相关文章也发表在SPINE杂志上。
注:1、2和3级给予髓核和内层纤维环信号强度。4级,后方纤维环内外层信号差别不明显。5级,尽管无椎间隙高度丢失,但椎间盘均为低信号,对于6,7和8级椎间隙高度逐渐减小,分为轻、中、重度降低。有时,尽管存在明显的椎间隙塌陷,但髓核和内层纤维环仍保留着高信号,此时可用双条目(例如4/7)来表示,前者表示椎间盘信号,后者表示塌陷程度。
Weishaupt分级
Weishaupt分级广泛用于评估脊柱关节突关节退变,通过关节突关节CT和MR成像表现将关节突关节退变分为4级,由Weishaupt教授于1999年提出并发表在Skeletal Radiology杂志上。
参考文献:
[1] Pfirrmann CW, Metzdorf A, Zanetti M, Hodler J, Boos N. Magnetic resonance classificat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Spine (Phila Pa 1976). 2001 Sep 1;26(17):1873-8.
[2] Griffith JF, Wang YX, Antonio GE, Choi KC, Yu A, Ahuja AT, Leung PC. Modified Pfirrmann grading system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Spine (Phila Pa 1976). 2007 Nov 15;32(24):E708-12.
[3] Weishaupt D, Zanetti M, Boos N, Hodler J. MR imaging and CT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lumbar facet joints. Skeletal Radiol. 1999 Apr;28(4):215-9.
来源:脊柱鉴查
作者:西北大学附属医院 · 西安市第三医院 江伟 康坤龙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