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啥建议日常采用三窗观察胸部CT图像?
早上8:00,饭毕。小L和M各自倒满一杯水,端坐电脑前,开始写CT报告。
第一个:
“患者XXX,男,41岁,胸痛3天。”查体及其他栏空白。
小L打开肺窗,从肺尖浏览到肺底,双肺野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然后打开纵隔窗观察,心影不大,血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纵隔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基本正常。小L打开报告模板,点了一个正常报告模板保存,等待上级医师审核。
再写下一个。
"患者XXX,女,51岁,胸背痛常规查胸部CT."查体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一栏依然空缺。
相同的流程,肺窗,纵隔窗依次打开,全面观察图像。
“双肺蝶翼样多发磨玻璃样稍高密度影,肺炎?肺水肿?,请结合临床。”
再下一个
。。。。。。
上级医师开始审核。
嗯嗯,双肺纵隔的确没发现什么异常,点开骨窗,发现左侧第3-5肋骨细小骨折。图略。审核医师把骨折诊断加进去。后来,再三询问患者,并无明确外伤病史,只是搬了几个箱子而已。
上级医师语重心长:“我大学同学所在医院他一个同事,因为夜班漏诊一个肋骨骨折被医院罚款一千。但是当时申请单上并没有写明外伤史,他常规观察了肺窗纵隔窗。”
上级医师开始审核下一例 。。。
的确,双肺以肺门为中心蝶翼样磨玻璃影,心脏不大,无胸腔积液。这是什么情况?调整骨窗观察,胸椎骨质密度轻度减低,胸椎椎体内见数个小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锐利。如下图
审核老师又把胸椎骨髓瘤的诊断加上。
上级医师又开始审核小M的报告。
小M说:“这个患者,做上肺肺癌侵犯纵隔血管一塌糊涂,好不容易理顺了,肋骨也无明显破坏。这得三期了吧?”
结果,上级医师调成骨窗,胸椎2 隐约见一个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模糊。
上级医师:胸椎有转移,这估计四期了。
......
这一上午下来,大家忙累得不行。
小L和小M说:不是外伤来诊的,我们平时只观察肺窗纵隔窗,外伤来诊的,我们会特意观察一下有无骨折情况。
上级医师:”这就是我为啥建议你们日常工作中用三个窗观察胸部CT。
平时不是外伤来诊患者,我们习惯了只观察肺窗纵隔窗,这样会漏诊很多骨头的疾病。而习惯了加上骨窗观察胸部CT,虽然稍微麻烦一点,但可有效避免漏诊很多疾病,也可给恶性肿瘤病人更准确分期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