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已成为临床房颤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仁心仁术
惠民利民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高致残率和致死率。
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已成为临床房颤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这是一种通过放射显影的介入治疗。
导管消融术也有自身的局限
✓
怀孕的患者如何避免辐射?
✓
造影剂过敏怎么办?
✓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何保证造影安全?
✓
长时间的辐射对医护人员影响如何?
为破解这些难题,一项新技术正逐步兴起。3月份,我院心血管内科沈文均主任团队成功开展了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技术。
3月15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沈文均主任,携王自成医师、王圣杰医师、关海旺医师利用零射线三维标测技术,首次借助心腔内超声导管(ICE),成功为两位房颤患者完成了零射线射频消融手术,包括零射线下放置标测电极、进行房间隔穿刺、进行快速影像化建模和环肺静脉消融。目前两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超声下的心脏模型▲
超声下的消融图▲
心腔内超声导管技术(ICE)
ICE技术犹如打开了电生理医生的另一只眼睛,使得术者几乎在“直视”下完成心脏的各个腔室建模,从而不依赖X线照射也可以进行射频消融,也无需造影剂显影,切实践行了“无线、精准、安全”的绿色电生理的先进理念。
✓
提高心脏结构变异患者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
✓
术种无辐射,免疫力低下、孕妇等都可治疗
✓
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者也适用
从2012年开始沈文均主任团队就开展极低射线甚至零射线的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手术,开展了室性早搏和室上速等射频消融术。推动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发展,减少射线辐射对患者和术者的伤害,是团队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和梦想。ICE零射线房颤消融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专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沈文均、主任医师、教授
心血管内科病区主任
房颤中心医疗总监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和心衰分会副主委,美国WM左心耳封堵全球带教导师,中国房颤中心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区域心血管联盟心源性脑卒中防治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血管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房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医师协会委员。
毕业于浙江大学,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20年余,为浙江省最早独立开展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电生理医生之一;手术手法精准,个人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消融手术3200余例,其中室上速2000余例,心房颤动消融750余例,各种类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850余例,为我市知名电生理起博专家。
写稿 / 任佳瑜
编辑 / 徐晨燕
审核 / 李 颂
发布/宣传统战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