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的发展大有想象空间,将是生物医药新的创新突破点。
来源 | RNAScript
近日,国内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已封城数日的上海,新增确诊与无症状病例总数依旧高达20000例左右,居高不下的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使得社会整体的“动态清零”面临重压。以国际知名分子医学科学家、曾在清华大学创建中国最早人类基因研究所的傅新元教授为首的多位国内专家和旅居海外的华裔学者纷纷发声,呼吁优化“疫苗防疫布局”,引进在国际上被证明成功的mRNA疫苗,扩大可供国内民众选择的疫苗范围,从而提供更佳的保护效果。这些来自于学者们的声音,让我们不得不再度审视mRNA疫苗的重要性!
1
灭活疫苗安全性高,但整体免疫原性较低
最近一年,多项研究对比了疫苗对新冠的防治效力,虽然都指出不论接种何种类型的疫苗都能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但综合所有技术路线,mRNA疫苗还是更胜一筹。关于这一点,张文宏医生和钟南山院士在近期的公开发言中均有提及。 3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表微博称,两种疫苗 (灭活和mRNA疫苗) 均可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在年龄≥60岁的成人中,两针灭活疫苗对重症新冠与死亡的保护率为74.1%,但不如BNT162b2 mRNA疫苗 (88.2%) 。以上比较数据援引自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3月22日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发表,结果显示灭活疫苗在防感染上与mRNA疫苗差距较大,但在完成三针接种后,防重症与病死的效力上升至相当水平。 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线上为南开大学“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直播中提到,根据我国“动态清零”策略,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在课程中,钟南山院士分享了在巴西开展的异源性疫苗接种的真实世界数据,该研究对超1436万的受试者观察发现,科兴疫苗接种两针后14到30天,预防感染有效率达55% ,180天后,预防感染有效率达34.7%。14-30天后防止重症有效率达82.1% ,180天后重症有效率达72.5%。 而接种两针科兴疫苗后,再用mRNA疫苗加强免疫14-30天后,预防感染率可高达92.7%,预防重症达97.3% 。 钟南山院士介绍,通过实验室对疫苗免疫源性的分析,就观察抗体的产生以及细胞免疫的能力,两针灭活疫苗接种以后,再加混打第三针,抗体水平活性都比三针的灭活的高。
根据去年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和卫生部的冠病数据管理和分析小组进行的一项125万人真实世界研究,与接受两剂mRNA疫苗的人相比,两剂灭活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保护程度较低,认为三剂灭活疫苗才算完全接种。
因此,正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和检验医学研究副教授张洪涛所说:“结合疫苗的可及性而言,接种灭活疫苗为人群奠定了‘基础群体免疫’,在此基础上,无论接种何种加强针都会带来获益。但如果有选择,还是应该接种效果更好的疫苗作为加强针, 引进或加快研发mRNA疫苗无论出于缓解当前疫情,还是布局未来,都‘刻不容缓’。
2
我国mRNA疫苗正在实现“零突破“
本月3日至4日,康希诺生物和石药集团先后宣布了其研发的mRNA疫苗,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其中基于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并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石药集团的新冠mRNA疫苗SYS6006还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特别审批程序,快速批准进入临床。 截至目前,除了从辉瑞/BioNTech引入复必泰的复星医药之外,已有6家企业的mRNA相关疫苗产品拿到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核发的临床试验批件,具体情况如下:
可以说,在当下的竞争格局之下,我国自主研发的mRNA疫苗实现“零突破“是极具希望的。换言之,不论是医药市场的需求推动,还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mRNA治疗领域在国内的发展前景都极为可观。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君实生物 (SH.688180) 、康泰生物 (SZ.300601) 、恒瑞医药 (SH.600276) 、康希诺 (SH.688185) 、康华生物 (SZ.300841) 等诸多国内上市公司也都通过自主/合作研发的方式进行mRNA疫苗药物及相关产业链布局,覆盖领域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带状疱疹、狂犬病、流感、结核、肿瘤等多个领域的疫苗及药物。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产品18个,非新冠mRNA疫苗产品40余个,相关产业在资本注入下蓬勃发展。
3
国内主要的mRNA技术平台
沃森生物:立足高景气大品种,全面布局核酸技术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专业从事人用疫苗等生物技术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于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是云南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 今年是沃森成立第21个年头,公司拥有全球两大重磅疫苗品种13价肺炎结合疫苗 (传统疫苗辉瑞制药全球销量第一品类) 和HPV疫苗 (传统疫苗默沙东全球销量第二品类,沃森也是全球第四家拥有HPV疫苗的企业) ,并构建了国内领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聚集了一大批中西合璧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获得了一批国家“863计划”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与盖茨基金会等国际著名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作为国内单体拥有已上市疫苗品种数量最多,且独家拥有两大全球最畅销疫苗品种的企业,沃森生物将目光瞄向了更远的未来。其研发管线中,包含了HPV疫苗、新冠疫苗等全球重磅疫苗。在公司的五年规划中,目标是要布局5个全球新型重磅畅销疫苗品种。 这其中,新冠疫苗的研发备受关注。2020 年 6 月,沃森生物联合艾博生物、军事科学院共同研制的新冠疫苗 (ARCoV) 正式通过药监局的临床试验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 mRNA 疫苗,目前该疫苗国内临床 IIIb 期的现场工作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数据整理和持续血清检测,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也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沃森与蓝鹊生物合作研发的新冠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 (蛋白嵌合体) RQ3013也已进入临床申请滚动提交阶段。 此外,在核酸药物的布局上,沃森先后与艾博生物 (新冠mRNA 疫苗和带状疱疹mRNA 疫苗) 、蓝鹊生物 (新冠变异株mRNA 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和流感病毒 mRNA 疫苗) 以及圣诺制药合作,且合作内容中含有技术转移条例,为构建独立的mRNA 技术平台做积累;注重产学融合,与军科院、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促进创新的同时培养企业未来人才;在疫苗生产方面,与国际生产设备头部企业森松合作,在玉溪已建成2亿剂/年的高标准的新冠mRNA疫苗生产车间,同时,与国际企业霍尼韦尔签署合作,实现疫苗数字化生产转型。 可以说,沃森正在努力从传统的疫苗企业转型为高技术壁垒的创新药公司,梦逐”世界疫苗先锋“。 艾博生物:掌握 LNP 核心技术,国内自主研发 mRNA 疫苗进展最快的企业 艾博生物成立于2019年初,是一家专注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药物研发的临床期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拥有业界领先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和纳米递送技术平台,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涵盖传染病防治和肿瘤免疫等领域。创始人英博曾在Moderna从事mRNA疫苗研发工作,具有多年资深从业经验和技术背景。 2020年6月,艾博生物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的新冠mRNA疫苗(ARCoVax),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是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实现了我国mRNA疫苗“零”的突破。目前该疫苗已完成I期、II期临床研究,处于临床III期阶段。此外,艾博生物已于2021年11月获得新冠mRNA疫苗《药品生产许可证》,成为国内唯一具有 mRNA 药物产业化生产经验的团队。 2021年11月29日,艾博生物完成了3亿美元的C+轮融资,用于支持艾博生物加速新冠mRNA疫苗产品的临床开发和国际化步伐,结合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进一步提升mRNA平台的研发竞争力,快速扩充临床管线,扩大产能,全面提速商业化布局。至此,艾博融资总额已达70.974亿元,成为2021年一级市场融资额最高的疫苗研发企业。
多功能的mRNA药物开发平台(图片来源:艾博官网) 丽凡达生物:艾美疫苗控股,助力成为第一梯队的 mRNA制药商 丽凡达生物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推动中国mRNA传染病疫苗及mRNA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该公司拥有自主mRNA生产和药物递送平台,主要聚焦传染病疫苗、肿瘤、肝脏疾病、罕见病等创新型生物药的开发,也可以应用于美容及抗衰老等领域。 公司 CEO 彭育才博士是业界顶尖的生物制药科学家,经验丰富。公司 CEO 彭育才博士先后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纽约医学院和麦吉尔大学等高等院校求学并从事学术研究多年。2001 年开始进入生物制药行业,曾在Biogen 担任高级科学家,负责抗体药物的研发和质量控制;2017 年涉足 mRNA药物开发并创立了公司;目前为艾美疫苗研发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早在2017年,该公司就专注于mRNA技术研发,在药物设计、生产和制剂递送方面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前期积累了不少疫苗开发经验,产品管线包括传染病疫苗、肿瘤疫苗、罕见病、及其他蛋白缺陷类疾病等,目前进展最快的mRNA狂犬疫苗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丽凡达研究管线(图片来源:光大证券)
此外,2021年3月,丽凡达生物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已在中国获批临床,成为继艾博生物以及斯微生物之后的国产第三款mRNA新冠疫苗;2021年5月,艾美疫苗完成收购丽凡达,对其控股50.1546%。此次收购,是生产企业和研发公司的结合,加速了mRNA新冠疫苗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对推动国产mRNA新冠疫苗投产上市起到推动作用。 斯微生物:自研 LPP 递送技术,差异化布局 mRNA 肿瘤疫苗赛道 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5月,是国内较早开展mRNA药物研发生产的平台型企业,由美国的海归博士团队在上海张江药谷所创建。凭借独特的脂质多聚物纳米载体技术(LPP) ,公司拥有多个在研产品,专注于肿瘤免疫和传染病预防两大治疗领域。
LPP结构图(图片来源:斯微官网) 作为新冠mRNA疫苗研发大军中的一员,斯微生物早在2020年就宣布启动新冠mRNA疫苗研发项目。目前其第一代mRNA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针对变异株的二代新冠mRNA疫苗正在老挝开展2期临床试验;在巴西,斯微生物已经获得临床1、2期、3期的批件。本月也在国内递交了临床试验申请。 据透露,斯微生物已完成了4亿剂产能的建设,分别在上海周浦和奉贤建成了现代化生产工厂,可实现大规模量化生产。斯微生物已成功搭建了应急mRNA疫苗技术平台体系,致力实现“一个产品”高效中和“多种变异株”的能力。 此外,斯微生物还聚焦个性化肿瘤疫苗研发,其研发的编码新生抗原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宣告正式进入海外(澳大利亚)注册临床I期阶段,用于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这是亚洲与中国首例。 锐博生物-阿格纳生物:mRNA疫苗赛道低调的实力派,自研RNAi肝靶向技术 广州锐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简称锐博生物) 是一家以核酸技术为核心,为基因功能、细胞生物学及药物研究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以一体化核酸药CDMO服务为主导,致力于让新一代核酸药从概念走向商业化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核酸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阿格纳生物制药是一家由全球顶尖科学家创办的生物医药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RNA药物研发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NAi肝靶向技术和脂质纳米颗粒mRNA递送技术。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先进的年产可达4亿支以上的mRNA疫苗生产线,中国最大的mRNA疫苗生产基地。公司以“RNAi和mRNA技术”为核心,开发一系列RNA药物与mRNA疫苗。 2021年11月,由锐博生物牵头,联合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阿格纳制药共同研发的可在2-8℃常规冰箱中储存12个月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2022年1月10日,该疫苗I期临床试验在成都正式启动,在2月中旬的采访中,张必良博士提到:“从目前完成的低剂量临床试验来看,没有一例出现发烧反应,说明疫苗的安全性很好。”I期临床试验预计4-5月份完成。2022年3月17日又注册了在成都新华医院的Ⅱ期临床试验(ChiCTR2200057780)。 此外,去年11月20日奥密克戎变异株公布后,张必良团队在一个月后 (12月20日) 就研发出了针对奥密克戎的三代疫苗,目前正在进行攻毒试验。
而在创新药方面,自疫情以来,石药集团高效搭建起核酸药物平台,针对Delta和Omicron等多种毒株在内的mRNA疫苗项目正在全速推进,除了研发新冠疫苗,也对慢性遗传基因相关重大疾病的药物展开研发,力求填补非肿瘤领域的临床需求,布局下一代商业潜力巨大的产品群。 此外,石药集团的纳米技术平台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已成功开发4个纳米剂型的重磅产品,而这也正是石药在新冠mRNA疫苗研发中的独特优势。 2022年4月3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其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开展于中国的临床研究。同时,在新冠疫苗之后,石药mRNA疫苗产业化项目所在的巨石生物科技产业园,还可生产人用狂犬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多种疫苗,总产能将达到每年十亿只,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年利税约100亿元以上。
截至2021年,全球接种mRNA技术的新冠疫苗接近30亿剂。作为第三代疫苗研发路线中的重要品类,mRNA疫苗接种规模的一再扩大并非偶然。而作为中国疫苗的龙头企业,康希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与政策需要,在过去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围绕mRNA新冠疫苗构建起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实现质粒、mRNA原液、LNP中间品、制剂等全链条的本地化覆盖。 康希诺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是与海外公司合作完成。早在2020年5月,康希诺生物就曾宣布,与加拿大的Precision NanoSystems(PNI)公司达成协议,将利用PNI公司的独有RNA疫苗技术平台,开发基于mRNA脂质纳米颗粒(mRNA-LNP)技术的疫苗。根据协议,PNI将负责mRNA-LNP疫苗的开发,康希诺生物将负责临床前测试、人体临床试验、监管批准和商业化。康希诺生物有权在亚洲(日本除外)将该疫苗产品商业化,PNI保留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权利。 蓝鹊生物:沃森生物新伙伴,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齐助力 蓝鹊生物创立于2019年,创始人团队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目前已拥有60人以上的mRNA药物专业研发团队,并在上海江湾、浙江绍兴、美国休斯顿等建有1万平米以上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全面推进mRNA药物技术在传染病疫苗、肿瘤疫苗、罕见病疫苗、兽用疫苗等各领域应用。 蓝鹊生物的RNApeutics平台是一步式自动mRNA药物开发平台,该平台利用公司自身生产的mRNA核心原料进行筛选和优化,保证mRNA药物开发每一生产链都只需极低的成本。RNApeutics平台使蓝鹊生物有能力扩大自身生产规模,并确保生产的mRNA质量达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GMP级别。 另外,蓝鹊自主研发构建了高通量3D筛选平台,对递送系统进行深度优化,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递送系统;自主研发了第三代Cap1化学加帽技术,可快速稳定的合成携带5’-Cap1帽子的成熟mRNA,mRNA纯度高达99%以上;在建的产业化厂房可支撑亿剂以上年产规模,并适应多管线生产空间。正是基于这些技术优势,蓝鹊在2月21日,与复旦大学、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而其全面对标Moderna公司和BioNTech公司工艺和质量标准,研发的基于S蛋白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RQ3013,已向药审中心滚动提交临床申请。
RNApeutics平台 嘉晨西海:全球首款自复制mRNA癌症治疗药物 2021年2月,在宣布完成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A轮融资后,嘉晨西海——这家mRNA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嘉晨西海(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基于mRNA平台的创新型药物,公司基于自复制mRNA核心平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应用于包括肿瘤治疗药物、个性化肿瘤疫苗、传染病疫苗、罕见病治疗、医学美容等领域,目前在几个应用方向上的产品研发进展顺利,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临床申报阶段。今年3月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自复制mRNA癌症治疗药物JCXH-211已获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新药临床试验 (IND)批件。 嘉晨西海特有的mRNA构建和成熟的通用化工艺平台,同时适合于自复制mRNA和传统非复制型mRNA产品的开发,便于根据疾病领域来选择更佳的mRNA形式。在递送载体方面,嘉晨西海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给药方式的数个LNP,在非LNP的新型递送载体研发领域也拥有相当的技术储备。 过去2年内,嘉晨西海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曾”一女四嫁“。2020年6月30日,欧林生物 (688319.SH) 与嘉晨西海采用mRNA技术合作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欧林生物招股书显示,嘉晨西海负责完成临床前研究,以及I期、II期临床样品的制备、检验;欧林生物负责提供I期、II期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场地及疫苗生产设备和设施。欧林生物在嘉晨西海的技术指导下负责开展III期临床样品的生产,同时负责新冠肺炎mRNA疫苗上市后的生产和销售。 2021年7月9日,天境生物 (IMAB.US) 宣布与嘉晨西海展开合作,利用嘉晨西海全球领先的自复制mRNA技术,开发体内合成型 (in vivo) 抗肿瘤抗体药物。对此,嘉晨西海方面表示,嘉晨西海负责自复制mRNA方面的工作,天境生物负责靶点和抗体序列方面的工作。 2021年7月19日,君实生物 (1877.HK,688180.SH) 宣布与嘉晨西海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根据协议,君实生物将以现金形式向合资公司注资不超过7.99亿元人民币,首期出资2亿元人民币,其中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认购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0%。嘉晨西海将以mRNA技术平台涉及的知识产权对合资公司投资,该平台在资产评估价值中的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认购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0%。君实生物具体的投资金额以嘉晨西海mRNA技术平台的评估价值而定,其投资总额与嘉晨西海的mRNA技术平台估值相持平。嘉晨西海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的合作将专注于传染病 (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药物) 、肿瘤免疫治疗和罕见病的酶代偿治疗方向。 就在同一天,康泰生物 (300601.SZ) 官网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民海生物”) 与嘉晨西海签署了《mRNA人用传染病疫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mRNA人用传染病疫苗。2022年3月31日有消息称,嘉晨西海与民海生物合作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mRNA疫苗 (JCXH-104) 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及mRNA疫苗平台验证工作。JCXH-104是一款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S抗原进行序列优化的非复制mRNA疫苗。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株mRNA疫苗 (JCXH-104) 的临床前研究已经完成,正在进行IND的滚动申报。 威斯津生物:以人工智能突破mRNA序列和递送系统两大核心技术 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7月,由四川大学华西院士团队创立,其主要的创始人之一宋相容教授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mRNA疫苗相关的研究,已在基于靶向递送的mRNA药物研发领域,深耕近9年。
新冠疫情爆发后,成都威斯津团队依托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组织了生物学、免疫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纳米医学、生物信息学、药理毒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团队,集中攻关,突破了mRNA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mRNA序列和递送系统两大核心技术领域,构建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且布局了多项国内外专利:
▶ 通过机器学习,创建了全新的5’-UTR序列;
▶ 人工智能优化设计,获得全新结构的脂质辅料(包括可电离脂质等);
▶ 构建新制剂(负电荷纳米制剂、LNP等);
▶ 数学方法优选新配方,突破了国外就LNP设置的专利技术壁垒等。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该团队开发了针对奥密克戎 (Omicron) 以及德尔塔 (Delta) 等新冠变异病毒的mRNA疫苗,该疫苗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申请新药临床研究审批(IND) 。此外,威斯津生物多方布局,拥有包括抗感染疫苗、肿瘤疫苗、抗衰老疫苗、肥胖治疗、肺纤维化治疗、基因编辑治疗罕见病/遗传病、新型佐剂(鼻用、肌注)在内的近20个mRNA药物和疫苗佐剂品种以及新型佐剂等,已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立了mRNA药物的生产车间。
国药中生复诺健:中国生物与复诺健生物双助力中生复诺健由中国生物与复诺健生物合资,并于2019年在上海注册成立。公司成立后充分发挥中国生物和复诺健在研发、临床、生产、销售等领域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以病毒载体为平台,开发引进新一代溶瘤病毒、mRNA疫苗、载体疫苗及个性化精准诊断与治疗等系列产品。中国生物计划对中生复诺健增资,并在合资公司开发mRNA疫苗产品,完善中国生物在mRNA领域的重要布局,抢占未来疫苗研发的科技前沿。 2021年12月9日,国药集团表示中生复诺健在开展“德尔塔+”(Delta+)变异株mRNA疫苗研发基础上,启动了奥密克戎株疫苗研发,计划尽快完成中间试验及研究工作。 同时,于2021年9月开工的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复诺健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建设,最快将于今年9月竣工验收。该基地总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将超过1.6万平方米,最高年产量20亿剂,竣工投产后将成为国内设计产能、技术方面领先的mRNA疫苗生产车间,满足生物医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要求,打造低碳、节能、环保的现代化智能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
深信生物:掌握核心脂质体底层设计,致力于打造mRNA新药研发平台型企业 深信生物成立于2019年11月,主要专注于mRNA技术及LNP递送技术,从事预防性和治疗性新型疫苗及药物的开发。创始人李林鲜曾师从mRNA领域全球顶尖学者、Moderna技术创始人Robert Langer教授,2017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中国“35岁以下创新35人”,入选的理由是开发了新一代的LNP技术用于mRNA的递送。 深信生物是国际范围内少数掌握核心脂质体底层设计技术的公司之一。针对mRNA递送难题,深信生物选择自主搭建LNP技术平台,在面对不同应用场景时,分析优化合成的LNP结构和活性数据,以高通量筛选模拟还原核酸药物的递送及治疗效果,筛选出能够满足特定需要的best-in-class的LNP结构。据悉,深信生物已构建了包含近5000个LNP的资源库,用于筛选适用于不同治疗场景的LNP载体。 与此同时,深信生物在mRNA药物的设计、合成及修饰成方面亦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围绕mRNA及LNP技术平台申请了多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专利,完成了多条研发管线的布局,部分管线即将完成临床前试验工作。 2020 年 12 月,国内疫苗企业龙头智飞生物以 3500 万元认购深信生物 10.19% 的股权,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布局 mRNA 技术平台。2022年3月28日,深信生物宣布完成了1.2亿美元B轮融资,基于平台技术拓展mRNA应用边界。
荣灿生物:手握核酸递送载体专利,致力于打造核酸全产业链型公司 荣灿生物成立于2020年6月,是一家由资深海归博士、知名教授和国内专家团队创立的中外合资企业。荣灿生物致力于基因(核酸)药物的开发及产业化,立志成为从核酸序列设计、mRNA核酸原料合成、递送载体合成,到最终成药的核酸全产业链型公司。公司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药物RTP研发技术平台,研究和开发临床所需的mRNA药物,是国内稀缺的核酸类一类创新药研发企业。 创始人章雪晴博士,目前也是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从事阳离子脂质体及LNP相关的研究,至今已有十多年,并在美国获得了核酸递送载体PCT发明专利G0-C14。该载体被国内外多位知名学者用于研究mRNA和siRNA药物的递送。公司研发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化学结构库,建立了拥有自主产权的mRNA纳米载体递送系统,可以实现肺、肝、血管靶向递送,转染效率高,同时经细胞和动物实验证明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安全。
厚存纳米:自研LLLRNA纳米递送技术 厚存纳米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建设纳米递送、mRNA合成、疫苗转化三大平台,是国内较早专注于mRNA纳米递送、mRNA病毒疫苗、mRNA肿瘤疫苗药物研发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提交4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mRNA药物研发的关键在于递送技术,厚存纳米其以自主创新研发的LLLRNA纳米递送技术为核心,逐步实现技术产业转化,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肿瘤疫苗、CART疗法、传染性疾病疫苗、罕见病治疗、基因编辑等。产品管线上,主要有HPV疫苗、流感疫苗、KRAS疫苗、狂犬疫苗及新冠疫苗五条研发管线。 在合作方面,厚存纳米药业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已基本完成mRNA纳米递送研发平台的建设,摸清mRNA体外合成的技术路线,并完成裸鼠体内的表达效果验证。厚存纳米后续将借助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平台,加快验证mRNA合成平台、mRNA递送平台以及mRNA疫苗的体内免疫效果,进一步推动新冠mRNA疫苗研发。
瑞科吉生物:强强融合,mRNA底层原创技术+新型佐剂 瑞科吉生物成立于2021年8月,由江苏瑞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总部位于武汉。瑞科吉生物是一家拥有全球领先mRNA疫苗平台技术及新型佐剂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两家母公司将各自拥有的世界领先的原创技术在瑞科吉生物中强强融合,优势互补。瑞科吉生物秉承“免疫学拥抱中心法则”的策略自主研发开发了mRNA疫苗的设计、合成及评价所需的平台型技术,并将该类技术运用于各类传染病疫苗开发这一具有巨大市场前景和临床价值的领域。 2022年2月15日,瑞科吉公布了其自研的冻干剂型mRNA新冠肺炎疫苗的临床前数据,数据表明,冻干工艺不影响该疫苗的关键理化指标、生物学活性和免疫原性。值得注意的是,Delta株冻干剂型mRNA-LNP新冠肺炎疫苗在小鼠中诱导了针对原型株和当前的全球主要流行株Omicron的高水平中和抗体。在hACE2 转基因小鼠攻毒试验中,间隔14天两剂免疫提供了针对Delta毒株攻击的完全保护。 该冻干剂型mRNA疫苗实现了4℃和25℃条件下的制剂稳定性,可在常规冷链条件下贮存与运输,有效解决了现有mRNA疫苗可及性的缺陷。 瑞科生物,成立于2012年,并于2022年3月31日在香港上市,成为港交所HPV第一股。作为创新型疫苗公司,已构建新型佐剂、蛋白工程和免疫评价组成的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在抗原设计及优化、佐剂的开发及生产、识别抗原及佐剂的最佳组合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公司已建立涵盖宫颈癌、新冠肺炎、成人结核病、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及流感等12款候选疫苗的全面、高价值疫苗组合,覆盖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中负担最重的10大疾病中的5种,以及2020年全球最畅销5种疫苗产品所属疾病领域中的3种。 疫苗新佐剂是创新疫苗的“卡脖子”技术。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瑞科生物已成功实现所有FDA已批准新型佐剂的自主可控,是目前全球少数几家有能力自主研发新型佐剂的公司之一。并已经成功应用于新冠疫苗、HPV疫苗及带状疱疹疫苗等多款创新疫苗。目前公司的核心产品REC603,一款重组HPV九价疫苗,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瑞吉生物成立于2019年9月,立足于mRNA基因药物和疗法领域,致力于开发mRNA等核酸类生物医学产品及治疗方法,拥有mRNA技术领域全技术平台,以及独特的mRNA底层原创技术,积累了多项核心专利。可根据临床及成药性需求,“从底层、从源头”高效设计开发可及性强的mRNA药物,致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本导基因:原创型基因治疗载体VLP-mRNA 上海本导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创始人团队有基因治疗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国际药企背景的工业界专家和具有临床前药物评价经验的安评毒理专家。创始人蔡宇伽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因治疗病毒载体、基因编辑递送技术的研发以及基因治疗载体与机体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致力于新技术的临床转化。 蔡宇伽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发了原创性的基因治疗递送技术VLP-mRNA,该技术可以递送CRISPR/Cas9 mRNA,确保基因编辑酶在体内瞬时表达 (72小时内降解) ,降低基因编辑脱靶概率,提高基因编辑药物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是我国首个完全自主开发的原创型基因治疗载体,在肿瘤免疫、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ShaCoVacc (BD131) 是由本导基因基于自主研发的mRNA递送核心平台技术Virus-like particle (VLP) 开发的一款mRNA新冠疫苗,具备成为通用型疫苗的潜力。目前,该疫苗处于临床前阶段。 ShaCoVacc通过mRNA表达Spike蛋白仿生病毒内部的核酸 (因而也是一种mRNA疫苗) ,并在疫苗表面装饰具有3D结构的spike蛋白 (具备灭活疫苗的特点) ,从而自内而外最大程度的模拟新冠病毒。此外,疫苗表面同时装饰有具有泛细胞偏好性的VSV-G膜蛋白,可以促进疫苗被抗原呈递细胞吸收,提高免疫效果。
尧唐(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结合mRNA体内递送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新一代mRNA药物和基因编辑药物的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通过持续开发和优化CRISPR-Cas、碱基编辑和其他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以及对新一代mRNA生产平台和脂质纳米载体 (LNP) 组装工艺的创新型改进,开发针对遗传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 据了解,尧唐生物的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吴宇轩博士是基因编辑领域知名科学家。2015-2018年,吴宇轩在哈佛医学院工作期间,开发和优化了在造血干细胞(HSC)上基于CRISPR-Cas的基因编辑系统。这是国际上首例基于CRISPR-Cas的不依赖于病毒递送的血红蛋白疾病的基因治疗策略。 2022年2月,尧唐生物获数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尧唐生物计划:编辑工具上,不断筛选和挖掘高效安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器,以全面满足多样化的编辑需求;递送手段上,持续研发可获得自主产权的多种脂质体材料,丰富靶向肝脏及其他组织器官的递送载体;生产工艺上,搭建自有GMP生产体系,为基因编辑药物所需mRNA和LNP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研发管线开发方面,中近期主要针对罕见遗传病进行攻克,远期,公司希望能持续拓展适应症,将体内基因编辑应用于发病率更加广泛的疾病。
启辰生生物:一体(mRNA)两翼(细胞、纳米) 北京启辰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国际知名资深免疫学家领衔、国内基因组学、纳米科学、分子生物学、制药工程学、运营管理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团队创立,专注于mRNA核酸药物及相关产业链技术的创新研发,致力于成为全球顶级的mRNA制药企业。 在mRNA技术方面,建立起“一体(mRNA)两翼(细胞、纳米)”两大核心技术平台,通过负载免疫细胞或脂质纳米颗粒实现体内递送,在mRNA修饰专利和LNP递送系统上具备丰富的研发经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通过mRNA技术实现多抗原、多基因同时负载;LNP递送系统采用DSPE-PEG2000,实现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良好分散性,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等。
冠昊生物:与美公司合作研发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2020年2月,冠昊生物宣布,与美国的参股公司ZY (冠昊生物持有31%股权) 共同开发新型肺炎冠状病毒mRNA疫苗 (Z-VacciRNA) 。目前,该疫苗仍处于临床前阶段 ZY公司的新型聚合物纳米药物递送平台技术可批量生产具有靶向性的、可生物降解、无毒性的核酸递送聚合物 (ZY-030) 。该聚合物与选择性mRNA药物经过制剂加工后,可以帮助mRNA靶向输送到树突状细胞中,使得mRNA在树突状细胞中表达出相关的抗原,产生人体的免疫反应来预防新型肺炎冠状病毒。 除mRNA药物研发公司之外,还有基于mRNA序列设计算法的公司,辅助mRNA药物的研发。比如华大基因自主开发的Dr.Tom交互式报告系统,相比于常规的mRNA转录组测序,能够更全面、更清晰的分析全转录组阐释生物学问题,主要针对具有编码基因功能的mRNA;百度研究院也重磅推出了全球首个mRNA疫苗基因序列设计算法LinearDesign,专门用于优化mRNA序列设计的高效算法。
综合而言,虽然目前国内在mRNA药物研发方面还不成熟,不论是序列设计、核酸修饰技术还是递送系统平台,都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早期阶段,但是新冠疫情让市场看到了mRNA疫苗在有效性上的优势,国家政策也积极鼓励支持,整个生物医药的发展环境可谓一片光明。 作为一类全新的药物品类,mRNA药物在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广阔,当前研发多点开花,从传染病到肿瘤,到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防治,mRNA疫苗的发展大有想象空间,将是生物医药新的创新突破点,值得期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