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骨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检查及治疗要点介绍。
单纯性骨囊肿又称孤立性骨囊肿(UBC),是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病变,多好发于10岁左右儿童,约占儿童骨病变的3,且男童较女童发病率高,男:女约为2:1。主要发生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
0 1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其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创伤、局部静脉阻塞等假说相继被提出。其中静脉阻塞假说最为广泛被接受。认为病灶局部窦状静脉阻塞,是囊腔内压力增高,病灶囊液形成,其囊液中存在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蛋白水解酶等破骨炎性介质成分,进而形成囊肿。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0 2 临床表现
UBC起病比较隐匿,8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常以并发病理性骨折而导致疼痛就诊或体检时偶然发现。根据Neer标准,骨囊肿可分为活动期和静止期,后者愈合往往好于前者,其原因可能与活动期骨囊肿病灶靠近骨骺,病灶生长迅速和更容易复发所致,并且活动期骨囊肿,病灶可能侵犯骨骺,导致肢体短缩,严重时可能影响肢体功能。
0 3 病理学特点
无特异性病理学改变。囊肿壁为正常的骨质结构,囊内膜则为结蹄组织,囊腔内则一般为肉芽组织、纤维素、钙盐沉积、胆固醇、陈旧性出血、吞噬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
0 4 影像学表现
X线片 病变常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病灶边缘硬化表现为一薄层高密度影。囊肿呈膨胀性生长,当导致骨皮质变薄,但一般无骨膜反应。伴有病理性骨折时,病变处可出现骨皮质不连续及骨膜反应,可因骨质碎片向囊内转移出现“碎片陷落征”。
CT 可用于非典型部位的诊断。CT上囊肿多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硬化。
MRI 囊肿于T1多为均匀的低到中等信号,T2像为均匀高信号,当囊肿内为出血急性期是T1像及T2像则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囊肿不强化。
0 5 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 :常发生于20-40岁的患者,X线片上常显示为膨胀的偏心性的溶骨性改变,呈“肥皂泡”样改变。
2.单发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X线片与骨囊肿骨质膨胀相似,但囊腔区“磨砂玻璃样”阴影。
如何治疗?
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囊肿壁清除、钻孔减压、激素注射、骨移植、红骨髓移植、髓内针固定,微创治疗等。尽管目前治疗手段众多,但治疗的主要目的都在于彻底清除病灶、促进愈合、减少复发及预防病理性骨折及畸形的发生。
保守治疗:无任何症状、囊腔体积小于1cm3发生病理性骨折风险低者。
囊腔穿刺注射治疗:经皮穿刺抽吸囊液。胜利盐水冲洗囊腔,最后囊内注射激素或红骨髓。
激素注射术:理论依据 可有效降低囊腔内压力,激素本身局域很轻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的抑制局部毛细血管增生、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减轻病灶内渗出,使囊内压力持续降低。
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含有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丰富的骨诱导剂骨生发能力。
切开病灶清除植骨术:暴露病灶后尽量清除囊内病灶,囊肿壁用无水乙醇或苯酚等灭活后,生理盐水冲洗植骨。
囊内减压内固定术:髓内钉植入,可以有效地预防病理性骨折或防止骨折移位。
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囊内减压内固定术:以上两种的结合。
目 前 尚 无 高 级 别 临 床证 据 证 明 何 种 术 式 为 最 佳 的 治 疗 方 案。
肱骨骨囊肿术前1 肱骨骨囊肿术前2
肱骨骨囊肿术后1
肱骨骨囊肿术后2
0 6 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灶大小、年龄、部位、病灶活跃度、是否有病理性骨折。
部分病例展示如下:
胫骨远端骨囊肿术前1
胫骨远端骨囊肿术前2
胫骨骨囊肿术后3月1
胫骨远端骨囊肿术后3月2
术后6月1
术后6月2
术后9月1
术后9月2
THE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