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生物药界“新贵”的13年出海路

2022
04/15

+
分享
评论
深蓝观
A-
A+

没有因为新旧理念错位而转身失败,也没有在创新药烧钱大战中迷失自我,这样没有错过时代的药企并不多见。

33311650066978388

殷霖丨撰文

又一丨编辑

2022年3月31日,荣昌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在资本市场再一次成功完成借力跳跃,自此进入“A+H”时间。

此前,荣昌生物的出圈,还是其近乎刷新纪录的一次license out:以高达26亿美金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最高超过15%的梯度销售提成,将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大部分海外市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授权给了世界知名药企西雅图基因。

26亿美元,是任意一家本土主流PD-1近10年的销售额,是很多器械赛道的市场总量,也已经是很多港股和科创上市公司的总市值。

荣昌生物的历史不长,但其前身荣昌制药,已经成立了近三十年,基本见证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整个现代化医药产业从0到1的崛起。

在2008年,新一轮的医改即将落地时,荣昌制药与回国的科学家房建民共同创办了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荣昌生物,不仅研发了中国第一个生物创新药,还做出了一款整个制药圈子都耳熟能详的产品——中国首款国产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新药维迪西妥单抗,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述去年创下单药license-out 26亿美元新纪录的创新药。

二十多年沧桑巨变,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医药业和如今天差地别,从上世纪90年代走来的荣昌系跟随时代洪流,赚到钱后没有安于现状,翻身跃进创新药研发,又赶上了创新药制造神话、甚至出海的时代。

没有因为新旧理念错位而转身失败,也没有在创新药烧钱大战中迷失自我,这样没有错过时代的药企并不多见。

-01-

最早吃螃蟹的传统药企

1993年,荣昌制药成立,也在这一年,“肛泰”系列痔疮中成药产品上市,在国内OTC(非处方药)市场卖得很好;1995年,“肛泰”系列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并被列为国家重要保密品种。

获得丰厚利润后,荣昌制药创始人王威东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把视角投向了生物药领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国人连仿制药都做不明白的年代,率先创办生物制药公司,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吃螃蟹者。

而那个年代,在中国做中成药就能轻松赚大钱,企业日子过得很舒服,而考虑加大投入做生物药的企业家,实在是凤毛麟角。敢于加大赌注,投创新药的企业家,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首次试水生物药的经历,让我们有底气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何如意介绍,荣昌生物之前建立过现代化生物工程药物实验室,引进过生物新药领域科学家团队,相对于同时代的传统药企,早在21世纪初就逐步植入了做创新药的基因。

2008年,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过20年经验的房健民回国,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房健民博士于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在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福克曼教授(Moses Judah Folkman)实验室接受博士后训练,先后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PNAS、Cancer Research等国际顶尖杂志,在海外有多年生物创新药研发经验。

在此之前,房健民曾聚焦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点,这是老年黄斑变性药物治疗的关键靶点,基于此他构建了一个由VEGF受体与抗体融合而成的抗体融合蛋白,并做了临床前研究。之后,这项专利被转让给康弘制药,成为之后著名的康柏西普,房健民也被业内美誉为“猎药人”。

当房健民回国时,世界一流医药研发的情形已有所变化,抗体的筛选壁垒开始下降,抗体药开发关键步骤程序取得了巨大进展,多年从事生物药研发的房健民洞悉到抗体药的时代即将来临,他决心深耕抗体药赛道,做国产创新抗体药。这个理念得到了王威东的认同和支持,2008年,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荣昌生物的定位是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的、有特色的生物药,从房健民的研发经历出发,荣昌生物期待覆盖的适应症为自身免疫、肿瘤科和眼科疾病。如今,荣昌生物的管线显示,一切计划都在一丝不苟地执行。2021年,大名鼎鼎的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两个创新药先后获批在国内上市销售。

-02-

刷新创新药出海交易纪录

从2008年成立开始,直到2021年,潜心研发的荣昌生物才迎来它的第一个收获期。

2021年6月8日,维迪西妥单抗上市,成为首个通过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国产ADC药物。

ADC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偶联而成,通俗来说,相比一般的抗体药,ADC药物能够像导弹一样,完成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

目前,全球范围内上市了13款ADC药物,均为跨国药企研发,维迪西妥单抗是唯一一款获批用于胃癌和尿路上皮癌的国产ADC药物。中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发病人数约占全球患者人数的50%,目前国际上仍缺乏对晚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在胃癌适应症上获批,维迪西妥单抗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而在此之前,原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加盟荣昌生物,担任首席医学官,由此加速了荣昌生物两款创新药的出海旅程。

“其实维迪西妥单抗已有两个适应症获批在国内上市销售,除胃癌外还有一个适应症是尿路上皮癌。”何如意介绍,相比目前晚期尿路上皮癌领域用药,维迪西妥单抗对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且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均有突出疗效和生存获益,独立影像学评估的客观有效率达到50.5%。

值得一提的是,维迪西妥单抗尿路上皮癌适应症拿到了国家药监局和美国FDA的双重突破性疗法认定。

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对维迪西妥单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背书,全球著名生物制药公司西雅图基因看中了这款药品的潜力,2021年8月,与荣昌生物达成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荣昌生物获得26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该药在西雅图基因区域净销售额从高个位数到百分之十几的梯度销售提成,一度刷新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海外授权交易的最高纪录。

维迪西妥单抗的其他适应症研发还在进行中,何如意表示,该药针对尿路上皮癌在美国的桥接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在已经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前提下,预计在美国将以尿路上皮癌作为首发适应症上市。此外,维迪西妥单抗乳腺癌适应症的Ⅲ期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

除维迪西妥单抗外,自免用药泰它西普也于去年3月在中国获批。泰它西普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双靶生物新药。目前,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均已通过医保谈判进入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

泰它西普的征途显然不只在国内,现在也在进行它的美国上市之路。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新的治疗药物具有巨大的临床需求,但其新药研发异常困难,美国FDA在过去的60多年只批准过一个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新药上市,难以满足巨大的临床需求。但自免类的药品,比有统一诊断标准的肿瘤用药更难通过审批,中美双方的标准差异比较大。

中国的自身免疫缺陷病人,几乎没经过基础治疗,对一个新药的敏感度高。但国外对于此类病人,有治疗用药,包括激素等,它们对新药的敏感度会低。而且,这类药物大多是以医生和病人的主观评价为主。因此,如果一个自免类药物在一个地区通过审批上市,并不意味着,在另一个国家和地区也能成功复制。

疫情暴发前,何如意带领团队和世界几大知名药企谈泰它西普的lisence out可行性,遇到最多的提问是“试验结果能在美国复制吗?”如果能够证明被复制,那么lisence out谈判成交的价格就会高很多倍,否则价格就会低许多。对这款药物极具信心的荣昌生物,以何如意为核心在美国华盛顿组建了临床运营团队,满足美国和欧盟多个国际监管机构要求的国际大三期临床试验目前已经开始。

除了“跑得最快”的这两个药品外,荣昌生物还有十来款在研产品,药品类型包括PD-L1单抗、ADC、双抗和融合蛋白,适应症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眼科疾病领域。

-03-

接纳海归的文化氛围和传统药企的优势

这两年来,由于PD-1在国内卷生卷死的红海竞争太过激烈,许多研发PD-1的创新药企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外,企图寻觅到一片蓝海,以FDA为例,门槛极高,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的风险也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把目光聚焦在这几年涌现的创新药企和钱多底气足的传统药企上,好些明星药企风头无两,只要完成一单海外交易,喜讯就当即传遍业内,因此,当最大的出海黑马桂冠戴到荣昌生物头上时,业内不少人有些愕然。

除了荣昌生物多年沉浸于研发、相对低调外,医药工业界还有种普遍认知:靠中成药、仿制药发家的传统药企很难留得住海归科学家,多个庞大的老药企在转型之时都折戟于此,原因往往在于靠销售起家、以业绩为考核目标的企业文化与海归科学家不兼容。

不管是在海外早已名利双收的科学家,还是摩拳擦掌、在海外经过高等教育的科研工作者,在选择栖身的企业时,都十分看重企业文化。“荣昌生物所在地是山东烟台而非北上广,很多海归同事留在烟台,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兼容并包,科研追求得到了尊重。”何如意表示。

房健民是科研出身,他曾说过,毕生愿望就是研发新药和教书育人,对于海归科学家的需求,他自然感同身受。而荣昌生物坚持研发十余年,顶住多年亏损压力做研发,刚好印证了其对科学规律的尊重。

更重要的一点是,比起资本快速催生的一些biotech,荣昌生物用的是自己在市场上赚到的钱,按照产业节奏和规律踏踏实实做创新药,不会被资本的节奏打乱步骤。

与此同时,荣昌生物继承了荣昌制药老牌药企的成熟销售渠道和市场准入经验,拥有在医患群体中庞大的关系网,对于大量新兴的创新药企来说,这些都是棘手的痛点,无论是销售、临床还是进医保,无数个创新药企都在此栽了跟头。

以销售体系构建为例,去年荣昌生物上市了两款新药,这两款药的市场想象力相当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达到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加至32亿美元;胃癌药物2020年市场规模达43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79亿美元,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128亿美元;尿路上皮癌治疗药物2020年市场规模1.7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至9亿美元,2030年增至18.1亿美元。

早在三年前,荣昌生物就着手组建国内商业化团队。目前,包括医学、市场和销售在内的自身免疫、肿瘤两大商业化团队已达数百人。

“在用钱方面,荣昌生物称得上精打细算。”何如意表示,虽然14年投入不菲,但荣昌生物从来不是一个大手大脚的创新药企。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前,公司从未融过资,一路靠传统产业扶持,研发人员没有资本驱动的压力,可以按照科研节奏自主展开工作。由于过往的传统,荣昌生物在财务上颇有节制,深知钱应该花到哪儿。

一流的研发能力、丰富的新药申报审评经验和成熟的药企销售资源,两个上市产品已进入医保且适应症拓展空间巨大,随着潜心研发多年新药的上市及逐步商业化,未来荣昌生物的市场还有很大。

······

深蓝观Plus

洞见不一样的医药商业故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适应症,药界,生物,新贵,荣昌,药企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