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石病流行病学

2022
04/24

+
分享
评论
医学镜界
A-
A+

迄今尚未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尿石症的发病率首先在广东省东莞市12,203人的人口普查中报告;患病率为1.16%……

中国结石病流行病学 

尿石症是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7000年前被描述为一种可怕的疾病。随着我国现代化和西化进程的推进,石材形成的产地、年龄、性别、地理、职业特征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尿路结石的总体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是下尿路结石患者的急剧减少和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增加。尿路结石的患病率在 1%和 5% 之间,年新发发病率在 1.5-2.0/100,000 之间。中国尿石症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发病高峰年龄在21-50岁之间,该年龄组有67.7-89.6%的患者。在中国,男女比例在1:3到4:1之间。尿石症的发病率在中国56个民族中有所不同。近几十年来,尿结石的组成在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介绍

尿石症是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7000年前被描述为一种可怕的疾病,但它仍然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结石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率逐渐增加,在20多岁和30多岁时首次发作的年轻人占很大比例。此外,结石形成部位已从下尿路迁移到上尿路。广泛的风险因素 - 包括年龄,性别,地理位置,遗传学,饮食习惯,职业和药物 - 已被识别,使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化。因此,尿石症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容低估。本章重点介绍中国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

中国尿石症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一般来说,南方的尿结石发病率高于北方。早在20世纪70年代,关于尿路结石发病率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尿结石患者的分布极不均匀。通常缺乏来自结石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的信息。关于发病率的大多数数据是从横断面调查或地区医院的入院率中推断出来的。 发病率的概念可以从尿石症住院患者与同一时期泌尿科所有入院患者的比例来衡量。一般来说,尿石症病例在黄河以北占不到14%,在长江以南约占22-45%。蒋黑龙的尿石症入院比例最低,为2.5%,而贵州最高,为59%。对于南方省份,包括江西、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结石的发病率非常高。

在北方省份,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尿结石的发病率非常低。在北方的13个省,同期尿石症患者(以泌尿科住院患者计)的比例不到15%。在其中八个省份,发病率低于 11%。在南方的16个省份,尿石症患者的比例高于11%,特别是在超过30%的六个省份。平原地区尿结石的发病率为22.7/10万。 

即使在高发地区,尿路结石病例的分布频率也极不均衡。与贵州省一样,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至东南部,而东北和西南部则发病率相对较低。 南北两国尿结石发病率的显著差异,引发了人们对气候条件和饮食是否对南方较高发病率起作用的疑问。可以合理地假设,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地理位置使个体遭受干旱的气候条件。高温会导致水分过度蒸发和尿液高度浓缩。石盐的过饱和度水平增加促进了晶体的沉淀和石头的形成。此外,热带地区数小时的日照会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增加尿液中钙的排泄,这是促进结石形成的因素之一,尽管维生素D的作用远未明确。此外,尿结石的发病率也随季节而变化,在高温季节出现的患者更多。

年龄分布

中国患者尿石症的发病高峰年龄在21-50岁之间,其中67.7-89.6%的病例被观察到。根据统计分析,Li等人认为尿石症的发作在年龄在31至46岁之间的患者中最为常见。21-30岁和46-50岁年龄组排在第二位,分别占22.7-22.5%。这三个年龄组占所有结石患者的72.8%。就结石病发作的年龄分布而言,男性患者在30至50岁之间有一个单一的峰值,而女性患者则显示Petronas分布,峰值在25-40岁和50-65岁之间。

尿石症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该病最常见于41-50岁的年龄范围。在所有尿石症患者中,69.9%的患者年龄在31至60岁之间。那是患有尿石症的人类的高峰年龄。它可能与能量消耗,体内环境,性激素,新陈代谢加快,出汗,饮酒不足等因素有关。此外,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和20至30岁之间的尿石症患者很少,20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尿石症患者很少见。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变化,尿石症患者的年龄分布发生了显着变化(图  6.3a,b  )。

最重要的变化是,中年人尿石症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而儿童尿石症的患病率下降。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膀胱结石的患病率为43.8%,与营养不良有关。到1976年,大多数省份的儿童膀胱结石很少见;该比例降至所有尿路结石的13.2%。由于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受饮食和饮酒习惯的影响,儿童时期接触被石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结石形成。因此,在2008年乳制品和婴儿配方奶粉以及其他食品的三聚氰胺污染期间,儿科结石发病率增加。 

中国尿石症年龄分布(a)饼图和(b)条形图  

45481650496922807

 性别分布

据报道,男性尿石症比女性更常见,在中国的比例为1.3-4:1。这可能是由他们不同的饮食引起的 - 男性比女性喝酒,浓茶和吃更多的蛋白质。此外,两性之间下尿路的解剖学差异可能是原因之一。男性特发性尿石症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一到四倍。女性患病率较低可能与雌激素刺激的女性尿枸橼酸盐排泄量较高有关。上尿路结石似乎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常见。但是,下尿路结石在男性中明显比在女性中更常见。最近,两性之间结石病的差异逐渐缩小。贵州省男女尿石症患病率在1977年为4.6:1,1992年为2.8:  1。广西省荣水县,1977  年比例为7.87:1,但1986年降至2.72:1。据报告,广东省的东莞和甘肃省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女性患者尿石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职业分布

结石病的发展因不同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人而异。据悉,农民、渔民、服务人员、组织者和退休人员尿石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平均发病率为1.61%。学生和技术人员尿石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平均发病率为0.99%。然而,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此外,交通官员、士兵、外科医生、飞行员和铅暴露工人等具有特殊职业的人尿石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tan的一项研究发现,暴露在高温下的工人的结石病发病率是暴露于常温的工人的九倍;代谢后果是尿液中枸橼酸盐排泄量低和尿量小。蒋澜报道,暴露于过热的工人尿石症的发病率为13.3%。

然而,在这些职业的支持人员的对照研究小组中,发病率仅为4.68%。此外,暴露于过热的时间越长,发病率就越高。水泥生产工人的尿石症发病率为7.11%,男性为7.4%,女性为6.35%,但在军官中,这一数字仅为3.91%。肾结石的发病率与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是负面的。多因素分析表明,肾结石形成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低教育水平而增加。在广东省东莞市地区的调查显示,脑力劳动者尿石症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但据报道,尿石症的发病率与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为阴性。

中国各族结石病

尿石症的发病率在中国56个不同的民族中差异很大。据悉,汉族尿石症的发病率非常高:57.10/10万。其他税率为:苗族,46.50/10万;壮族,41.80/10万;佟族,40.80/10万;瑶族,6.80/1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荣县。彝族尿石症发病率最高,而苗族则是云南省孟子县最低的。一项包括汉族、土家族和苗族人的调查显示,这两个比例分别为10.3%、22.5%和23.1%。一项包含2,227例尿石症的研究显示,新疆自治区有2,167名维吾尔族患者(97.31%)和60名汉族患者(2.69%),这与95%是维吾尔族和3%汉族的事实相符。据推测,它可能与不同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遗传有关。目前,遗传学和环境对这些不同民族的结石形成的贡献成正比,但仍需调查。

尿石症的发病率

迄今尚未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尿石症的发病率首先在广东省东莞市12,203人的人口普查中报告;患病率为1.16%。薛思虎等人发现,肾结石的患病率为4.87%,男性为6.12%,女性为4.07%。他们对广东省深圳市7,399名15岁以上人群的分层随机样本进行了超声波检查。虽然调查数据缺乏15岁以下人群的信息,但这项研究提供了中国尿路结石更完整,更准确的患病率统计数据。一项纳入中国北部、东北部、西北部、中南部、西南部和东部188,697人的研究发现患病率为0.12%。

1989年,一项对贵州省从江县16,424人的调查显示患病率为1.45%。1999年,深圳调查7399人,发现肾结石患者360例;患病率为4.87%[  28  ]。2008年,一项针对湖北省恩施市799人的抽样调查发现,患病率为20%。近年来,尿路结石的总体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在广东省东莞市,尿石症新发发病率为1983年为1.01亿/1000万,1984年为1.23亿/1000万,1985年上升至1.4亿/  10百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荣水县,1977年新发尿石症发病率为20.2/1000万,1986年增至65.3/10百万。

因此,尿路结石的人群患病率平均值在1%至5%之间;年新发率为150~200/10百万。 近年来,下尿路结石患者急剧减少,但上尿路结石患者显著增加。上尿路结石主要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下尿路结石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其他经济落后地区。最近的数据显示,大约95%的结石现在在上尿路;下尿路结石约占5%。在大多数情况下,右侧发现多个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同时或连续在身体的两个以上器官中,占尿路结石的18.2%,其中高达7.5%患有双侧肾结石,其次是单肾和输尿管结石(4.8%),双侧输尿管结石(2.3%),肾脏和输尿管结石(1.0%), 单侧肾结石和膀胱结石(0.5%)、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0.3%)、膀胱和尿路结石(0.3%)、双侧肾膀胱结石(0.2%)以及肾结石和尿路结石(0.1%)。表  6.1  显示了不同研究中结石病的患病率。 

表6.1 不同研究中结石病的患病率 

结石的化学成分

尿结石由晶体材料和基质组成。在大多数宝石中,晶体材料包括草酸盐,磷酸盐,尿酸/尿酸盐,在极少数情况下,胱氨酸。基质主要来源于尿粘蛋白和尿糖胺聚糖。近几十年来,我国尿结石的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结石的现状如图  6.4  所示。在广州,对178例尿结石的分析表明,1870年至1919年间,尿酸/尿酸盐结石占所有结石的78%。然而,从1960年到1976年,草酸钙和磷酸钙占80%。据报道,在福建省、北京、广州和贵州省,尿路结石主要由草酸钙和草酸钙和磷酸钙混合组成。1975年至1978年间,广东省东莞县形成的结石主要含有尿酸和混合尿酸盐。少数由磷酸镁铵组成。

然而,在1984年,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以及草酸钙和磷酸钙的混合物1984。对2008年南昌2,129例尿结石和2010年南疆480例结石的分析显示,尿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草酸钙。统计表明,上尿路结石的组成一般为草酸钙和磷酸钙的混合物,但纯草酸钙结石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下尿路结石主要由草酸钙和磷酸钙基混合物组成。这些结果符合国内外报告。此外,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患者下尿路结石中铵的含量高于上尿路结石中。没有明显代谢解释的特发性尿结石含有钙盐,特别是草酸钙。伴随尿路感染的结石主要由磷酸镁铵组成。还有报道称,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原发性下尿路结石主要由胱氨酸和碳酸磷灰石组成,分别见于婴儿营养不良和尿路感染。

结论

总之,尿石症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其高复发率可能非常令人不安。随着我国现代化和西化进程的推进,石材形成的产地、年龄、性别、地理、职业特征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最近全球发病率的增加可能部分是由于通过广泛的成像方法(如超声)对无症状结石的早期诊断。不幸的是,我们仍然缺乏关于中国尿路结石的完整和彻底的流行病学研究。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更好地识别危险因素和更好地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发病率,尿石症,结石,尿路结石,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