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与地舒单抗抗OP的作用机制
药说专栏
专栏文章由市中心医院药学部药师撰写,内容涵盖各种合理用药知识,实用、精彩!敬请关注!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OP被称为“静默的杀手”,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OP)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
一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来到药学门诊咨询:去年9月份打了一次唑来磷酸,前几天测了一次骨密度,不升反降。想再换打地舒单抗这种药,两种药需间隔多少长时间合适?
接诊药师给出了建议:这两种药同为骨吸收抑制剂,不建议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低钙血症。去年9月用了唑来膦酸,二者作用靶点不同,到现在已有半年时间,可以用地舒单抗,但要注意补钙,必要时测血钙水平。接诊药师耐心的解释了原因,解决了患者的困惑。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分类
骨组织是由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高度代谢活性的组织,处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过程,称为骨重建,当骨吸收作用大于骨形成作用时则发生 OP。
抗骨质疏松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作用于信号通路的抗OP药物如RANKL抑制剂、硬化蛋白抗体等)、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其他机制类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类、锶盐等)。
唑来膦酸与地舒单抗抗OP的作用机制
唑来膦酸属于含氮双膦酸化合物,主要作用于人体骨骼,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骨吸收。双膦酸化合物对矿化骨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骨骼。唑来膦酸的主要分子靶点是破骨细胞中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但并不排除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地舒单抗是目前可用于人体治疗的活性最强的 RANKL 抑制剂。人类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是TNF受体家族的成员,由位于染色体18q22.1上的基因编码,是由616个氨基酸所组成的I型三聚化跨膜蛋白,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成熟破骨细胞、软骨细胞及乳腺上皮细胞内均有RANK表达。RANK与其配体RANKL的结合是破骨细胞增殖、成熟、活化和存活的必要条件。地舒单抗抑制了RANKL与RANK结合使破骨细胞失活,从而减少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骨强度。
既往使用过双膦酸盐的患者
如何转换成地舒单抗治疗?
地舒单抗在国内的上市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可以转换成地舒单抗治疗。临床研究证据显示,既往使用过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或唑来膦酸的患者转换成地舒单抗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可进一步升高。因同为骨吸收抑制剂,不建议联合使用地舒单抗和双膦酸盐,具体间隔时间我国尚无明确的指南予以推荐。药师个人认为,唑来膦酸半衰期(t1/2γ)至少为146小时,经5个半衰期,体内药量消除约达97%,可以认为药物在体内中央室中的药物已基本消除。虽然唑来膦酸在骨组织中可保持长达数月之久,该患者距离使用唑来膦酸已有半年,可使用地舒单抗,但要注意补钙,必要时测血钙水平。
与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地舒单抗不会在骨基质中沉积,其抑制骨转换的作用具有可逆性,停药后骨密度在1~2年内回落至治疗前水平,骨折风险升高,对于正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患者,不应随意停药。若因各种原因需要停用地舒单抗,建议转换至其他抗骨吸收药物治疗以减缓骨密度下降及骨折风险增加,并需密切监测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的变化。
供稿:临床药学科 王悦璇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