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肿瘤,其好发人群主要集中40-65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患者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男,24岁
【疾病类型】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pT3N1cM1 IVa期)
【治疗方案】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肝脏结节热消融术,术后我们予其头孢曲松钠抗感染,门冬氨酸鸟氨酸护肝、氟比洛芬酯镇痛、腹腔热灌注治疗、伤口定期换药等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0天,术后3月、半年、1年复查各项检查,终生随访。
【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已恢复半流饮食,排气、排便正常,伤口愈合情况: II/甲。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胸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小林自述现大便正常,无特殊不适。
一、初识患者
门诊遇到一位满脸忧愁的年轻小伙,小伙子姓林,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他告诉我们1年前他的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大便变稀、变烂,偶有带血。症状出现不久后,他就到社区医院就诊,医生说他是内痔,于是就进行了药物治疗。但这一年来症状反反复复,近半年饮食欠佳、体重也降低了10斤。1周前小林发现大便带血更频繁,于是到外院就诊,肠镜检查结果提示距肛门20cm可见环腔不规则溃疡。活检病理提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在家人的建议下小林今日来到我院就诊,他很担心自己病情希望能够入院系统治疗。随后我以“乙状结肠癌中分化腺癌”收入我科。
患者的治疗过程
入院后,立即为小林完善了各类检查。体格检查提示腹部正常,腹式呼吸存在,腹壁静脉无扩张,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膜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明显异常,Murphy征阴性。腹部鼓音区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上平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肝区无叩痛,脾浊音区正常,胆囊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及摩擦音。肛门指诊:侧卧位,肛门外观可,未见明显痔核及瘘管,指诊直肠壁光滑,未及明显狭窄及占位,推指套污染血。给他进一步做了全腹增强CT(图1),结果提示
1、乙状结肠管壁增厚,形态固定,考虑乙状结肠癌可能;
2、肝S8结节及左下腹腔淋巴结肿大,不排除外转移。肿瘤标志物等未见明显异常。
(图1 全腹CT提示乙状结肠癌可能)
(图1 全腹CT提示乙状结肠癌可能)
在后续的沟通中,我们还了解到小林平时喜欢吃麻辣烫,还喜欢配上冰凉的冷饮,由于平时学业繁忙,平时吃饭也不规律,常常暴饮暴食。小林还告诉我们他的妈妈也曾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
结合小林的病史、家族史、症状及各项检查。我们明确诊断他为1、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2、肝脏占位:转移癌?小林的的情况属于癌症晚期,通常应维持化疗或转化治疗,但是我们在小林CT结果中发现他的肝脏存在占位,癌转移可能性较大,且其肝脏处病灶较小(1.2cm),数量少(2个)。
因此我们建议他进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肝脏结节热消融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是目前针对乙状结肠癌最直接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通过分离并完整切除结肠系膜和肿瘤淋巴引流区域,同时结扎供应血管,达到最大化清扫淋巴结,从而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此外,我们还将行肝脏结节热消融术,该术主要是利用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去直接杀伤癌细胞。在得到小林及其父母的同意后,小林于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肝脏结节热消融术,术后我们予其头孢曲松钠抗感染,门冬氨酸鸟氨酸护肝、氟比洛芬酯镇痛、腹腔热灌注治疗、伤口定期换药等。术后病理(图2)提示(乙状结肠占位) 中分化腺癌,部分为黏液腺癌,浸润肠壁全层至肠外脂肪组织。两断端未见癌。肠周淋巴结显慢性炎,未见癌(0/25),肠周脂肪组织内见癌结节枚。送检“远端切缘”未见癌。经过20天的手术及治疗后,现小林各方面恢复良好出院。
(图2 术后病理结果)
注意事项和治疗效果
三、患者在治疗中注意事项
患者术后应注意伤口卫生情况,避免感染发生。
患者需要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胸腹部CT等各项检查。
患者术后应尽快到肿瘤科进行放疗化疗,再次之前可提前对放疗化疗的流程、副作用等进行充分了解。
患者应该调整饮食结构,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此外还需要调整饮食习惯,改正暴饮暴食的坏习惯。
患者生活中应该加强锻炼,不断提高免疫能力。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
小林现在各方面恢复较好,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已恢复半流饮食,排气、排便正常,伤口愈合情况: II/甲,已拆线。我们嘱咐小林出院后尽快到肿瘤科进行放疗和化疗。此外,我们告诉他生活中注意是否出现身体其他不适,警惕癌细胞转移,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且我们还建议他如果有条件可以去进行MSI基因检测。
小结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肿瘤,其好发人群主要集中40-65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上文中小林所患的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是结肠癌常见的一种类型,由最开始的腺窝异常,逐渐发展为息肉,最后形成癌。导致该病的发生因素较多,但大多都因为基因或病人不健康的自身生活方式。但对于小林的发病,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结肠癌这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会找上小林呢?
其实结肠癌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做早发性结肠癌,多发于20-49岁的中青年人群。研究显示这类人群的发病更易出现错配修复缺陷。错配修复系统是人体正常细胞中的安保系统,当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或功能缺陷使得错配的碱基不能及时被纠正,基因突变不断累积,最后导致肿瘤的发生。研究者们通过从遗传物质变异情况来进行研究发现85%的结肠癌由于染色体不稳定造成的,而15%的则是由于错配修复缺陷造成。小林出院后做了MSI基因检测,也证实了他属于后者,这也是他出现该病最主要的原因。
除了基因方面的因素,后天因素也会引发结肠癌的发生。上文中的小林缺乏运动,还有着十分糟糕的饮食习惯的年轻人,他喜欢吃麻辣烫、烧烤等辛辣食物,还爱喝冰凉的冷饮,吃饭也不规律,常常暴饮暴食。因此在基因以及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下,疾病找上了年纪轻轻的他。小勇用他活生生的例子给我们大家提了个醒,虽然乙状结肠癌的高发人群是40-65的中老年人群,但年轻人也并不能再以年轻为资本,缺乏对健康的关注和疾病的了解,最后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如果有结肠癌的家族病史,患者本人及其亲属都应该及时进行MSI或MMR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既能让患者本人及时、定期进行各项相关检查,还能监测出是否有家族遗传,提醒家人,监测家人身体健康状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