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陆宇晗主任对利用信息系统的构建,搭建患者住院、居家全程疼痛管理了进行介绍。肿瘤内科张子瑾主任结合难治性癌痛案例,对复杂癌痛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讲解。
聚焦护理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护理工作作为医院整体工作的硬核力量,加强护理工作精细化管理、提高护理队伍创新能力对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护理部与北京市东城区护理质控中心于2022年5月7日-8日联合举办以“注入新动能 打造新格局”为主题的“2022年护理高质量发展论坛”。
论坛是我院今年以“深耕专业、聚焦人文、守护健康”为主题的护士节系列活动之一。为满足疫情防控要求,论坛以线上形式举办,分为“高效管理与科技创新”主论坛及“智能化手术室安全管理”、“老年慢病管理护理新进展”、“肿瘤治疗与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四个分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同仁5万余人次在线学习。
领导致辞
北京医院孙红副院长致辞
孙红副院长首先代表北京医院和北京市东城区护理质控中心,感谢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各级领导及辖区内各级兄弟单位对我院护理工作的大力支持。孙院长结合《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表示护士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北京市东城区护理质控中心的主任委员单位,有责任、有义务把握行业发展动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进而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希望各位护理同仁积极思考护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探索护理工作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作为,进一步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
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王旭红副主任致辞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王旭红副主任首先代表东城区卫生健康委表达了对护理同仁的节日祝福,对长期坚守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奋战在抗疫最前线、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护理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王主任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表示,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公立医院未来发展的纲领和航标。护士队伍是卫生健康战线的重要力量,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应抓住机遇,与医疗协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效能,为健康中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护理大有可为的时代正在来临,王主任鼓励大家以奔跑的姿态前行,用决战的状态实干,在实现护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北京医院护理部孙超主任主持
开幕式由北京医院护理部孙超主任主持
学术论坛
论坛一:高效管理与科技创新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简伟研教授讲授“DRG支付制度改革对护理队伍建设的影响与对策”。简教授结合DRG实施的政策背景,介绍了DRG付费的内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影响,重点分享了护理在新形势下如何谋求变革和发展。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豆欣蔓主任分享“8S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规范化的实施路径”,介绍了8S管理模式的具体内涵、实施过程、管理前后效果对比及8S的内涵式发展。
北京医院护理部孙超主任分享“临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孙主任结合大量案例介绍了什么是临床预测模型、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工作介绍了卒中再入院预测模型以及对预测模型的发展及思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蒋艳主任讲授“APN的探索与华西实践”。
蒋主任介绍了开展APN的现实背景,重点讲解了华西医院APN的临床实践路径、APN的工作模式、开展APN培训的成效及效果。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谢红副教授带来“基于DRG支付方式的护理绩效评价再优化”的分享。谢老师重点介绍了医疗支付制度的变化、DRG的实施对医院产生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中,DRG引导下护理组织绩效的改变。
东南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李国宏主任分享“基于2020版国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护理质量”,李主任介绍了评审标准的总体情况、评审条款与检查方法及基于评审标准的护理质量管理。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邢唯杰副教授讲授了“量性研究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方法与实例”。邢老师介绍了系统评价的内涵、作用及种类,重点介绍了制作系统评价的9个步骤及关键概念。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李洁琼副主任分享“智慧护理助力学科发展”。李主任重点介绍了医院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与发展及智慧护理的开展情况。
论坛一由护理部王蕾副主任、王霞副主任、护理质控办公室宋葵科护士长及护理部胡慧秀科长主持
论坛二:智能化手术室安全
管理
“智能化手术室安全管理”分论坛由大外科承办。
手术麻醉科华震主任致辞
手术麻醉科华震主任首先对本论坛的举办表示肯定与支持,并指出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不仅在老年医学临床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样在专业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始终保持着业内先进水平,希望本次论坛能为大家在智能化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方面带来启发。
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孙育红副主任分享“‘碳中和’背景下的手术室工作”。孙主任从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背景,讲述了未来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来建设绿色健康手术室的发展趋势。北京医院感染管理处蔡虻处长讲授了“从感控角度谈手术室护士专业素养”,从临床感染控制工作的细节入手,用生动的语言探讨了医院及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热点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穆莉副主任讲授“手术护理团队建设”,分享了其在手术室团队建设的实践感悟,阐述了构建手术室磁性团队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北京医院手术室李俊副护士长分享了“智慧手术室的信息化建设”,阐述了信息化在手术室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医院手术室孙梦楠护士长介绍了“机器人手术时代的护理机遇”,分享了机器人手术的背景、优势以及开展情况。
智能化手术室安全管理论坛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五个不同维度、不同概念的主题分享展现了各位专家对手术室工作的专业、热忱和希冀,在我们面前勾勒出一副未来更加智能、更加先进的现代化手术室美好蓝图。
论坛二由外科李欣科护士长及保健医疗部刘文静科护士长主持
论坛三:老年慢病护理管理
新进展
“老年慢病护理管理新进展”分论坛由大内科承办。
护理部孙超主任致辞
护理部孙超主任指出护士是老年慢病管理的主力军,在各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论坛平台,能将护理专家的理论讲授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为老年慢病管理贡献力量。
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赵芳主任围绕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及管理策略展开讲授,强调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复杂性以及个性化综合管理的必要性,为多维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最新的证据支持。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王志稳教授以“居家失智照护关爱”科普视频为例,展示了社会需求和循证证据有机结合的科普设计全流程,为基于循证的临床科普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童素梅副主任针对老年心血管代谢疾病的跨学科特点提出医护协同的管理模式,强调改变传统观念的重要性,革新护士对此类疾病综合管理的认知。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刘宇教授分享了国外慢病管理模式,提出了解国际慢病管理做法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老年慢病护理管理新进展论坛从新证据、新手段、新理念、新模式出发,针对老年慢病护理管理的热点问题提出对策,为广大老年护理工作者开拓了视野,指明了老年慢病管理的新方向,为推动老年护理的持续发展助力。
论坛三由内科武全莹科护士长及保健医疗部董凡副科护士长主持
论坛四:肿瘤治疗与护理
“肿瘤治疗与护理”分论坛由第二住院部承办。
肿瘤内科李琳主任致辞
肿瘤内科李琳主任表示随着肿瘤治疗的飞速发展,护理人员理念与技能更新的同时,也需关注患者及家属的精神诉求,期望此次会议能为护理同仁带来新思考与新收获。
肿瘤内科李旭副主任对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新进展进行了讲述,包括一线治疗、术前、术后辅助治疗中免疫治疗的应用效果。肿瘤内科李超主治医师以“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决策”为题对保乳手术诊疗规范进行了梳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陆宇晗主任对利用信息系统的构建,搭建患者住院、居家全程疼痛管理了进行介绍。肿瘤内科张子瑾主任结合难治性癌痛案例,对复杂癌痛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讲解。
中医科何颖主管护师结合案例从中医角度对护士辨别及减轻癌痛进行指导。风湿免疫科温萌护士长对如何通过身心社灵原则对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早期缓和医疗介入进行讲授。肿瘤科王培护士长结合多个案例,深入剖析了肿瘤末期患者及家属的困惑和需求,指导临床护士如何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给予心灵照护。
此次分论坛就肿瘤诊疗护理热点问题及缓和医疗在肿瘤及免疫疾病患者的临床运用进行探讨,开阔了临床护士的视野,为专科护理打开了新思路。
论坛四由第二住院部齐晓玖科护士长、中医科张丹静护士长、肿瘤内科于莉娟副护士长主持
论坛五: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
“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分论坛由门急诊承办,分为线上理论课程和线下工作坊两部分。
门急诊晁华琳科护士长致辞
门急诊晁华琳科护士长强调急危重症的诊疗与护理一直是我院临床护理关注的焦点。急诊领域诊疗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需求日益扩大。
希望通过本论坛传递急诊护理领域的学术新动态,加强急诊护理与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服务能力。
北京医院急诊科温伟副主任(主持工作)以无创通气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原理、模式及参数的设置,并针对无创通气的急诊临床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邢秀亚护理督导,围绕职业暴露风险、预防及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展开授课,结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研数据,强调了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实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室首席创伤护士王飒副主任,通过自身的经验分享,强调了创伤专科护士发展的必然趋势,指明了创伤急救护理的发展方向。我院急诊科宋莉莉护士长,对于ECMO患者的院内转运专家共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强调了ECMO患者转运护理关注重点,为做好危重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依据。
我院心脏监护室的杨林护士长,则是从重症患者使用ECMO治疗中遇到的出血和凝血问题,从护理观察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线下工作坊的培训涵盖心肺复苏技术、人工气道管理及骨髓腔内输液技术3个实践培训专题。急诊科温伟副主任、王旭涛副主任,以及护理部王蕾副主任莅临现场指导。
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团队现场模拟真实抢救情景,通过按压及通气时心肺复苏质量控制跟踪系统实时显示的数据,对CPR技术的质量进行持续、精准、有效的评估。人工气道管理板块结合气道管理思路讲解及现场情景演示,全面展示了医护配合下人工气道建立的全流程并模拟操作了环甲膜穿刺技术。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培训板块,则从临床需求、技术理论、适用情形、穿刺定位及骨髓腔内输液流程等方面展开授课,为大家拓展了视野。
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论坛,专注发挥专业优势,以质量为基础,以安全为保障,以服务为核心,以科研为引领,积极为全院护理人员搭建急救护理培训平台,强化提高急救护理整体能力和水平,进而推动急救护理专业迅速发展。
论坛五理论授课由门急诊晁华琳科护士长及急诊科童萍副护士长主持;线下工作坊由急诊科宋莉莉护士长主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