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DNA的高灵敏性MRD检测,可以准确区分患者预后,但是不同时期肺癌的MRD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这项前瞻性研究聚焦早中期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对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和验证。
微小残留病灶(MRD)是肿瘤根治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最初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实体瘤MRD检测技术及临床研究取得飞速进展,国内外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基于ctDNA检测的MRD状态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可靠的检测技术获得的MRD是一个良好的预后指标。
近日,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 和吉因加合作开展的大型肺癌MRD前瞻性研究成果荣登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Discovery杂志(IF:39.397)。 该研究通过动态监测中 MRD的超高阴性预测值定义了潜在治愈人群 ,发现术后MRD阴性人群无法从辅助治疗中获益,阐明术前Nonshedding肿瘤的存在不影响术后MRD监测,同时探索了II/III期肺癌术后MRD转阳的高风险期。
基于ctDNA的高灵敏性MRD检测,可以准确区分患者预后,但是不同时期肺癌的MRD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这项前瞻性研究聚焦早中期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对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和验证。
一、MRD检测持续阴性人群的长期生存如何?MRD的阴性预测价值在哪里?
术后单个节点(Landmark)检测阴性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阳性患者(HR=0.08,95%CI:0.02-0.33),动态监测可以进一步提升预测准确性,NPV(阴性预测值)和PPV(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6.8%和89.1%。也就是说,96.8%的MRD检测持续阴性的人群在随访期内一直未复发,并且与临床分期无关,从而定义了潜在治愈人群,对未来早期肺癌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图1. 术后MRD持续阴性定义潜在治愈人群
二、MRD检测能否预测辅助治疗获益?
研究发现,术后Pre-adjuvant节点MRD检测阳性的患者,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DFS,但是对于MRD阴性的人群,辅助治疗无获益。这提示MRD阴性人群的肿瘤负荷极低(接近治愈),辅助治疗有可能是非必需的。
图2. 术后MRD阴性患者不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
三、Nonshedding肿瘤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肺癌MRD监测?
已有研究将术前ctDNA-MRD检测阴性定义为Nonshedding肿瘤,此次研究新增比较了11例I期患者切除肺叶静脉残端血和外周血的ctDNA检测结果,发现两者的一致性为100%,其中6例患者在静脉残端血及外周血中均检测不到ctDNA,说明肿瘤Nonshedding的确存在,多种因素会影响ctDNA释放。
图3. 增加的11例I期患者两次外周血和静脉残端血的ctDNA检测结果比较
分析显示,14例术前ctDNA阴性、术后复发的患者术后都准确检测到MRD(Sensitivity:100%),所以术前能否检测到ctDNA并不影响术后的MRD监测。
但同时该研究发现,5个单纯脑转移患者中,仅有一例longitudinal MRD阳性,灵敏度仅有20%,单纯脑转移的解剖学因素仍然是影响MRD监测的重要因素。
图4. 复发患者术后MRD监测与术前ctDNA检出的关系
四、早期肺癌术后MRD转阳或复发的高峰期是在什么阶段,随后风险逐渐降低?
对于复发风险比较高的II-III期患者,分析发现 患者MRD转阳或者复发的高峰出现在术后18个月左右。 目前一般建议术后MRD监测跟随患者复诊同步进行,但是对于监测截止时间无明确界定,这一研究结果提示至少应该监测至术后18个月,随后复发风险逐渐降低,持续未转阳的患者有可能代表接近治愈的人群。
图5. II-III期患者出现MRD转阳或者复发的高峰是18个月
引领肺癌治疗新时代的标志物:微小残留病灶(MRD)
近些年,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评估微小残留病灶(MRD)的研究对象在肺癌中的证据不断积累,其价值及应用前景逐步开发当中,肺癌MRD作为划时代的标志物,已然蓄势待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