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表明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高盐饮食、精神刺激、吸烟、超重、药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多因素有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大血管病变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收缩压每升高1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每升高5mmHg:死亡风险升高 10% -15%;脑卒中风险升高 35%;冠心病风险升高 20%;心力衰竭风险升高40%。我国约有2.45亿成人患有高血压,达标率仅为15.3%。世卫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
2022年5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为“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
5月17日下午,由常州二院心内科牵头,联合神经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及护理团队共同在城中院区开展世界高血压日义诊活动。义诊活动中各专家认真聆听患者的诉求,积极解疑答惑,宣传讲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测量注意事项、饮食运动、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的筛查及治疗。
你了解高血压吗?
小编带你划重点啦!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表明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高盐饮食、精神刺激、吸烟、超重、药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多因素有关。
测量高血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血压测量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如测量环境、准备事项、姿势、时间、测量方法、频率等。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下,静息休息15min以上,排空膀胱,避免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发怒以及剧烈运动,也不要喝茶、咖啡,不要吸烟,取坐位,保持上臂中点与心脏同一水平,把袖带绑到肱动脉上方大概2cm,袖带不宜过松、过紧。测量血压时最好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来准确地反映血压情况。新诊断、治疗早期或血压未达标患者,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血压1次,每次测量2-3遍,间隔1分钟,连续5-7天,取平均值。血压达标且稳定,建议每周至少测量1次,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2-3遍。测量时间:早上为起床后1小时内,早餐前和服药前,排尿后,尽量固定时间测量血压。晚上为晚饭后、临睡前,排尿后。血压正常者每年自测血压1次,家庭自测血压130-134/80-84mmHg,每月自测血压1次。
血压降到多少算达标呢?
血压目标值根据患者合并症不同,标准亦不同。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 mmHg 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 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应降至 130/80 mmHg 以下;年龄在 65~79 岁的患者血压降至 150/90 mmHg 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 140/90 mmHg 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50/90 mmHg 以下。
如何合理使用降压药?
降压药的合理选择是十分关键的,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降压与靶器官保护兼具 2.优先应用长效制剂 3.联合用药 4.个体化。同时要牢记:1.早降压,早获益 2.长期降压,长期获益 3.降压达标,最大获益。
如何做到血压长期达标?
高血压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若不达标,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由专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若为顽固性高血压或合并反复低钾血症、血尿、蛋白尿、浮肿、头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由专科进行MDT会诊共同商量、制定治疗方案,必要时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为提前预防高血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坚持运动、保持乐观心态,同时加强血压监测、门诊随诊,及时发现并治疗,血压达标率可明显提高。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增强全民自我管理、预防为先、降压达标的意识,早日血压达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