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发布,对运营部门和信息部门来说,既要重视专业技术,也要注重人、财、物的运用,促进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4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下称《指引》)。在仔细阅读之余,笔者就两份医院信息化指导性文件中运营有关内容与《指引》做了对比: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该标准规范更注重从技术层面实现医院信息化。
2021年,医政医管局发布《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文件提及了基础与安全,但更多从效果层面阐述运营管理内涵。
对比上述两项文件,《指引》有以下三个特点。
01
从运营管理体系角度划分信息化建设
运营管理框架是运营管理体系顺利建立的主要支撑,《指引》把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运营管理决策层、运营管理应用层和运营管理支撑层,充分体现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在《重磅!《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发布》我们已对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框架及功能设计要求进行详细解读。
业务活动域是运营管理应用层的重要数据来源,是业务活动与资源配置管理活动深度融合的前提。
运营管理应用层大篇幅展示了综合管理域、财务域、资产域、人力域、事项域的功能模块,是对《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下称《意见》,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件中“明确运营管理重点任务”的信息化落地。
运营管理决策层包括资源与流程监控分析、专项运营分析、综合运营决策分析的功能模块,对应《意见》中“提高决策质量”的信息化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把《指引》中的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阐述,看作《意见》中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的明确要求和实现方式。
02
业务活动与经济活动融会贯通
实现业财融合
部分公立医院把财务管理作为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执行部门,从财务视角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医疗运营管理指标,容易造成注重结果性数据而忽视业务流程的参与。
《意见》提出医院运营管理应结合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对各环节进行设计、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
《指引》进一步补充,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建设过程中应将两者的流程管控和管理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有效衔接,融会贯通,实现业财融合。
03
数据源是数据应用的基础和核心
数据是核心资源,影响着医疗服务模式、运营管理形态的迭代更新。《意见》中提到医院要建立运营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针对此,《指引》进一步给出了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的要求。
例如,《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等操作文件均体现着数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一个指标的内涵往往牵涉多个数据,系统需要足够的数据来支撑及对每一个字段的数据内涵的正确理解,同时还需要相关信息系统配合采集、梳理、合并、生成。
目前,很多医院成立了运营部、运营办等相关部门,响应国家要求加强医院运营管理的号召,且运营办主任多来自于财务部门或者信息部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发布,对运营部门和信息部门来说,既要重视专业技术,也要注重人、财、物的运用,促进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来源:本文引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运营办公室主任陆慧菁发表于“连线CIO”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有删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