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同名同方评价,还是中药说明书修改,都需要通过开展医学研究来实现。
作者:克立兹鸠
同名同方药新法规发布,这与中成药集采可能是政策一体化布局。大风来了,一些中药企业要被吹上天,另一些可能要被吹翻在地。
前序:中成药集采来势汹汹
今年4月,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结果出炉,53种药品、361个品规拟入围,平均降幅56%,独家品种平均降18%。
去年12月,湖北医保局公布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97家企业、111个产品拟中选19省(区、市)联盟集采,平均降幅42.27%。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中成药集采是制度性要求,纳入集采毫无疑义。湖北联盟、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已经相对落地,中成药集采必将进一步扩大。
同名同方,风口来了
今年3月16日,国家药审中心就《同名同方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同名同方药是指通用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与同名同方已上市中药相同,且在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方面不低于该已上市中药的制剂。
简单理解,同名同方药基本上就是中药独家品种的仿制药。
没有人告诉你,推进同名同方药注册、评价,就是为了中成药的集采。但拍脑袋也能想得到。
因为大批的中药独家品种,不可能会成为集采的主流,没有竞争就压不了价,就像上述的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独家品种平均降幅仅为18%。
要形成竞争,就得放开仿制,这也意味着同名同方药“注册大开闸”时代来临。2014年以来,每年CDE审批的中药仿制药数量都不到10个,在“同名同方”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后,必然引发新的申报高潮,成为业界愿意投资的新方向。
同名同方,大风口来了!
中药界的“一致性评价”
化学药的一致性评价,是曾持续影响医药企业多年的重大事项,至今还没有到尾声,通过一致评价,才能资格进入国家药品带量采购。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很大比例都进入了集采。无论现实如何残酷,诸多药企都还是在积极开展一致性评价,因为没有通过评价,相当于被剥削了公立医院的准入机会。
同名同方药评价,就是对标中药独家品种,开展质量一致性评价。这是集采的需要,也是不断提供中成药质量、满足百姓对美好健康生活需求的需要。
中药企业该怎么做
中药行业新政策还有要求企业对中药说明书进行修改,[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再被允许“尚不明确”,否则五年再注册时将不予通过。
无论是同名同方评价,还是中药说明书修改,都需要通过开展医学研究来实现。
如果你是独家品种,又不想被其他人仿制怎么办?还有一个“中药保护品种目录”,通过上市后研究有望可以进入这个目录,从而实现在保护期内不让别人仿制。在政策未有调整之前,或者这是企业可选择路径之一。
中药企业上市后研究,还有通过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药物经济学等研究,从而实现中药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医保目录等。
中药企业的研究规划,必须做到“一鱼多吃”“一研多用”--开展一次研究,兼顾满足多个项目需求,从而最大程度节约费用、节省时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