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X射线成像的垂直领域,牙科影像发展历时百余年,经历了 牙片机、胶片全景机、数字牙片机、数字全景机,CBCT等阶段。
导
语
“为什么”系列第25期,介绍一种专科CT,并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CBCT是CT吗?
俗话说: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
是,也不是!
来自互联网
牙片机—全景机—CBCT
X射线成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初为“单纯牙科放射学”,后逐渐演变成“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
01
牙片机
1896 年,德国牙医 Walkhoff 在接受了25分钟的X射线照射后,拍下了自己牙齿的照片。10年后,世界第一台商用牙科X线机“REKORD”诞生,我们一般称其为“牙片机”。
牙片图像(来自互联网)
02
全景机
牙片机,通常只能观察某一颗牙齿或某一部位,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确定牙疼是由哪颗牙齿引起的,这就需要大视野的曲面体层X线机,即全景机。
1961年,世界首台商用模拟全景机应用于临床;1996年,德国Sirona将CCD技术应用于全景机,推出数字化全景机。
全景机基于体层摄影原理设计而成,其成像逻辑与乳腺DBT非常相似。全景摄影时,根据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X 线球管围绕人体头部选择约120°,从一侧颞下颌关节到另一侧颞下颌关节,最后一次性获得全口牙齿的2D图像,使颌骨及全口牙体层摄影在一幅图片上呈现左右展开的平面图。
全景图像(来自互联网)
全景机具有观察全面、操作简便、儿童及老弱患者容易接受的优点。然而,全景机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1)相较牙片机,全景成像中牙齿内部的清晰度和细节明显要略逊一筹;
2)由于是曲线体层成像,其图像有比较严重的畸变失真,同样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影像重叠。
因此,全景机主要用于观察所有牙齿的形态、位置及颌骨内情况,为牙齿正畸矫正、牙齿修复提供图像依据,不太适合用于对牙齿结构成像清晰度要求非常高的领域。
03
CBCT
对于口腔内科疾病,牙片和全景片已具有较高诊断效果;但对于牙体牙髓病,2D成像较容易发生影像重叠的情况,无法进一步明确根管和其他周围组织的三维信息,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根裂的情况。这就需要三维断层成像,即CBCT。
全景和CBCT对比(来自互联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CBCT V.S. CT
1989年,世界第一台螺旋CT正式诞生,这是CT技术的第一次飞跃。不过仍然是单排CT,我们称之为扇形束CT(Fan Beam CT)。随后,通过在Z轴上设置多排探测器,使机架旋转一周能获得多幅断层图像,我们称之为锥形束CT(Cone Beam CT)。
扇形束CT和锥形束CT对比(来自互联网)
CBCT成像原理(来自互联网)
CT和CBCT对比(原创)
低剂量CBCT
我们知道,CBCT的辐射剂量仅为常规CT的几十分之一,相对来说更安全。但是,牙科治疗比较复杂,往往要多次拍摄。以正畸为例,一个治疗周期往往需要7、8次CBCT检查。积少成多,还是比较“恐怖”的,尤其是很多儿童需要正畸。相较于成人,儿童对X射线更敏感是成人的2~3倍,更容易收到伤害。因此,需要更低辐射剂量的CBCT。
不同CT和CBCT的辐射剂量(来自互联网)
鉴于视野越小,辐射剂量越低。我们经常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 FOV以降低辐射量。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CBCT厂商在硬件进行了革新:
1)混合脉冲球管
如今,CBCT普遍采用混合脉冲球管,涵盖脉冲式和连续式两种扫描模式。脉冲式扫描,球管实际曝光时间远小于扫描时间,不仅球管寿命更长,更能将辐射剂量降低一倍;不过,连续曝光式扫描的冷却系统比较完善,适用于使用频率较大的诊所。
2)CMOS探测器
对于X射线类设备来说,探测器是核心中的核心。目前,CBCT主要使用非晶硅/IGZO探测器和CMOS探测器两种(请参考:一文读懂X射线探测器(上):百花齐放的技术)。相较于非晶硅/IGZO探测器,由于CMOS探测器的衬底是单晶硅,电子迁移率高得多,能使CMOS探测器的信噪比更高、空间分辨率更高、采集速度更快、低剂量DQE更高。
如今,混合脉冲球管和CMOS探测器已成为高端CBCT的标配。
非晶硅和CMOS信噪对比(来自互联网)
其他CBCT
乳腺CT原理(来自互联网)
小结
近年来,随着CBCT硬件技术与重建算法的不断优化,图像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CBCT在正畸、种植、口腔颌面外科等口腔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