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炎症、肺部原发肿瘤、转移瘤以及其他良性疾病的表现都可能会出现肺结节。
由于近年来大家体检的意识增强,以及CT等检查水平提高,查出来有『肺结节』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慌到请医生马上把结节割了,因为就怕是癌!
大家不要慌:90%以上的肺结节都不是癌!
那么哪种肺结节不需要管,哪种要再观察一下,哪种该马上切呢?
好多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写的“肺结节”第一反应就是——糟了!
但是,不是肺上所有的包都叫肺结节,根据肿块大小的不同,名字也不同:
最大直径小于5mm的包包叫『肺微小结节』
最大直径在5mm~10mm之间的包包叫『肺小结节』
最大直径在10mm~30mm之间的包包叫『肺结节』
最大直径大于30mm的包包叫『肺肿块』
引起肺结节的原因比较多,感染、炎症、肺部原发肿瘤、转移瘤以及其他良性疾病的表现都可能会出现肺结节。
“咱就知道跟癌有关……”
拿小本本记住了:肺结节≠肿瘤,肿瘤≠癌
肺是与外界相通的人体器官,也是最容易得病的脏器之一,比如空气中粉尘、细菌、病毒、结核、真菌、有害气体等等吸入肺内首先会被肺内的免疫系统”围剿”, 严重时会产生病症,但当病症消退以后,肺内自然会留下这样那样的如同切口瘢痕一样的痕迹,这就是绝大多数肺结节产生的原因,当然肺癌结节除外。
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咳嗽、咳痰、胸口儿痛等症状。
如果肺结节是因为感染或者结核导致的,就会出现肺部感染或者结核的症状。
但是,更多的人尤其在结节比较小时是没有啥症状的!
问:“症状都没有那咋发现自己有肺结节呢?”
答:每年定期体检呀!照胸部CT就能看得到有没有肺结节。
有文献报道,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真正恶性的比例只有 1.2%;肺部小结节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小于 6 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 1%;直径在 6~8 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 0.5%~2%;直径大于 8 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大于 3%。
不同大小的结节,治疗方式不同
1. 直径在10~30mm之间的肺结节,理论上都要切!
除了典型良性(比如钙化)的肺结节,其余直径在10~30mm之间的肺结节都该做手术把它切了!根据临床经验来看,这部分大小的肺结节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做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最好,部分还可以达到根治。
2. 直径7~10mm的肺磨(毛)玻璃样结节
直径7—10mm的肺结节中,主要是毛玻璃结节,加上不同医生对于毛玻璃结节到底是切还是观察一下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类肺结节。
毛玻璃结节有两种,一种是纯毛玻璃结节(pGGO),可以理解为密度均匀的肺结节,另一种是里面含有实性成分,混合性毛玻璃结节(mGGO)。
对于这部分肺结节,还是建议手术,但可以观察3个月后再手术,理由有3点:
目前确实通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大于10mm毛玻璃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大!但多数情况下,小于7mm毛玻璃结节的良性为多,尤其是年轻人!
有一部分的毛玻璃结节在经过吃药或观察后会自己消失,所以可以先观察3个月,可以先使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
毛玻璃结节生长速度缓慢,不会瞬间长大和转移,先保守治疗,如果3个月后没有消失再切也可以。虽然我们建议7~10mm的肺结节患者可以不立即进行手术,但如果在观察期发现肺结节长大加快、实性成分增加、或体积或重量增加,那就该立即考虑手术。
3.直径大小在4~6mm的肺结节,有变化时再切
问:“到底切还是不切嘛,可不可以给个明确说法?”
请相信,若有或能给个肯定的说法,医生一定会告诉你的!问题是现在还没有明确和达成一致的看法。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事实:
首先,肺小结节是最近几年胸部CT的广泛应用才被大量发现的。短期的突然增多,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清“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更未形成统一的诊治共识。
其次,不同科室、或相同科室不同专家对4~6mm肺小结节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目前这些不同的诊疗建议,没有对错之分,差异也仅仅在合理与更合理之间。
4~6mm肺小结节,手术的最佳时机目前真的还不清楚。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随访,在随访期间可以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抑制结节增长,甚至可以使它消失。
4. 1~3mm的肺结节,没必要手术!
好了,这部分患者,每年记得要做一次体检尤其是胸部CT就行了!
啥?你非要想手术?真的是没有必要啊哦!你可以回家了!来,下一位……
要想治疗这类肺结节,手术肯定是没必要的,想治疗的患者们可以使用中药调理使结节消失。
如何预防肺结节?
01、少吸烟喝酒或不吸烟,烟雾中含有的氡是具有放射极强的致癌物,不仅伤害吸烟者本人,还会对周围及亲人造成伤害。
02、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减少呼吸道炎症发生。
03、增加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避免长时间处于尘土飞扬的环境中, 如职业需要,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0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不吃霉烂变质食物。
05、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适当运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06、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的运行状况,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