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麻醉思考
本文由“麻醉课堂"授权转载
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的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并需要注意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围手术期,需要尽可能将血压的波动范围控制在患者手术前可耐受的程度,防止血压骤生与骤降。保持呼吸道畅通,保证各脏器充分供氧,维持循环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血液粘度的变化。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大多为低排高阻型,应防止血压过度降低,发生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以及血液粘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
1
病史回顾
现病史;患者,男,75岁,180cm,80kg,因“上腹部疼痛1天”入院,患 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剧烈,伴呕吐两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不缓解,遂于当地医院就诊,于2022-3-11转入我院治疗,急诊以“胆总管结石”收治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年数不详,未服用药物;冠心病病史10年余(自诉体检示,无胸痛,未治疗);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缺血梗死灶(无症状,外院头颅CT示)。
体格检查:神志清,体温36.8℃,脉搏90次/分,血压199/110mmHg。
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囊结石伴胆囊炎;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4.高血压;5.脑梗死。
诊疗经过:因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压较高,予以硝酸甘油控制血压,3-11入我院消化内科,予禁食、抗感染、护胃、补液对症治疗,腹痛缓解,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病房血压140-160/90-105mmHg,3-15行ERCP胆管取石,3-17进行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麻醉过程
术前评估
气道评估:Mallampati II级,头颈活动度正常;
ECG: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ST-T改变;
心脏彩超:EF45%,右房增大,主动脉退行性变伴轻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心律不齐;
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8.93*10^9/L,肌酐77umol/L,血尿素6.3mmol/L,Hb159g/L,钾4.57mmol/L,总钙2.07mmol/L ,HCO3-20.2mmol/L,肌酸激酶31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4ng/ml,超敏肌钙蛋白8.13ng/L;
ASA III级 、心功能I级、RCRI 0分 、活动当量>4MET。
术中监测
心电图:同时监测V5和II导联,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多导联ST段分析也很重要,因为高血压患者无论其是否有冠心病,发生缺血性心肌病的风险均增高;
血压:该患者的血压不稳定,有创动脉测压能够实时监测;
脉氧饱和度:监测外周动脉血流和氧饱和度;
呼末CO2:有助于维持正常的CO2浓度;
动脉血气分析:该患者长期禁食伴体液丢失,有助于判断患者酸碱平衡情况,并监测电解质。
麻醉目标
使患者对麻醉和手术刺激所致的血压波动最小化,以预防以下并发症:
心肌缺血,源自心动过速,或是不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或低血压;
低血压导致的脑灌注不足;
脑出血和高血压脑病;
肾灌注不足导致的肾衰竭。
围术期治疗重点
术前紧张焦虑:焦虑可致血压升高,可考虑药物镇静后到达手术室;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频繁呕吐可致酸碱失衡,碱中毒、禁食可致低血钾,应纠正以降低术中心律失常风险;
诱导后低血压:麻醉药物的血管扩张、心血管抑制,高血压长期血管收缩,以及及术前禁食均可致诱导后低血压,麻醉诱导前应该进行液体补充;
气管插管刺激:气管插管刺激喉部和气管的受体,致血压升高,在高血压患者中会更高,喉镜操作应尽可能在15s内完成;
减小血压波动:联合咽喉表麻及区域麻醉,能够避免交感神经紧张度的显著增加、手术刺激和插管、拔管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的显著变化;
苏醒后高血压:如果术后心动过速和高血压同时发生,充分镇痛的前提下,可考虑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
术中危机
16:05-16:25:有创血压180/90mmHg水平,HP90bpm,七氟烷加至5%;
16:20:手术切皮;
16:25:血压进行性下降,心率无明显变化(78/50mmHg,90bmp);
动脉传感器无异常;
予去氧肾上腺素40ug,加快输液,同时减小最终停七氟烷,瑞芬太尼减至0.1ug/kg/min,血压无明显升高(80-83/50mmHg),再次给予去氧肾上腺素80ug,麻黄碱9mg,未见明显改善;
改去甲肾上腺素0.1ug/kg/min,血压轻微改善(85-90/55mmHg,90bmp)。
3
危机分析
过敏性休克?
检查全身皮肤未见红疹,气道压稍高(20-25cmH2O)。
泵衰竭?
输液过快;
高血压、肺动脉高压;
急性心肌梗死;
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无明显变化,ST段无明显变化,颈静脉无怒张,两肺未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
血管扩张性低血压?
术前禁饮禁食、麻醉药物扩张外周血管等可致循环血容量不足,但麻醉过程持续补液量已达1000mL,血压上升不明显,故考虑其低血压的主要病因并非为低血容量。
丙泊酚、咪达唑仑等镇静药、强效吸入麻醉药都能引起血管扩张,苯二氮卓类和吸入性麻醉药能够引起轻到中度的心血管抑制。
患者因素:可能与其年龄、长期血管收缩、降压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压力反射衰竭、心功能不全及静脉功能不全等多种原因有关。
该患者术中最低BP 78/50mmHg,扩容及高剂量升压药反应差,考虑可能发生了血管扩张性休克,其核心病理生理特征是血管对儿茶酚胺刺激的反应受损。
顽固性低血压的治疗
在液体治疗的前提下:
儿茶酚胺类,去甲肾上腺素:0.05-0.5ug/kg/min,为一线血管升压药物;
血管升压素:0.01-0.1U/min,在生理条件下,加压素对血压的影响不大,可维持因酸血症导致血管低反应性的血管张力,在对儿茶酚胺耐药时仍有效,可联合去甲肾;
葡萄糖酸钙1-3g,增加心肌收缩力;
氢化可的松100mg,减轻细胞损伤,抗炎抗休克;
亚甲蓝:1.5-2mg/kg,输注20min-1h,若考虑血管麻痹,可予亚甲蓝拮抗一氧化氮,治疗血管麻痹综合征,并改善预后;
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转换
术后转归
4
术后反思
高血压患者理想术前准备情况
实施择期手术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血压应该降至140/90mmHg以下且维持至少6-8周的时间。
半数或更多的患者即使治疗后血压仍然是升高的,麻醉医师应该明确患者的焦虑程度,术前可以使用咪达唑仑等药物使患者在镇静状态下到达手术间。
术前用药有助于起始血压控制在良好水平,所有降压药物应当应用到手术当日。
如果患者的高血压没有系统治疗,术前血压较高,应该进行怎么样的抗高血压药物预处理?术中血压较高呢?
对于轻度未治疗而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术前单次口服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或美托洛尔,可有效减少插管和清醒过程中的心动过速。术前口服ACEI如依那普利也能减轻插管和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术中发生严重高血压多见于麻醉深度不足,可通过加深吸入麻醉药的浓度来增加麻醉深度。在血压显著升高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最有意义,其直接拮抗儿茶酚胺的效应,同时对心脑肾有广泛抗缺血作用。
围麻醉期顽固性或不明原因低血压的原因分类
围麻醉期顽固性或不明原因低血压的处理
(斯坦福大学手术室应急手册)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