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规范的治疗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管理十分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上升,我国痛风人群越来越多。痛风发作时痛感十分明显,治疗期漫长,并且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及脑卒中等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治疗方法和药物获得的社会关注也越来越多。
本篇为慢病系列·痛风专题第二篇,主要介绍我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常用药物市场现状、常用药物及相关品牌。
以下为正文:
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常用药物市场现状
国内抗痛风药物以化药为主,市场销售额占比常年超过95%。2019年国内抗痛风药物销售额突破34亿元后,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化药医院渠道降价带来的销售额增速下降、中成药零售渠道提价带来的销量下滑所致。
分药品看,2021年销售额排名居前的化药是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秋水仙碱与别嘌醇,中成药是痛风舒与痛风定。
图1:2017-2022Q1国内抗痛风药物放大销售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康CHIS开思系统
图2:2017-2022Q1国内抗痛风药物销量趋势变化(单位:百万盒)
数据来源:中康CHIS开思系统
图3:2017-2022Q1国内抗痛风药物平均单价变化(单位:元/盒)
数据来源:中康CHIS开思系统
表1:2021年国内抗痛风药物销售额排名
数据来源:中康CHIS开思系统
二、常用药物及相关品牌
2.1化药
按照高尿酸血症(HUA)和痛风的发作期不同,《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以下简称:2019中国指南)给出了不同的推荐药物。
1、发作间歇期、慢性期
此期间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尿酸治疗和碱化尿液。2019中国指南推荐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为痛风患者降尿酸的一线用药,推荐别嘌醇或苯溴马隆为无症状HUA患者降尿酸的一线用药,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未达标者可考虑联合用药。
(1)别嘌醇: 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生成,其药效显著、价格低廉,但在我国人群中使用时其超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致死率可高达30%。已证实别嘌醇超敏反应和HLA-B*5801有明显相关性,汉族人群携带该基因型的频率较高。因此,2019中国指南建议在中国人群开始别嘌醇治疗前应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
根据中康CHIS开思系统显示,2021年别嘌醇样本销售额约1.95亿元,其中零售渠道销量高于医院渠道,头部品牌厂商主要有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合肥久联制药、江苏世贸天阶制药等,其中澳利达奈德制药与合肥久联制药市占分居第一、第二位,合占整个别嘌醇市场份额超过90%。
(2)非布司他: 是一种特异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由于其具有肝肾双通道排泄的特点,可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关于非布司他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目前主要基于在痛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非布司他和别嘌醇的心血管安全性(CARES)研究结果,但对CARES研究的设计及结果解读还存在较多争议。同时在亚裔人群中目前并无充分证据支持非布司他可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因此2019中国指南仍推荐非布司他为痛风患者的一线用药。
2021年非布司他样本销售额超过12亿元,高居抗痛风药销量第一。主要生产企业众多,头部品牌厂商包括江苏万邦、恒瑞医药、杭州朱养心药业、日本帝人制药等。
(3)苯溴马隆: 通过抑制肾近端小管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以促进尿酸排泄,对肾脏排泄不良型较为适用。
2021年苯溴马隆样本销售额超过5亿元,头部品牌厂商主要有德国Sano Arzneimittelfabrik、东阳光长江药业、昆山龙灯瑞迪制药、常州康普药业、成都华神科技等。细分市场市占率最高的为外资企业德国Sano Arzneimittelfabrik,市占比例接近50%,而东阳光和康普药业分别在医院渠道和零售渠道处于优势竞争位置。
(4)碱化尿液药物: 临床上常用于碱化尿液的药物为碳酸氢钠、枸橼酸制剂。然而在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是否需要碱化尿液目前也存在争议,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指南指出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在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需常规检测尿尿酸水平及碱化尿液,而2019中国指南曾提出HUA和痛风患者碱化尿液的必要性。
2、急性发作期
一旦痛风急性发作,应尽早开始抗炎镇痛治疗,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推荐治疗时间为痛风发作12小时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CRA)推荐治疗时间为痛风发作24小时内。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主要包括小剂量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2021年秋水仙碱样本销售额约1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零售渠道,头部品牌厂商为西双版纳版纳药业、云南植物药业、广东彼迪药业等,细分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3、难治性痛风
难治性痛风是世界难题,也是国际关注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痛风的定义和治疗尚缺乏统一共识。对于难治性痛风的治疗,主要是降低尿酸水平和控制症状发作,2019中国指南推荐使用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制剂进行降尿酸治疗,对于疼痛反复发作、常规药物无法控制的痛风患者,可使用白细胞介素(IL)-1或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如果痛风石出现局部并发症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4、合并其他疾病时的药物治疗
HUA与痛风可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病(CKD)、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当同时有这些合并症存在时,治疗药物的选择也需更加谨慎。
肾功能不全可影响降尿酸药物的排泄和半衰期,因此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要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药物剂量,防止药物蓄积中毒。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使用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安全有效。当合并有高血压时,首选降压药为氯沙坦和钙通道阻滞剂,这两种降压药兼有降尿酸的作用。当合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应首选非诺贝特; 合并有高胆固醇血症时,应首选阿托伐他汀钙,它们也兼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当合并有糖尿病时,同样优先选择兼有降尿酸作用的降糖药,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等。
2.2中成药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在2021年发布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目前治疗痛风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四妙丸/散、通滞苏润江胶囊、痛风定片/胶囊、穿虎痛风合剂等。
(1)四妙丸/散的主要成分为: 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现代网络药理学表明,四妙方可以减少尿酸盐结晶(MSU)释放促炎因子,下调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于肠道菌群发挥抗炎作用。2021年四妙丸样本销售额超过1亿元,吉林紫鑫药业拥有其独家品种权益,优势渠道为医院端。
(2)通滞苏润江的主要成分为: 秋水仙,番泻叶、诃子肉、西红花、盒果藤等,能够较快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抑制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2021年通滞苏润江样本销售额约1.53亿元,主要集中在医院渠道,头部品牌厂商为新疆银朵兰药业和武汉同济中维医药,合计市占超过70%。
(3)穿虎痛风合剂是一种以穿山龙、虎杖、忍冬藤、威灵仙等12种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能够抑制MSU晶体释放炎性反应因子,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发挥降尿酸等作用。
除了内用药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还可以选用一些外用的膏剂、洗剂、散剂、颗粒剂和贴剂,主要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常用的膏剂如青鹏软膏(棘豆、铁棒锤等)、痛风膏(黄柏、生大黄、姜黄、白芷等)、四黄膏(大黄、黄芩、黄柏、黄连)、金黄膏(黄柏、姜黄、白芷等)等,有助于缓解痛风关节疼痛。颗粒剂如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大籽蒿、水柏枝等)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化瘀血、通经脉之功效。洗剂如清痹散(煅石膏、黄柏等)等在缓解关节疼痛、关节灼热与关节肿胀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贴剂如消痛贴膏(独一味、姜黄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缓解骨骼肌肉疼痛。
小结
化药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疗效显著,但是其需要长期服药且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较差,痛风容易反复发作。中药治疗在治疗和疾病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群众基础,然而目前针对痛风的辨证论治尚无较为统一的方剂,循证学证据仍然不足,因此也阻碍了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证据积累。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规范的治疗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管理十分重要。未来,针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药物治疗方式或将以中西医结合为方向,考虑到慢病用药长期性、患病人数增加等因素,相关药物的市场空间还有翻倍可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