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成为民营口腔发展的契机,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去服务好、环境好、方便的私立机构,而这一批消费者也是消费能力更强的群体。
6月1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暖民心行动”系列发布会,介绍《健康口腔行动方案》有关情况。行动方案提出了2022—2025年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围绕多个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切实保障群众口腔健康。
发布会上提出:
1、2022年底前,纳入集采的口腔种植体系统耗材价格下降30%以上;动态调整口腔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2、2025年底前,安徽省口腔医院、合肥市口腔医院实现规模翻番,16个市、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县均设立公立口腔专科医院,扩大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口腔科规模,增加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和牙椅数。
3、2025年底前,安徽省口腔医院、合肥市口腔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成省级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加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将社会办口腔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控体系。
4、2025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单独设置口腔科,牙椅数较2021年增加20%;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口腔科并配备专职口腔医师。
5、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办口腔医疗、健康机构参与口腔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务;适时实行口腔诊所备案管理。
6、引进高层次口腔专业人才,提高本科以上学历及高级职称人员占比。增加医学院校口腔专业招生人数,提高毕业生留皖就业率。
7、优化口腔医师招聘流程,强化薪酬激励;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智慧口腔医院建设,2025年底前,建成省级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实现数字化口内扫描、设计、制作和3D打印。
危机还是机遇?
01
危机将来袭?
虽然近期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发文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民营机构形式一片大好,但同时疫情、医生资源等问题也是制约民营口腔机构发展的几大难题。
抑制民营口腔机构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牙医的稀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执业牙医数量仅有19.5万人,占全国执业医师总量的6.1%,
目前民营口腔机构依旧是有地域性点状分布的特点,以单家机构与门诊为主,连锁机构较少,使得其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加盟。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只能在很小的区域吸引部分患者。与此同时,许多口腔医疗机构在人才培育、职称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更加弱势,无法吸引到优秀人才,也就意味着机构往上发展会更加艰难。
疫情当下,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一年中,企业注销关门的民营中小医院进行多达347家,2020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685。其中口腔类占比17%。
中国卫生统计,2021国内企业非公经济医疗在2020年中的总亏损高达1306亿元。
口腔机构因其治疗模式的特殊性,更易产生气溶胶传播,作为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危场所之一,其面临的疫情管控也更为严格。
而面对频繁的停诊,不少中小型的口腔机构、诊所,自然也就缺少了顾客,甚至面临着关店、转让的危机。
政策方面,除了鼓励社会办医,各地对公立医院内的专科项目同样有扶持政策,但由于公立机构与民营机构“先天条件”的差异,患者与医护更愿意选择公立机构就诊,所以如何从公立机构手中获取客源,同样是民营机构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02
机遇同样来迎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儿童及青壮年患龋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儿童患龋率增幅更加明显;该 报告同时指出,35岁~74岁的居民中,有约35%的男女居民有缺牙未得到修复,此外牙周健康及义齿问题同样不容乐观,中老年居民的口健康状况应得到重视。
而与此同时,颜值经济大行其道,消费者对于口腔的要求已经从治疗,转变为了预防、变美。
随着患病人群的增多、健康意识觉醒、就医环境优化及物质水平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医院门急诊的口腔患者就诊人次,由2008年的0.71亿人 次增长到2018年的1.56亿人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平均年化复合增长率为8.1%;口腔科的就诊人次总数及增速均高于耳鼻喉科及眼科等其他具有市场化属性的科室, 所以口腔科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
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成为民营口腔发展的契机,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去服务好、环境好、方便的私立机构,而这一批消费者也是消费能力更强的群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