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运营更进一步!健康数据助力三甲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提质增效
2020年12月28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发布,评审方式转向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指导医疗机构以新标准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院高质量建设工作,持续推动医院评审更加科学、客观、精细、量化。
我们在《医院等级评审提质增效,这三步必不可少!》一文中曾提及,“信息化工具成为医疗质量常态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健康数据医院等级评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以更科学客观、精准量化、易于监管的方式指导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专家团队深度参与近日,健康数据在助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进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的相关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获院方一致肯定。
01
把握指标内涵,统一取数口径
“算得准”还能“管得清”
健康数据医院等级评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由行业资深信息化团队和医疗质量专家团队共同参与研发,能够结合医学逻辑精准地解读和定义指标含义和取数口径,利用信息化技术从根源上解决检测指标结果的准确性问题:
(1) 通过国家版评审细则层层拆解,构建指标统一管理平台,颗粒度较国家评审标准更加精细;
(2) 针对不同地市评审细则差异,支持医院自定义各指标评分规则与权重;
(3) 直观展示各指标统计口径、统计过程,提高指标计算任务的透明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统计口径一致性与指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级评审项目的交付过程中,医疗质量专家团队亲临现场配合医院各科室持续完善和统一指标口径,现已完成数据目录清单梳理,同时明确指标负责部门和指标负责人,在方便指标共享和应用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多方操作导致指标定义混乱、统计结果不一致等问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沟通汇报现场(一)
02
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采集效率大幅提升
“取得全”还能“取得快”
广东省作为国家下发新评审标准后,第一个印发实施细则的省份,共设置了676条标准和监测指标,相较于国家版本评审标准只升不降。除了管理多达600+项的指标并非易事之外,还存在指标覆盖范围广、业务数据较为分散、手工填报工作量巨大等诸多难题。
健康数据医院等级评审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数据深度治理“AI智慧引擎”,解决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与及时性等问题:
(1)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自动抓取和实时计算,大幅提升数据收集效率,工作量可降低70%以上;
(2)运用OCR、NLP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提高数据可用性及处理效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沟通汇报现场(二)
03
实时动态监测+指标趋势分析多维展现
数据价值深挖
“探得深”还能“看得全”
以“标准—评价—指标—分析—持续改进”为主线,对问题评审项进行整改,通过常态化动态监测,辅助管理部门发现问题,基于整改结果形成的新制度、新规范,间接规范医疗行为;
高性能管理驾驶舱,采用数字大屏展示评审指标概况、动态监测指标变化,评审项目整改情况、改进趋势一目了然;
支持数据深入探索,向上聚集院级汇总数据,向下查看科室业务详情,追本溯源挖掘根本问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沟通汇报现场(三)
助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医院终审工作单病种模块
在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中,第二部分内容(量化指标)在整个评审分数的占比不低于60%,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指标作为第二部分的第四条,且以独立的章节被提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健康数据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能够为医院采集、上报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指标,提供重要技术支持,系统所采集各项指标数据,可直接应用于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助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三级医院终审工作推进。
助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医院终审工作推进现场(一)
在近期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推进过程中,健康数据医疗质量专家团队同样亲临现场,配合医院各科室,助力单病种(术种)质控指标的提取与上报工作。
助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医院终审工作推进现场(二)
健康数据以患者为中心,以政策为导向,将PDCA过程管理理念与医学知识沉淀相融合,打造智能化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平台,覆盖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单病种数据上报、过程质控、不良事件预警等应用场景。
未来,健康数据将依托行业政策优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携手更多医疗单位,共同探索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