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而言,这项研究具有现实参考意义。郁金泰教授倡导,所谓“防患于未然”,60岁以上人群应积极预防白内障。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曾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名言是达芬奇从人物画的角度出发说的。而从现代医学来看,眼睛可能还是“大脑的窗户”。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老年病,也是全球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白内障患病人数呈显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与白内障的高发病率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患者对该疾病认知不足。2021年发布的《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显示,62.1%的初诊患者对白内障疾病不够了解,存在很多认知误区。
现阶段,手术仍是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很多患病的老年人认为,“白内障要等到熟透了再做”、“这是普遍的老年病不需要治疗”、“担心手术结果不如不做”等等而耽误了手术治疗。
6月1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郁金泰教授团队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的谭兰教授团队联合开展的一项涵盖30万余参与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白内障患者在未经手术的情况下,罹患全因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分别升高34.1%和47.9%,但手术可以逆转这些风险!论文刊登在Biological Psychiatry。
DOI: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22.06.005
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这两种主要类型,是导致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全因痴呆症(All-cause dementia, ACD)被定义为:涵盖除AD和VD之外所有类型的痴呆症,包括额叶和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亨廷顿病痴呆等等。
研究者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UK Biobank)招募了300,823名年龄在40-69岁的参与者,对他们进行平均8.43年的随访后,研究者共记录到3,226例痴呆病例。这些发展出痴呆症的人,更有可能是APOE ε4基因的携带者、吸烟和饮酒者;往往年龄更大,学历更低,被诊断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
在全部30万余名参与者中,13,251名患有白内障。该组的平均年龄为62.59岁,入院前平均病程5.88年,仅有30.3%接受了手术治疗,包括白内障摘除和晶状体植入。随访期间,白内障患者中有363例被诊断为痴呆症,149例被诊断为AD,93例被诊断为VD。
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Kaplan-Meier分析表明,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罹患痴呆症的风险存在差异(P<0.001)。
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白内障组罹患ACD风险增加了21.4%,患AD的风险增加了28.4%,患VD的风险增加了28.3%。
ACD(蓝)、AD(红)、VD(绿)风险累积概率的Kaplan-Meier图
将手术白内障组与非手术白内障组分开对比发现,非手术白内障组患ACD和AD的风险最高,其次是白内障组和健康组。然而,三组间VD的类似趋势并不显著。
同时,参与者被诊断为白内障后,痴呆症的罹患风险可能会随着白内障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患病的后几年风险上升更为显著。
上图清晰显示,手术后白内障患者患ACD和AD的风险比非手术患者低。但手术前后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手术能否让白内障患者回到健康人的水平?
与非手术白内障组相比,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患ACD和AD的风险分别显著降低36.8%和60.1%。两组间患VD的风险没有差异。也就是说,手术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患者罹患ACD和AD的风险。
即使是携带APOE ε4基因的高危人群,在白内障手术后,罹患痴呆症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36.8%(p=0.026)。这也为APOE ε4基因携带者提供了预防痴呆症的新思路。
手术与非手术白内障组患痴呆风险的差异
有趣的是,与健康组相比,手术白内障组患ACD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为0.886(p=0.520),患AD的HR为0.766(p=0.405),即白内障手术后参与者罹患痴呆的风险与健康人群无异。
三组间患痴呆的风险差异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白内障诊断后的1-10年内,患者从手术治疗中获益最多,罹患ACD与AD的风险最低。虽然痴呆症患病风险在较长的随访期内有所增加,但在白内障诊断后的25年或更长时间内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表明白内障手术可以让患者长期获益。
为搞清楚白内障及其手术治疗和痴呆症风险背后的机制,研究团队从脑结构着手进一步探究了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白内障与主观愉悦相关区域和生命相关皮层区域的厚度、痴呆相关的皮层下灰质体积、大多数白质束FA值呈负相关。
简单来说,白内障相关的视觉障碍可导致视觉皮层的结构变化和体积萎缩,这些区域的结构异常显著增加了痴呆的风险。
白内障患者的大脑结构变化
研究者认为,视觉剥夺可能导致中央感觉通路的激活减少,从而导致认知负荷降低和结构性脑损伤的风险增加。而白内障手术不仅使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改善,还可能增加用于认知处理的资源,从而提高认知能力。但术后视力功能的改善与认知提高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明具体机制。
综上,郁金泰教授团队基于大规模队列研究,首次确立了白内障与痴呆症风险的关系,证明在不治疗的情况下白内障患者罹患痴呆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症。但手术治疗将有助于预防痴呆症的发生,甚至能逆转痴呆症风险,使之与健康人群没有差异。
对于老年人而言,这项研究具有现实参考意义。郁金泰教授倡导,所谓“防患于未然”,60岁以上人群应积极预防白内障。一旦患了白内障,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不仅是为了重获光明,还能预防或减缓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Ling-Zhi Ma, Ya-Ru Zhang, Yu-Zhu Li, Ya-Nan Ou, Liu Yang, Shi-Dong Chen, Qiang Dong, Jian-Feng Feng, Wei Cheng, Lan Tan, Jin-Tai Yu, Cataract, cataract surgery, and risk of incident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300,823 participants,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2, ISSN 0006-3223, 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22.06.005.
[2]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10606/content-555684.html
撰文 | Swagpp
编辑 | Swagpp
来源|梅斯医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