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又被称为“温柔的绝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
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它的出现
让许多老人走向遗忘和病痛
让许多家庭面临遥远的生离
据有关数据显示
全球每3秒钟
就新增1位AD患者
而且患病人群正呈年轻化趋势
中国已成为全球AD人数最多的国家
AD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目前AD无法治愈
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步伐一直未停
浙大一院章京教授团队在用分子标志物进行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追踪等转化医学研究上处于国际前沿。
通过团队十几年的研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国际上首创了从质谱分析筛选到独立平台验证的研究流程,并首创了从外周体液中捕获脑源性外泌体/细胞外囊泡的微创检测技术。
日前,章京教授团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协同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基于血浆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简称EVs)在AD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Bloo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arrying Synaptic Function- and Brain-related Protein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于2022年5月20日被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顶尖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接收,并于2022年7月2日上线(http://doi.org/10.1002/alz.12723)。
该研究使用创新性纳米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创新开发了一种稳定、快速的测定方法,用于定量测定血浆中神经系统来源的EVs,创新性地发现了新型外周血神经来源EVs相关标志物NMDAR2A,以评估其对AD的诊断价值。
通俗地说,只需抽取受试者少量血液,通过检查血液中几项标志物的变化,就可以辅助诊断AD!
该技术是2021年研发基础上的再次创新(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 Diagnostic Assay for Parkinson Disease Quantifying α-Synuclein-Contain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2021年发表于Neurology)。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其特点是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语言障碍,最终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据中国疾控中心估计,目前我国AD患者约有1000万,预计到2050年将会超过3000万,是全球AD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目前我国居民对AD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都较低,普遍存在低诊断率(尤其是早期诊断)和低治疗率的现象。
在临床诊疗中,由于AD起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清,很多人在患病之初并没有明显症状,当AD患者出现典型症状时,大部分神经元已出现损伤,由于神经元不能再生,患者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所以,如能对AD患者早期进行诊断及临床干预,可大幅度提高患者预后并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但AD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医疗界的一大难题,由于缺乏特异敏感的早期诊断方式及标准,AD患者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指标确诊时,病程已发展至中晚期;对因治疗方面,由于现阶段研究还未明确AD的病因,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药物对因治疗,只能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症状。
基于当前的临床现状,章京教授团队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方向针对AD进行研究。
传统的诊断AD的方法主要有fMRI或PET影像学检查,其设备及检查费用昂贵,检查过程复杂耗时,且需要极富经验的影像学医生进行诊断,对于患者和社会来说是极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脑脊液(CSF)相关生物标志物有一定辅助诊断AD的临床价值,但由于CSF采集对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且患者对于腰穿这一有创、有风险操作接受度低,因此CSF采集在临床诊断、筛查工作中存在极大困难。
能否有其他便捷、精准的方法来尽早确诊AD?
通过多年的研究,章京教授带领的浙大一院病理科科研团队给出令人振奋、充满希望的答案!章教授团队发表在顶尖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上的研究表明,
只需抽取疑似患者少量血液,通过检查血液中几项标志物的变化,就可以辅助诊断AD。
具体来说,该研究使用创新性纳米流式检测技术,创新开发了一种稳定、快速的测定方法,并且创新性地发现了一种新型可以用以辅助诊断AD的标志物——
外周血神经来源EVs相关标志物NMDAR2A
(图1)。
图1:新型外周血神经来源细胞外囊泡相关标志物NMDAR2A
该方法需要定量测定血浆中含有的中枢神经系统来源的L1CAM、NMDAR2A标记阳性的EVs,并同时检测AD疾病相关标记物Aβ40、Aβ42、pTau231、pTau396相关EVs。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相比健康人,AD患者外周血中神经来源EVs与Aβ、pTau相关EVs显著降低,通过综合诊断模型分析,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可达0.915(ROC曲线),对于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超过85%(图2)。我们将该研究发现在2组不同的独立队列中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此创新性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方法不仅比传统的免疫测定法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提高了检测效率,还为快速体液诊断及早期体液诊断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新的标志物。
图2 综合诊断模型分析EVs相关标志物对AD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915
与传统的检查方法相比,章京教授团队发表的此项研究,只需抽取受试者少量血液,通过检查血液中几项标志物的变化,就可以辅助诊断AD,有代替传统CSF生物标志物的可能,从而解决临床工作中CSF获取接受度低、相应影像学检查费用高昂的问题,实现AD快速、精准诊断,进一步可用于老年人AD早期筛查,为“健康中国2030”健康战略提供新的诊疗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实践及公共卫生价值,为AD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阿尔茨海默病
又被称为“温柔的绝症”
它就像一块残忍的橡皮擦
一点点抹去你脑海中
关于这个世界的记忆
或许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
遗忘才是
遗忘深爱过的人
遗忘曾经经历的种种
这给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
而我们
将永远秉持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在为人民打造健康之路的方向
矢志前行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