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宜昌的汪先生年仅40岁, 却不幸患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肺气肿多年,多种病变在双肺呈弥漫性改变,导致其肺组织几乎没有呼吸功能。
“医生,我现在的血氧多少?氧流量多少?”
湖北宜昌的汪先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双肺移植手术。术后不到24小时,相继撤除ECMO和呼吸机后,能够开口说话的他,立即向医生抛出来一系列专业提问。
“(撤除呼吸机后)血氧饱和度100%!暂时还是高流量(吸氧),后期我们依照恢复情况随时调整。”在得到医生肯定的回答后,汪先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7月4日,他从重症监护室转入胸外科普通病房,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来自宜昌的汪先生年仅40岁, 却不幸患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肺气肿多年,多种病变在双肺呈弥漫性改变,导致其肺组织几乎没有呼吸功能。
近五年来他只能每天在家靠吸氧度日,稍一活动就会喘不过气来,完全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长期缺氧也在不断地消耗着他的身体, 身高175厘米的他,消瘦到只有45公斤。
近两年,汪先生因为气胸发作,先后接受过胸腔闭式引流术和肺大疱切除术。 但缺氧症状仍在不断加重,甚至在每分钟吸氧量达5升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也只能维持在80%-90%,有次感冒后差点掉到60%,生命岌岌可危。 而正常人血氧饱和度都在98%以上。
长期的病痛折磨和四处求医经历,让汪先生意识到, 想要活下去,只有肺移植这一条路。
今年初,他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求助该科主任耿庆教授。 4月1日,在胸外科住院完成肺移植术前评估后,汪先生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顺利登记,成为了肺移植等待受者的一员。
整整3个月后的6月30日晚,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终端传来信息: 一位脑死亡患者捐献的肺脏,与汪先生匹配成功。一直苦苦等待的汪先生接到消息后,立即背着氧气瓶连夜赶到医院,办理相关手续。
7月1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Ⅰ科团队为汪先生装上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暂时替代他的呼吸功能。胸外科耿庆教授带领江文洋、张兴华等组成肺移植团队,在麻醉科团队实施双腔气管插管的全程保驾护航下,为汪先生实施了双肺移植手术。
这场惊心动魄的肺移植手术,持续近10个小时后成功完成。术后汪先生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7月2日上午9点,经过检查评估,新肺已经在汪先生体内正常运转,足以维持他对氧气的需求, 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成功撤除。
下午3点,再次评估后, 顺利撤除呼吸机,汪先生恢复了正常呼吸。多年来第一次享受到正常呼吸感觉的汪先生,忍不住在第一时间开口询问医生:
“我现在的血氧饱和度是多少?氧流量是多少?”
久病成医的汪先生,深知这两个指标的重要性。在得知自己一切正常后, 他赶紧给正在重症监护室外焦急等待的妈妈和哥哥,发去自拍视频,告诉他们自己换肺之后感觉挺好的,希望他们不要担心。
耿庆教授介绍,肺移植手术是治疗慢性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方法,同时也伴随着手术高风险、高难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自2016年开展肺移植手术以来,已为几十例慢性终末期肺病患者成功实施肺移植手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