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包括射频消融等)是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
导语
我国是肝细胞癌大国, 2020年中国肝细胞癌新发病例数在全球占比为45.3%,死亡病例数在全球占比47.1%,疾病负担沉重。射频消融治疗是目前国内发展迅速的一种微创介入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肝癌在线”第44期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教授分享《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肝胆相照平台媒体部小编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 消融治疗适用于Ⅰa、Ⅰb、Ⅱ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 。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CNLC分期
一、肝癌消融治疗简介
肝癌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治疗(RFA);微波消融治疗(MWA);氩氦刀消融治疗;HIFU、激光消融或纳米刀等;化学消融(无水乙醇PEI、冰醋酸、稀盐酸混合消融剂)等。射频消融的引导方式:彩超、CT、MRI、DSA。 射频消融的路径:经皮、腹腔镜下、开腹。
肝癌消融治疗示例:男,60岁,诊断原发性肝癌,治疗前AFP 884.8 ng/ml,行消融术后5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存活,AFP降至正常。
A 治疗前 B和C 进射频针及RFA治疗 D RFA 5月后复查,长期生存
二、高危部位肝癌的消融治疗
消融治疗肝癌病灶一般需要5mm-10mm的安全边界。高危部位肝癌包括:邻近血管、胆囊、胃、肠管、膈肌、心脏、肾脏、肝脏包膜或突出肝表面等。文献报道高危部位肝癌占比高达23.4%-34.7%。
高危部位肝癌消融治疗的实现方法:
1、体位变换、呼吸配合;
2、人造胸水、腹水、气胸;
3、联合其他微创手段(TACE、PEI等);
4、联合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等;
5、其他:穿肺。
可通过以上方法把肿瘤消融的绝对禁忌变为相对禁忌,把不能做变为可以做,将高危变为低危。
1、突出肝表面肝癌TACE联合消融示例
男,63岁,肝左叶突出表面原发性肝癌,TACE后顺利行消融术,70月后复查未见肿瘤活性。
A 治疗前 B和C RFA治疗中 D RFA 70月后
2、尾状叶肝癌消融示例
患者2018.7.17影像显示肿瘤紧贴脊柱和腹主动脉。
2018.8.15患者取卧位行消融术。
2019.8.10复查显示肿瘤无活性。
3、邻近心脏肝癌消融示例
患者2016.2.29影像显示肝左叶肝癌突出肝外,邻近膈肌、心脏、下腔静脉。AFP 238 ng/ml。
2016.3.14行TACE联合消融治疗。
2019.5.28复查显示病灶坏死,无活性,AFP 2.4 ng/ml。
4、邻近胃的肝癌消融示例
患者2016.7.27影像显示肿瘤位于肝左叶表面,邻近胃,AFP 328 ng/ml。
先行TACE治疗,效果欠佳,2016.8.5行消融术。
2019.7.18复查肿瘤无活性,AFP 2.6 ng/ml。患者至今定期随访。
5、邻近结肠的肝癌消融示例
患者2017.7.8影像显示肝左右叶交界处存在小病灶,邻近结肠。
2017.7.21患者取左侧卧位行消融术。
2019.9.11复查影像显示,病灶坏死无活性。
6、邻近胆囊肝癌的消融术
患者2016.2.2影像显示肿瘤邻近胆囊。
2016.2.14行消融术。
2019.9.17影像显示病灶无活性。
三、伴门静脉癌栓肝癌的射频消融
肝癌细胞易侵犯肝内的脉管系统,尤其是门静脉系统,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原发性肝癌伴有PVTT发生率达30%-70%,一旦出现PVTT,短时间内可发生肝内外转移、门静脉高压、黄疸、腹腔积液。肝癌合并PVTT,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4个月左右。 PVTT分型方法:
门静脉癌栓的Vp分型:
肝癌合并PVTT消融治疗示例
示例1、TACE+RFA治疗:先门静脉右支癌栓(Ⅱ),后巨块型肝癌。患者于2012.7.18查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11.5cm*10.2cm),门静脉右支癌栓,AFP 9640.6 ng/ml。
先行TACE治疗,于2012.7.25、2012.9.14、2012.11.14行3次消融术。
2014.6.20复查影像,显示肿瘤活性消失,肿块缩小(6.5cm*6.0cm)。
AFP降至正常 患者至今存活,定期复查,MRI显示肿瘤无活性,AFP降至正常。
2、TACE+RFA治疗:先大肝癌,后门静脉左支癌栓(Ⅱ)。
患者2013.6.23查出巨大肝癌,门静脉左支癌栓,AFP 460.4 ng/ml。
2013.6.26行TACE,2013.7.3行消融术。
2013.8.8影像显示门静脉癌栓仍有活性,于2013.8.9再行消融术。
2017.8复查,肿瘤及门静脉癌栓没有活性,AFP降至正常。
四、总结
1、消融(包括射频消融等)是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
2、高危部位肝癌较常见,占比高达23.4%-34.7%,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癌是可行的,必要时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3、肝癌伴门脉癌栓较常见,发生率为30%-70%,微创治疗(包括消融)对于伴门脉二级分支以上癌栓肝癌有效,有条件应配合其他治疗,如TACE、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等。
李文东 教授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在各种肝病和肝癌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每年在超声或CT引导下独立进行300例次左右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包括巨块肝癌、合并门脉分支癌栓,以及疑难和特殊部位的肝癌。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分子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和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