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千县工程·千院行动|绵竹市人民医院张光兵:从华西医院到基层卫生院,信息化让医共体“血脉畅通”

2022-07-16 16:10   健康县域传媒

华西在绵竹,绵竹有华西。

编者按

2021年11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又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全国1233家县医院入榜,这标志着“千县工程”工作全面启动,县医院发展迈入“千县工程”新时代。

为此,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健康界、健康县域传媒联合发起“‘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系列宣贯活动——千县工程专题报道。 

活动旨在通过专家政策解读,帮助县医院更好地推进千县工程;通过传播典型、推介成功经验,进一步巩固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的积极成果,助推“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成功实施。

本活动由望海康信公益支持。

绵竹城内,马尾河之滨,1919年,英国传教士于此地修建仁泽医院。随着历史翻过泛黄的一页,百年以后,继承仁泽医院衣钵于此矗立的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诊急救于一体的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

59101657926232547

绵竹市人民医院

“仁爱养和,泽济安康”,今天的绵竹市人民医院依旧铭记建院的初心。该院搭建“1+1,1带N”模式医共体,在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办医的过程中,以“在位+在线”的服务模式,将华西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绵竹市44万百姓的家门口。

华西在绵竹,绵竹有华西

2021年,绵竹市人民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64.33%,医院DRG组数及CMI值在全省77家三乙医院中分别排名第2名、第7名。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2019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绵竹市人民医院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排名第395名,评定为B++等级,较2018年“国考”成绩进步268名,位列全省同级医院第二名、全省三级医院29名;而在同一年发布的艾力彼“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当中,绵竹市人民医院排名全国县级医院第270名,实现三年三连进。

绵竹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光兵告诉《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近年来医院取得跨越式发展,既离不开全院上下千余职工的不懈努力,更要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医院的深度帮扶。

26951657926232714

绵竹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光兵

绵竹市距成都83公里,地处成都一小时经济圈,便利的交通为两院合作奠定基础,而绵竹市人民医院长期担任基层教学点的过去又加深了彼此的信任与情谊。

2017年6月,绵竹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启动深化办医合作,绵竹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冠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的第二名称。

由此,该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85621657926232955

华西医院肾内科秦伟教授正在对绵竹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医院先后与华西医院建成专科联盟15个,开展多中心科学研究项目4项,实现了临床数据库共建,生物样本库共享;全面引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借鉴华西运营管理模式,将运管、信息、财务部门纳入一体化管理;柔性引进华西医院学科主任7名,特聘专家17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借力华西培养医务人员;制定医院《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外聘专家管理办法》,以更大力度对博士生、硕士研究生、规培生给予人才安居补助,硕士最高可达25万,博士可达50万……

“目前,我院有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5个,德阳市医学重点专科7个,近五年成功引进16名硕士研究生,52名规培生,2018年建成德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华西院士专家工作团队。”说起医院近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成果,张光兵的语气难掩自豪,“2021年,我院荣获德阳市卫健委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先进单位奖励。”

为了更便利地让县域百姓享受到华西医院的优质服务,绵竹市人民医院创新设立“华西—绵竹 一站式服务中心”,统一整合华西专家门诊、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患者可在绵竹办理华西医院挂号、缴费、处方、检查、入院预约等业务,实现华西医疗服务绵竹“城镇候机厅”功能。截至目前,共有骨科、肿瘤科、五官科等9位华西专家每月在绵竹开设华西专家门诊,累计诊疗病人5000余人次。

35141657926233103

华西—绵竹 一站式服务中心

智慧医疗更是两院深化合作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绵竹市人民医院不仅在软硬件设备的选择上借鉴华西,信息系统更是直接使用了华西公用系统,加入华西大数据平台,在信息数据上实现与华西医院标准对接,互联互通。

医院放射科率先实现与华西放射科5G远程操作和影像数据“云”共享,打通远程医疗快速便捷的“绿色通道”。

65941657926233193

华西医院放射科专家进行5G远程实时操控

重症医学科与华西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常规开展远程教学、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面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构建“华西—绵竹—甘洛”三级远程诊疗系统。在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评选中,该院重症医学科三级远程联盟案例被国家卫健委办公厅通报表扬。

“五统一”医共体的逐步建设

绵竹市人民医院在同华西深化合作办医的过程中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也为该院管理者们积累了大量经验。他们放眼县域,下一步是便如华西帮扶市人民医院一般,将县城里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绵竹市的乡镇里,村子里。

张光兵说:“得到华西帮扶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华西医院在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方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建设医共体的时候,将这些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地复制到乡镇卫生院,有效提高了卫生院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积极性。”

2018年,在绵竹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局的支持下,绵竹市医共体建设正式启动。2018年12月,孝德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医共体试点单位正式挂牌“绵竹市人民医院孝德医院”。

挂牌之后,市人民医院开展“在线+在位”的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以远程教学、远程会诊等手段使基层医生与华西专家实时沟通、交流,全面帮助孝德医院

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并同步开展“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四个区域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

孝德试点的成功为绵竹医共体建设按下加速键。2019年,“绵竹—新市”“绵竹—土门”医共体建设启动,同年,绵竹被国家卫健委列入首批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绵竹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成立,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包括孝德镇、清道镇、新市镇等乡镇的10所中心卫生院。

“首批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换言之就是需要我院和绵竹市委、市政府‘吃螃蟹’。”张光兵说,“过去几年,我院围绕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质控、医共体内分工协作机制等核心问题展开探索,对医共体内部施行‘五统一’管理。”

一是推进药械管理统一。医院多次组织召开医共体内药品集采会议,确定药品跟随采购方式。2021年底完成医共体药品大目录的制定,共计品种1344个,品规1814个,目前已试点完成两次药品集体采购和配送,涉及近30个品种药品,总金额近300万元。

二是医疗质量控制统一管理。医共体发展中心定期组织院感专家到成员单位指导、检查院感防控;展开病案质量巡回检查,提升病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推进绩效管理统一。制定《绵竹市人民医院医共体绩效分配制度》,加强医共体内部绩效分配和财务管理,收集整理成员单位财务数据,制作医共体财务月报表并统计分析。

四是人力资源统一管理。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采取“管理+技术”双输出、“在位+在线”的服务模式,由绵竹市人民医院下派管理人员到成员单位长期任职,定期安排专家下沉基层卫生院,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培训讲座,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是推进信息统一。目前医院已实现VPN专线在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全覆盖。张光兵表示,下一步医院还将在智慧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建成区域内的医疗信息化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剑指数字化医共体,实现县域内的信息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建共享。”

七大中心“惠基层”

“要建好医共体,就必须让乡镇卫生院活下去。乡镇卫生院发展得越健康,医共体也就发展得越好。”

近年来全国各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践,多次印证了这一经验。而绵竹市人民医院在医共体建设中也尤为注重医疗资源同乡镇卫生院共享,让“惠基层”成为“强基层”的基础。

2020年6月,在绵竹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34亿元,新建四川省首个县级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暨卫生健康教育中心,总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整合原有绵竹市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病理中心、心电中心、影像中心,增设医学检验中心、医学教育中心和浆洗中心。七大中心在完成绵竹市人民医院相关日常工作的同时,还为全市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80421657926233300

绵竹市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

截至2022年5月,影像诊断中心共与21家卫生院开展远程合作,完成远程诊断37717例;心电诊断中心共与22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合作,完成远程诊断53158例;病理中心、检验中心累计外送标本2108例;消毒供应中心共与35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69861657926233445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省卫健委副主任宋世贵等一行到绵竹市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调研

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不仅减少了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时进行重复检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更减少了政府在医疗上的投入。

七大中心的成功创建与高效运行,让医院管理者们眼中的未来蓝图更细致、更明确了。张光兵深有感触地说:“不管是在和华西的深化合作中,还是在医共体建设、七大中心的运行当中,信息化建设降本提质,增效显著。”

39041657926233676

病理中心

发展总在路上。张光兵清晰地记得,2018年国家卫健委连续5次发文,明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5大医疗中心,完善危急重症急诊急救体系。在他看来,信息化建设对于强化县域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意义重大。

他说:“我院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路径明确,那就是在今天医共体建设和智慧医院建设的成果上,在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区域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落实区域协同救治机制;从后台系统、智能应用、数据平台等多个层面推动急诊急救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市内‘急’‘重’‘大’疾病的高水平同质化救治。”

5141657926233779

影像中心

未来,绵竹市人民医院将进一步完善“华西—绵竹—镇—村”四级疾病救治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健全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增强配套政策之间的系统性、协同性,促进区域医疗同质化,最终达到“小病镇乡看,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6038165792623388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疗,中心,绵竹市,人民医院,华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