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与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

2022
07/22

+
分享
评论
中国全科医学
A-
A+

加强境外输入风险管控

本文来源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4亚型;BA.5亚型;流行病学;疾病传播,传染性;疫苗;体征和症状  

吴俣,刘珏,刘民,等.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与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2.[Epub ahead of print].  ????(点击查看原文)

作者:吴俣,刘珏,刘民,梁万年

通信作者:刘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梁万年,教授,博士生导师

90601658447651009

截至2022-07-08,全球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数超过5.51亿,死亡人数超过634万,目前全球COVID-19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Omicron仍是全球优势株,约占全球基因序列的99%。南非于2021-11-24首次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了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此后该变异株迅速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Omicron变异株主要包括BA.1、BA.2、BA.3、BA.4和BA.5亚型及其后代谱系。早期流行的Omicron亚型为BA.1、BA.1.1、BA.2。目前,全球多个地区正在经历第7波疫情,本轮疫情主要是由Omicron亚型BA.4和BA.5引起的。现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详述如下。

1.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发现与流行现状

2022-07-06,WHO发布消息称在过去2周,全球报告的COVID-19病例增加近30%,并且过去1周,WHO六个区域中的欧洲地区、西太平洋地区、东南亚地区、地中海地区出现病例增加,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传染性更强的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引发的感染。

英国卫生安全局报告显示,最早的Omicron 变异株BA.4亚型于2022年1月在南非被检测出来。然后,多国均发现了相关病例,包括奥地利、英国、美国、丹麦等。尽管病例数目前较少,但该亚型呈明显的地理分布,表明其正在成功传播。BA.5最早于2022-02-25被检测出来,该样本来自于2022-02-25在南非采集的1例患者的鼻咽拭子。目前,BA.4和BA.5已成为南非、以色列、英国、美国等多国的主要流行毒株。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22-07-05公布的数据,Omicron变异株亚型BA.5感染病例目前占全美新增SARS-CoV-2感染病例的53.6%,而BA.4亚型感染病例占16.5%,两者合计约占SARS-CoV-2感染病例总数的70%。目前BA.5已在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2022年6月19—25日,BA.5在所有检测的基因序列中的占比从37%增加到52%。虽然BA.4在全球范围内占比也在增加,但增幅没有BA.5高。BA.4已在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而同期BA.4在所有检测的基因序列中的占比为12%。

2022-04-06,1例Omicron BA.5感染者进入中国香港,该感染者为24岁男性,早前由南非经埃塞俄比亚再经泰国,于2022-04-06搭航班ET6608抵达中国香港,机场核酸检测呈阴性,2 d后在酒店接受核酸检测呈阳性。1例Omicron BA.5感染者于2022-04-25从乌干达出发,经荷兰阿姆斯特丹、韩国首尔转机,抵达我国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在常规隔离过程中核酸检测阳性并被诊断为轻症病例,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其感染了Omicron BA.5。2022-04-29,1例Omicron BA.4感染者输入我国,该感染者为20岁中国女性,于2022-04-29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发抵达我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22-04-30核酸检测呈阳性,2022-05-01鼻咽拭子再次呈阳性。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这名患者感染了BA.4变异株。

2022-07-02,西安出现新一轮疫情,经过全基因组测序后确定,本轮疫情毒株为BA.5变异株。这是我国首次报告BA.5本土疫情。截至2022-07-05,西安已累计报告29例确诊病例;共有高风险区9个、中风险区10个。西安部分公共场所已实行7天临时性管控措施。2022-07-06,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称,中心实验室对2022-07-05通报的感染者1~3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于Omicron变异株亚型BA.5.2分支。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测序结果,此轮疫情与既往为不同传播链,初步考虑本次疫情为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此后,我国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珠海等多个城市报告了BA.4和BA.5感染者。目前,Omicron 变异株亚型BA.4和BA.5应该尚未在中国大范围传播。

2.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流行病学特征

(1)潜伏期与传播力

既往研究显示,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潜伏期短于Delta变异株。目前有关BA.4和BA.5感染的潜伏期相关研究较少,BA.4和BA.5感染的潜伏期可能较短(2~3 d)。

相比野生株或其他值得关切变异株(VOC),Omicron变异株有更多突变,很可能产生了比其他变异株更强的传染性。BA.1的基本繁殖数(R0)约为8.2,既往研究显示Omicron BA.2的传染性大约是BA.1的1.4倍,R0约为12。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表示,BA.4、BA.5较其他Omicron变异株传播得更快。南非一项研究预计BA.4和BA.5相对BA.2的增长优势分别为0.08 〔95% CI(0.08,0.09)〕和0.10 〔95% CI(0.09,0.11)〕。BA.5的R0可达18.6,十分接近目前已知传播能力最强的病毒——麻疹(R0为12~18)。KIMURA等的研究发现,L452R/M/Q突变与较高的有效再生数(Re)有关,BA.4和BA.5的Re分别是BA.2的1.19倍和1.21倍。该研究使用HOS-ACE2/TMPRSS2细胞测量假病毒感染性,结果显示BA.4/5假病毒的感染性比BA.2假病毒高18.3倍,这些结果表明,BA.4/5 S蛋白中的多个突变,包括HV69-70del、L452R和F486V增加了假病毒的传染性。CHEN等开发了深度学习模型来评估变异株的感染性,结果显示BA.4 和 BA.5 的传染性比 BA.2 高约 36%。BA.4 和 BA.5 传染性的增加反映出这两个亚型可能会取代之前的 BA.1、BA.2 和 BA.3 亚型,并可能成为 Omicron 变异株新的主导亚型。

(2)临床症状与病死率

法国卫生部2022-06-15发布的一份报告比较了281例BA.1感染者和44例BA.4/5感染者的临床症状,BA.4/5感染者的一些常见症状比如疲劳、咳嗽、发热、头痛等比例均有提高,症状持续时间为4 d(BA.1感染者为7 d),报告中的BA.4/5感染者有12例住院(中位住院时间5 d),无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 。与BA.1相比,BA.4/5感染者的住院率没有明显升高,但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更长。这一波疫情中BA.4/5感染者的中位年龄更大,有风险因素的比例更高。不仅是病毒本身的内生毒性,感染者年龄、既往感染史、疫苗接种情况等都会影响到实际临床症状。

KIMURA等利用仓鼠模型评估了Omicron变异株在体内的病毒复制动态,结果显示与L452R/Q相关的Omicron变异株,尤其是BA.4/5亚型,表现出比BA.2更高的致病性。此外,感染3 d和5 d后,rBA.4/5感染仓鼠的肺周病毒RNA水平分别比rBA.2感染的仓鼠高5.7倍和4.2倍。rBA.4/5感染仓鼠的肺周边病毒载量水平高于rBA.2感染仓鼠。这些结果表明,rBA.4/5在受感染仓鼠的肺部传播比rBA.2更快,并且rBA.4/5 感染仓鼠的肺部疾病相对更严重,但是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外推到人类。

南非科学家在预印版开放平台发布了首个Omicron BA.4/5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文章,研究者分别对原始毒株、Beta疫情、Delta疫情、BA.1疫情和BA.4/5疫情中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其真实世界中的死亡率依次为5.3%、6.9%、6.4%、2.5%和1.9%。另外,BA.1感染者中11.5%有既往感染史,BA.4/5感染者中则达到18.9%,远高于之前突变株感染者中既往感染史低于3%的比例。虽然南非本轮疫情的病例数很高,但南非在BA.4和BA.5引发的这轮疫情中,住院和死亡例数只出现了小幅上升。

CALLAWAY等的研究指出,与早前的Omicron疫情相比,南非BA.4和BA.5流行导致的住院率变化不大,死亡率甚至更低。从住院与死亡人数来看,两次Omicron疫情的严重程度均较Delta疫情更加温和。但是在南非以外的国家,BA.4和BA.5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后果。尽管葡萄牙的COVID-19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率很高,BA.4和BA.5疫情带来的死亡与住院水平与第一波Omicron疫情相似。

(3)疫苗对于Omicron变异株的防护效果

Omicron变异株在南非流行提示其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BA.4和BA.5共享了BA.2相同的突变位点,在此基础上又同时具有不同的新突变位点。相对于BA.2,BA.4和BA.5有额外的刺突突变Del69-70、L452R、F486V和R493Q。KIMURA等的研究显示,中和实验表明,BA.1和BA.2感染诱导的免疫力对BA.4/5的效果较差。2022-06-23,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称,实验室数据表明疫苗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在阻断BA.4和BA.5效果方面不如阻断早期Omicron病毒株(包括BA.1和BA.2)有效。这可能使接种过疫苗和加强免疫的人也容易对多种Omicron变异株亚型易感。即使是因接种疫苗和先前感染Omicron BA.1而具有混合免疫力的人,也会产生难以使BA.4和BA.5丧失能力的抗体。研究小组将其归因于变体的L452R和F486V尖峰突变。南非一项研究显示,在相比于之前感染Omicron原始株BA.1的人,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BA.4或BA.5产生血液中和抗体下降了近8倍,而接种疫苗的人下降了约3倍。

虽然现有疫苗对预防感染效果不理想,但目前的溯源研究表明,Omicron亚型感染者的住院率相似,死亡率较Omicron早期流行株稍低,且较Delta变异株要温和许多,因此接种疫苗仍然比通过感染获得免疫更为有效,且能帮助抵御病毒带来的严重影响。

3.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防控建议

(1)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2022-07-05以来,Omicron BA.4/5亚型在我国西安、上海、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检出,甚至某些地区出现多种Omicron亚型叠加传染的复杂局面,因此需要提高警惕。目前,我国仍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须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我国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是“零感染”,而是在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最大限度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坚决防止出现疫情社区持续传播,因此“动态清零”策略是出现本土病例时的一种防控策略。

(2)提前做好医疗卫生资源储备

在这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医疗物资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中国亟待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意识和水平,落实医疗物资储备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危机,做好相应规模的医疗物资储备;提前储备一批应急临时医疗中心,能够迅速扩大医疗能力;对防疫物资储备,应坚持静态储备与动态储备相结合,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为未来的防控决策与疫情应对做好充分准备。

(3)加快推进疫苗全程接种,加快推进应对新变异株的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

目前研究证据表明与野生株或其他VOC比较,疫苗对Omicron变异株防护效力相对下降,但对于感染后重症、住院风险及死亡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因此全人群疫苗接种对于控制Omicron变异株流行仍是首要选择。相对野生株,现已上市的疫苗对变异株预防感染的效力有所降低,因此还应加强针对变异株新型疫苗的研发。

(4)加强境外输入风险管控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虽然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仍然呈现蔓延扩散趋势,多个国家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数继续攀升,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如果入境管控工作实施不力,可能导致国内良好的疫情防控势头逆转,前期防控努力付诸东流。因此,面对境外疫情的严峻形势,更需要加强入境管控,严防境外输入,减轻国内疫情防控压力。

参考文献 略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BA,Omicron,疫情,变异,感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