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功能性眼镜时,不同的注视角度,意味着调节刺激会不同,而调节的变化会造成调节性聚散的变化,变化量与AC/A相关。
外隐斜能配功能性镜片吗?
有网友咨询,儿童有较明显外隐斜,是否不能配功能性镜片?比如周边离焦镜片(如成长乐/美德可儿)或多点近视离焦框架镜(如新乐学)或渐变镜?
解析
功能性镜片常常是一类特殊设计的,多焦点的框架眼镜。隐斜是指双眼同时视物时,眼位正常;但当融像被打破时(比如遮盖一眼),双眼的视线不再能注视同一个物体的情况(详见前文:科普一下斜视、隐斜视)。所以,在融像条件下(双眼同时视物)双眼仍然能注视同一物体,没有斜视。即使配戴矫正眼镜,不论是常规眼镜还是功能性镜片,只要能满足融像条件的,都不会出现斜视。
那问题来了,裸眼和配戴功能性镜片时双眼的融像状态有变化吗?有,当然有。我们分别来看。
假设有个一近视患者,OD -5.00DS(1.0),OS -5.00DS(1.0)。
视功能检查:
近距隐斜 8exo(正常值是0~6exo,本案的8exo就略偏大)
AC/A (梯度法) 4/1(正常)
近距融像范围 BO 16/22/20
如果是配戴常规框架镜
如果他配戴的是常规球面框架眼镜足矫正,则上述检查指标提示,他看近时需要调动正融像性聚散代偿近距隐斜。其BO侧的融像边界(即保持双眼像清晰时的正融像性聚散最大值)是16△,正好是近距隐斜的2倍(2×8=16),符合sheard法则,所以仍然能保持双眼融像舒适阅读。
如果是配戴多点近视离焦框架镜(如新乐学)
如果他配戴的是多点近视离焦框架镜(如新乐学),看周边时的调节刺激与常规球面框架镜相同,其融像状态的变化与常规框架镜相同。理论上多点近视离焦框架镜设计不会造成额外的调节刺激。
如果是配戴渐变多焦点框架镜
如果他配戴的是远距光度足矫正、ADD为+2.50D的渐变多焦点镜,那他看近1000px并使用近用光学区时,就会少使用2.5D调节。
ACA为4/1,所以会产生2.5×4=10△的负调节性聚散(散开量)。
所以此时需要的正融像性聚散为:8exo(隐斜量)+10(少用调节减少产生的负调节性聚散量)=18△。
这时,其正融像性聚散(16△)已经不再能代偿这个外隐斜了,就可能会表现出外斜视。患者会表现为视觉抑制或戴镜不适。
注:一些称为“数码型”的功能镜片也属于渐变多焦点镜一类,原理类似。
如果是配戴周边离焦框架镜
如果他配戴的是周边离焦的框架镜,这时,向各个方向注视时通过的光学区的光度会发生变化,会形成与上述渐变多焦点镜的融像变化类似。具体的变化量与周边离焦设计的ADD、中央光学区直径(是否有ADD?是否有光度改变?)和注视角度(从哪个镜片位置看出去?镜片光度变化?)、注视距离(调节刺激量)等相关,变化会变得比较复杂,有兴趣可以按上述渐变多焦点镜片的例子做计算。
实际上,一般情况下这些镜片设计的中央光学区都足够大,就是说,除非眼球极限转动,从镜片比较周边的区域(有ADD的镜片区域)看出去时,才会出现上述变化。所以,只要能避免像使用渐变多焦点镜一样的方式阅读(使用渐变镜要求眼球尽量下转,从镜片下方的近用区看出去),外隐斜大也可以使用这一类功能性镜片。
小结
因此,要回答网友的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配戴功能性眼镜时,不同的注视角度,意味着调节刺激会不同,而调节的变化会造成调节性聚散的变化,变化量与AC/A相关。双眼的融像正融像储备要能够舒适代偿新产生的聚散变化才能舒适用眼。
所以,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视功能检查(如隐斜、AC/A、聚散范围;调节等),还需要了解具体的功能性镜片的设计,才能分析判断,配戴后是否能舒适用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