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真的视野越大越好吗?

2022
07/29

+
分享
评论
医工研习社
A-
A+

大视野CBCT的X光锥角更大,散射线更多,更容易导致图像误差大,如密度分辨率更低,运动伪影更严重等问题。

第144篇原创

2022

相约第739天

专注于医学影像领域技术、产品、关键零部件及行业分析的深度解读!

导语

书接上回(CBCT是CT吗?),继续CBCT。“采购管理”系列第8期,讨论真实世界下不同视野CBCT使用情况,以及大视野口腔CBCT的优势与劣势。

1998年,世界第一台商用CBCT:NewTom 9000问世,并应用于口腔临床。2012年,以朗视仪器、美亚光电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也相继推出国产口腔CBCT。

作为一种新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CBCT实现了从二维影像到三维影像的跨越,在口腔疾病诊断、牙齿种植、口腔颌面等领域的作用不可替代,大量公立医院和实力较强民营诊所相继配置,使其逐渐成为口腔科的"标配"。 

作为CBCT最重要的的参数之一,成像视野决定着单次成像包含多少具有口腔临床意义的解剖信息。视野越大,意味着临床应用范围越广,甚至CBCT的档次也基本按照小视野、中视野、大视野划分。 那么,对于口腔CBCT,真的是视野越大越好吗?

是,也不是!

99601659053504406

不同成像视野覆盖口腔范围(来自互联网)

1

口腔CBCT有巨大临床价值

据统计,我国口腔疾病的整体发病率达到 90%以上,发病率极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以我们熟知的种植牙为例,2011年我国年种植牙颗数约12万颗,而2020年种植量约400万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

对于口腔内科疾病,X射线牙片和全景片通常具有较高诊断效果,但因其为二维图像,容易出现影像重叠的情况,无法确切地反映患者根管、牙齿和其他周围组织的三维信息,可能会产生误诊和漏诊。 由于可以获得高清三维图像,CBCT能清晰显示患者的牙髓腔三维解剖式结构图像,有助于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的根管走形情况。比如,对于牙齿畸形患者,能通过CBCT的相关软件测量以精确调整角度,为正畸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减少治疗重复性。

根据《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献,通过对比80例患者发现:CBCT对牙槽骨缺损的判断准确率为93.33%,埋伏牙位置判断准确率100.0%,对牙齿折裂的判断准确率为91.67%,远高于X线检查的56.67%、 72.22%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7971659053504853

口腔CBCT的主要应用领域(来自朗视招股书)

2

不同视野CBCT应用完全不同

成像视野(Field Of View,FOV),即CBCT围绕人体旋转一周所获得圆柱状立体数据,其大小等于圆柱的直径×高(D×H),一般由探测器尺寸和形状 、X射线几何形状和校准等因素决定。

63981659053505110

CBCT视野和平板探测器关系(来自朗视招股书,二次编辑)

显然,我们能直观感受到不同视野覆盖范围是明显不同的。  在保证成像清晰度的情况下,成像视野越大,单次扫描覆盖的解剖结构范围就越大,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相应人体所受辐射也就越大。 考虑到不同视野CBCT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业内通常将CBCT分为大、中、小三种视野,  大视野能向下兼容小视野,反之则不能

01

小视野CBCT

成像视野≤8×8(单位:cm,下同),主要用于局部牙列、局部颌骨和单侧关节的成像,可满足根管治疗和修复的需求,缺点是无法呈现全口影像,因此也被称为被称为根管CBCT。

比如,对于牙髓疾病5×5的视野就够了,因为我们关心一颗或几颗牙齿,比如根管、根折、隐裂等细节部位;8×8视野可以一次捕获两个颌骨,适用于半口或个别牙齿种植、根管治疗、单侧第三磨牙的拔除等领域。 如今口腔CBCT行业发展迅速,以至于8×8都成小视野。但从实际临床应用角度,不仅我国,在世界范围内8×8都是最常用的。根据国外两个知名牙科论坛(dentalxp和Renew Digital)的两篇文章   [What’s the best CBCT for my practice(2016年)和Finding the Best CBCT for Your Dental Practice(2022年)],均认为   8×8视野适合大多数牙科工作,是许多普通牙医和专家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患者辐射。  

82111659053505230

小视野CBCT基本满足种植需求(来自互联网)

02

中视野CBCT

成像视野<15×15,其最大的优势是一次扫描即可完整显示全口牙列情况,满足绝大部分患者的正畸、种植等临床应用。与相对标准化的小视野不同,不同厂家的中视野不尽相同,如11×8、12×8、10×10、12×10、14×10、15×9、15×10等尺寸。关于如何区分上述视野,这里有两条建议:

宽:13.5cm

为满足不同宽度脸型患者的临床需求,一般希望视野视野宽度尽量大一些,比如宽度>12cm才能看到阻生齿和埋伏牙。不过,更重要的红线是13.5cm。    

作为唯一一个牙医和颌面外科医生都重视的重要关节,颞下颌关节(TMJ)紊乱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之一,比如突然闭不上或张不开嘴巴。通常,正常成年人来说双颞颌关节之间距离是13.5cm,如果视野宽度小于此(如11×8、12×8、10×10、12×10等视野),就无法在一张影像中同时显示两侧的颞下颌关节(TMJ),只能单独扫描每个颞下颌关节。因此,医院如开展口腔颌面手术,则CBCT视野宽度绝不能小于13.5cm。

15781659053506604

正常成人双颞颌关节间距是13.5cm(来自有方医疗)

高:8cm、14cm

正常人脸,从下巴到鼻尖的距离是8cm,可以覆盖到整个牙齿全部,这也就是为什么8cm是口腔CBCT最常见的标准视野高度,能满足口腔种植等临床全部需求。不过,由于高度限制,为能完整显示颞下颌关节和上颌窦,有时难免会牺牲掉患者的下颌角影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CBCT的视野高度是9cm、10cm。   不过,只要高度不超过14cm,并没有本质区别。  

从下巴到眼睛顶部的距离是14cm,能覆盖整个面部,满足颌面外科的需求。因此,有专门额面外科的专业口腔医院,一定会配置视野高度>14cm的CBCT。

19061659053506736

8cm基本可以覆盖全牙齿 (来自有方医疗)

03

大视野CBCT

成像视野≥15×15,一次扫描可完整显示从下颌到上颌窦大部及双侧颞颌关节,覆盖大部分颅面骨骼,甚至可以捕获包括蝶鞍和颅底在内的颌面区域以外的区域。比如,   大视野CBCT中最小的视野(15×15) 也几乎能满足正畸、颌面外科,全口种植等口腔领域所有需求   。至于更大视野,与其说是口腔CBCT,不如说面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科等其他领域。  

39431659053506786

不同视野CBCT的覆盖范围(来自互联网)

3

中小视野仍应用最广泛

当前,我国口腔医疗机构主要分为三大类:

1)   口腔专科医院,代表当地最好的口腔水平,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部分经济较发达地级市。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1”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口腔专科医院已有945 家; 2)   综合型医院口腔科,在缺少口腔专科的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二级及以上医院基本均设有口腔科。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1年7月,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有13696家; 3)   口腔诊所   ,包括连锁口腔门诊和个体口腔诊所。据统计,截至2019 年我国口腔诊所约8-10万家。

56571659053506963

全国各级口腔医疗机构(来自前瞻研究院,二次编辑)

显然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型医院口腔科、连锁口腔门诊、及部分口腔都可能配置CBCT,而且这其中水平最高的一定是口腔专科医院。   我们经常听说的一个观点是:小视野CBCT正在逐步淘汰,大视野CBCT的整机成本虽然比较高,但带来的价值会也更多。我们来看下代表最高水平的口腔专科医院的CBCT真实使用情况: 根据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9年在核心期刊《口腔医学研究》联合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作者对比分析了吉林大学口腔医院3台不同品牌型号 CBCT 的18个月共5677次临床应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CBCT提供参考。 1)种植检查2632人次,占47.1%;正畸检查1643次,占 29.4%;牙体牙髓检查359次,占 6.4%;颌面外科检查309次,占5.5%,其他科室检查 651次,占11.6%。说明CBCT在种植领域应用最多,占接近一半;其次正畸、颌面外科和牙体牙髓等领域。如今,口腔种植前CBCT检查已经成为常规。中小视野(10×10,  8×8)成像范围包括全口牙列,能清晰显示顿骨的骨质、骨量及下顿神经管、上顿窦等结构,满足口腔种植术前及术后观察需要。

67311659053507045

口腔种植前CBCT检查已成常规(来自互联网)

2)大视野(17×13)检查431人次,占 7.5%;   中小视野(10×10, 8×8)检查 5078人次,占89.4%;小视野(5×5)检查168人次,占 3.1%。说明,中小视野 CBCT在临床上应用最多。比如,大视野CBCT在额下锁关节成像、观察埋伏牙细节等方面反而不如中小视野CBCT清晰。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小视野(5×5)CBCT的确正在逐步淘汰,但中小视野(10×10,  8×8)CBCT仍在临床应用最多,尤其在种植领域;大视野(17×13)的临床应用相对少。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代表最高水平的口腔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如果放大到全国综合型医院口腔科和民营口腔诊所,恐怕中小视野CBCT的临床应用占比更多,大视野CBCT的临床应用占比更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视野的应用价值不大,大视野CBCT一定是带来了更多优势。比如,公立医院要面对1%更复杂状况的患者,的确可以考虑配置大视野CBCT,不过对于民营诊所性价比实在太低,因为大视野CBCT同时也附带了一些劣势。

4

大视野更好,但代价也更高

尽管大视野CBCT在实际临床应用使用率较低,但由于其更大的覆盖范围,能完全满足正畸、正颌、全口种植等几乎所有口腔领域的复杂需求。比如,面对正畸、正颌患者,由于更大覆盖范围,大视野 CBCT有助于对牙列、额下顿关节和气道等全方位检查,从而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做正畸治疗、并制定治疗方案。

从临床应用角度,大视野CBCT是“万能”的,但确实也需要付出更多代价: 1)从患者角度,   大视野意味着更高辐射剂量。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表的一篇文章,小视野检查约增加35μSv有效剂量;中视野检查约增加80μSv有效剂量;大视野约增加130μSv有效剂量。比如,   大多数正畸的目标群体是儿童或年轻人,而他们对辐射更敏感,其患癌症的可能性是成年人的3~4倍,必须要尽可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辐射量

2)从成本角度,大视野CBCT通常会采用更大尺寸的平板探测器,为追求低成本及大视野CBCT,通常只能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然而,非晶硅平板的低剂量性能并不好,只能靠加大剂量来弥补图像质量,更进一步加大了大视野CBCT对患者的辐射伤害

15231659053507098

不同类型探测器随着剂量变化的图像质量变化趋势

3)从研发角度,大视野意味着更高研发难度大视野CBCT的X光锥角更大,散射线更多,更容易导致图像误差大,如密度分辨率更低,运动伪影更严重等问题。虽然算法能一定程度改善图像质量,但是算法毕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处理散射线等各种问题的同时也会漏掉部分口腔组织细节。此外,算法难度越高,重建时间往往也越长,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检查效率。  

因此,从更好为患者诊疗角度,我们当然希望大视野CBCT能普及,但必须建立在足够高其性价比、足够低辐射剂量、以及足够成像精度的前提下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诊所,配置CBCT都不宜跟风,选择更符合自身需求的CBCT,才有助于实现设备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CBCT,专科医院,大视野,口腔,患者,临床,牙齿,剂量,正畸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