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 7 种药物可能引起听力损失~

2022
08/15

+
分享
评论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A-
A+

若因病情需要使用有耳毒性报道的药物时,应尽可能小剂量、短疗程,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时,尽可能一天一次给药、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

很多药物会引起听力损失或耳鸣的副作用,其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具体取决于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引起听力损失的这7种药物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现有15亿听力受损者,超过10亿12-35岁的人群因长时间过度暴露于高音量的音乐和其他娱乐声音而面临失去听力的风险。

今年,世卫组织发布了一项关于场所和活动中的听力安全的新国际标准,建议公共活动场所的平均声级最高100分贝(该标准适用于播放响亮音乐的场所和活动)。

100分贝是什么概念呢?大家可以参照下图:

30871660518949086

我们一般说话的声音为60-70分贝,20-50分贝的环境中会感到安静,70分贝会开始感觉到吵。

暴露于过响的声音会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或耳鸣。但长期或反复暴露会引起永久性听力损伤,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年轻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更好地保护听力▼

降低个人音频设备的音量,戴耳机时可以遵循“60-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当外界环境噪音超过60分贝时尽量不使用耳机;

使用合适且最好能降噪的耳机/头戴式耳机,耳罩式耳机增加了扬声器与鼓膜之间的距离,与插入式耳机相比可以降低听力受损的几率;

在嘈杂的场所佩戴耳塞,如果在嘈杂环境下使用耳机时,音量调到60%仍然听不到声音,应关闭耳机;

定期检查听力。

其实除了噪音对听力的影响外,要想保护耳朵,我们还需注意药物对听力的影响!

很多药物会引起听力损失或耳鸣的副作用,其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具体取决于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一般来说,随着药物在我们人体内的积累,耳毒性的风险会增加。听力损失可能是暂时的或永久性的。

下面是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的药物:

1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专门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可能引起耳毒性的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等。

所有口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耳毒性。一些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前庭毒性比耳蜗毒性更大。耳蜗毒性的相对顺序为: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耳局部用氨基糖苷类滴剂也有导致耳毒性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滴耳液。然而,关于使用滴耳液引起听力损失的病例报告极少,这些局部用药物不具有正常耳毒性作用的原因可能是耳内发炎黏膜阻止了药物大量渗入卵圆窗和圆窗。

新生儿在接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听力受损的风险特别高,如果因病情需要接受大剂量的氨基糖苷类,应进行听力损失筛查。为预防发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毒性,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一日1次给药以及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缩短疗程等。

大环内酯类,主要是红霉素,静脉滴注可能损伤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和暂时性听觉障碍,常发生在用药后平均4-8天,停药后可逐渐恢复,耳毒性可能与静脉滴注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大及个体差异等有关。

另外,四环素、万古霉素、氯霉素也可能引起耳毒性,这些药物对肾功能受损患者具有更显著的耳毒性作用。

2

抗肿瘤药物

已知许多化疗药物可导致听力损失。顺铂的耳毒性最大。顺铂是一种常见的化疗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广泛用于肺癌、头颈癌、卵巢癌、睾丸癌等,使用顺铂的患者可能有80%会出现听力损失,其耳毒性跟累积剂量有关系,所以接受顺铂治疗的癌症患者应常规进行听力状态及耳鸣情况的评估,同时还应避免噪音暴露、其他耳毒性药物的联用等防止听力的进一步受损。

其他常用的耳毒性药物有氟尿嘧啶、博来霉素和氮芥。

3

非甾体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在解热镇痛、心血管疾病预防等方面广泛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6-8克/天)或其他水杨酸盐类可导致听力损失,但停药后可逆转。

4

利尿剂

利尿剂用于促进尿液排泄、减少体内的液体量,包括速尿片(呋塞米)、依他尼酸和贝美他尼等,所有这些都被称为“袢利尿剂”。如果患者有水肿性疾病,医生可能会开具利尿剂来进行处理。当大剂量快速静脉注射呋塞米(每分钟剂量大于4~15毫克)时可能导致耳鸣、听力障碍,但多为暂时性,少数为不可逆性,尤其当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合给药时,耳毒性往往更严重。

5

奎宁、氯喹和羟氯喹

奎宁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抗疟疾药物。两种模仿其结构的合成药物——氯喹和羟氯喹——被用于治疗狼疮和夜间腿抽筋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两种药物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初也被用来抗新冠治疗。它们也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耳鸣,但是,与水杨酸盐类相似,这些影响通常是可逆的,一般停止服药后听力会逐渐恢复。

6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西地那非片(蓝色小药丸)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常用药物,属于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一项基于人群的大样本研究发现,西地那非的使用与听力损失有关,可能与该类药能够激发环磷酸鸟苷(cGMP)途径中的下游事件、进而损伤耳蜗毛细胞有关。也有使用他达拉非或伐地那非时发生听力损失的报道。

7

可卡因

有研究显示,经鼻内和静脉给予可卡因均与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关。

除了以上药物外,铅、汞、镉、砷等重金属都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甲苯和苯乙烯等芳香族溶剂可能引起耳蜗毒性反应以及中耳声反射改变,进而导致听力损失。

如何预防药物引起的耳毒性?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尽可能避免同时使用两种以上均有耳毒性报道(指对耳朵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若因病情需要使用有耳毒性报道的药物时,应尽可能小剂量、短疗程,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时,尽可能一天一次给药、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并进行听力监测,若发现异常并评估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耳毒性,应立即停用该药,并及时对症处理。

来 源:广东卫生信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利尿剂,听力,药物,毒性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