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枕下三角区外侧部有2条重要的皮神经进入:枕大神经(C2的后主支)和第3枕神经(C3的后主支,见图2、8)。椎动脉是枕下三角区最重要的结构,它是供应后脑的主要血管,在颈部向上依次经过各横突孔。在寰椎水平,椎动脉穿出寰椎的横突孔后,在寰枕关节后方转向内侧,继穿寰枕后膜外侧角进入椎管。因此在分离寰枕膜时很容易伤及此动脉(见图8)。
概述
C1和C2结构特殊,可允许颈椎进行极度的活动。和脊柱的其他部位一样,C1和C2后面覆盖3层肌肉,外层为斜方肌,该肌是上肢肌肉,中间层为椎旁肌,在此处为头夹肌和头半棘肌。
该部位深层的解剖独特,出现了驱动这些关节独特运动的4对小肌肉。
该区域手术最大风险在于深层。椎动脉经过横突孔(也在深层),在显露过程中,不应该看到椎动脉,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它的解剖位置。
1、体表标志与切口
体表标志
C2棘突较大,呈球形且分叉,为颈半棘肌及多裂肌等附着。深层肌肉附着并止于其上,而寰椎几乎没有肌肉附着,这样寰椎可以围绕枕部旋转。C2的后方椎弓和椎板很厚,向上延伸至棘突,足以支持较大的棘突。
枕外隆凸为颅枕部中线上一个大的骨隆起,平分上项线,上项线由其向两侧伸展,上项线将头皮与项部肌肉止点部位相分开(见图1)。
图1 脊椎的骨后面观(A)和侧面观(B)。
切口
由于血运丰富,该处皮肤愈合好。又因切口沿中线走行,所以该处切口张力小,且因为发际遮盖,所以切口不影响外观。
2、浅层显露
项韧带为中线纤维膜,从枕外隆凸延伸到第7颈椎棘突,深层附着于寰椎后结节及全部颈椎棘突。一隔膜由其前边界伸展;附着于寰椎的后结节和其余颈椎的棘突(见图1B)。
浅层肌肉和中层肌肉包括斜方肌(浅层)和头夹肌,头夹肌覆盖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均在中层,见图2、3)。
图2 颈椎表层肌肉包括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中层肌肉为头夹肌。
图3 浅层切除后显露头夹肌,在其下为头半棘肌、头长肌、颈夹肌和外侧的肩胛提肌。
头夹肌起于胸椎棘突,止于颅底,其深层为止于枢椎的颈半棘肌。分开这些肌肉即可见枕下三角的4块独特的肌肉:头后大、小直肌和头上、下斜肌。
3、深层显露
由于C1没有棘突,因此需要更深的显露才能找到其后弓(见图1B)。
寰枢膜和寰枕膜形成了脊髓后方剩余的覆盖,与黄韧带起源相同。C1-C2的椎管相当宽阔,以允许过度的活动(见图4)。
图8 颈后三角的肌肉由头后小直肌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组成。注意: 椎动脉在C1上缘的位置,它位于中线外侧。 在C1远端,椎动脉位于横突孔中,关节突关节前方。
头后大直肌 起点:腱性,起自枢椎的棘突。止点: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分和紧靠着该线的下方。作用:仰头和使其向同侧旋转。神经支配:枕下神经后主支的分支支配。
头后小直肌 起点:腱性,起自寰椎后弓的结节。止点:枕骨项线的内侧部分和线的下方表面,还有枕骨大孔(唯一起自C后弓的肌肉)。作用:仰头。神经支配:枕下神经后主支的分支支配。
头下斜肌 起点:起自枢椎棘突的尖。止点:寰椎横突的后下部分。作用:旋转寰椎、使头转向同侧。神经支配:枕大神经后主支的分支支配。
头上斜肌 起点:起自寰椎横突的上面的腱性纤维。止点:上下项线间的枕骨、头半棘肌的外侧。作用:仰头和将头侧屈。神经支配:枕大神经(第1颈神经)后主支的分支支配。
在枕下三角区外侧部有2条重要的皮神经进入:枕大神经(C2的后主支)和第3枕神经(C3的后主支,见图2、8)。椎动脉是枕下三角区最重要的结构,它是供应后脑的主要血管,在颈部向上依次经过各横突孔。在寰椎水平,椎动脉穿出寰椎的横突孔后,在寰枕关节后方转向内侧,继穿寰枕后膜外侧角进入椎管。因此在分离寰枕膜时很容易伤及此动脉(见图8)。
本文整理自:《骨科手术图谱——入路与解剖》、百度文库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