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2022
08/25

+
分享
评论
Luffy麻醉频道
A-
A+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防治衰弱是当今的重要任务。呼吁医务人员重视衰弱的预防,有助于提 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减少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 促进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88961660951465757           

【摘要】 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常见 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人,表现为对应激的应对能力降低, 发生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给我国的医疗系统和 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早期衰弱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目 前,国内对老 年 人 衰 弱 的 预 防 缺 乏 具 体、可 实 施 的 标 准。本共识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 学证据,综合了国内老年医学专家的经验,为老年人衰弱 的预防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衰弱; 预防; 专家共识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2.05.001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是老年 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20年末,中国60岁及以 上的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5%。预 计至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例将达到30%。老年人健康问题是老龄化社会中 最突出的问题,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 观,其中 失 能、半 失 能 老 年 人 口 已 达 4000 多 万 人[1]。失能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健 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之一是降低 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 指 出,引 起 老 年 人 失 能 的 危 险 因 素 包 括 衰 弱 (frailty)等老年综合征和疾病[2-3]。衰弱可以针对 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因此早期识别衰弱高危人群并 有效干预是延缓和降低老年人疾病和失能发生的 重要手段[4]。 

    我国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0% 患有衰弱,75~84岁老年人约15%,85岁以上老 年人约25%[5-7],住院老年人约30%[8]。衰弱老年 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事件的发 生,如功能下降、跌倒、行动不便、失能、住院和死亡 的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和家庭社会负担的加重[9]。由于我国大部分研究 集中于衰弱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治疗,对老年 人的衰弱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本共识拟 针对存在衰弱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和衰弱前期 老年人提供预防指导建议,供广大的社区医务工作 者以及从事老年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使 用,减少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 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本共识的筹备和陈述的构建借鉴了我国既往 共识制定的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 提出有关“衰弱预防”的认识和处理中的关键问题, 形成 陈 述 条 目。共 识 起 草 过 程 中 参 考 了 PICO (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原则 和国际通用的共识制定流程。共识达成过程采用 Delphi方法达成相关的共识内容,由中华医学会 老年医学分会提供学术指导,全国多位专家学者组 成编写委员会,构建的共识内容在 1次组织专家线下会议,逐条讨论并20进21行年了4修月改第, 修改后再次通过电子邮件、线上讨论方式征询相关 专家意见,进一步讨论修改后最终确定本共识的内容。

      1       推荐1:衰 弱 是 一 种 与 增 龄 相 关 的 老 年 综 合 征,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风险,在老年人 群中对衰弱进行预防非常重要。 

      一、衰弱定义      

衰弱是导致老年人机能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因 素[10]。衰弱最初由 Fried等[11]定义为:老年人生 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 的非特异性临床状态。根据 Fried衰弱表型评估 方法 可 将 老 年 人 区 分 为 健 康、衰 弱 前 期、衰 弱 老 年人。

我们将衰弱定义为老年人以肌少症为基本特 征的全身多系统(神经、代谢内分泌及免疫等)构成 的稳态网体系受损,导致生理储备下降、抗打击能 力减退及应激后恢复能力下降的非特异性状态,是 最具临床意义的老年综合征。衰弱是一个早期可 逆的过程,预防可逆性因素,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 可以延缓健康、衰弱前期老年人走向衰弱和失能 状态。

      二、衰弱的危险因素      

衰弱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征,包括遗传、 增龄、性别、疾病、药物、营养不良等。衰弱常见的 危险因素 包 括 不 可 控 的 危 险 因 素 和 可 控 的 危 险 因素。

(一)不可控的危险因素 

1. 遗传: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衰弱的临床表 型。目前发现与衰弱相关的基因包括:白细胞介 素-6(IL-6)、CXC 趋 化 因 子 10(CXCL10)、CX3C 趋 化 因 子 1 (CX3CL1)、生 长 分 化 因 子-15 (GDF15)、Ⅲ 型 纤 连 蛋 白 组 件 包 含 蛋 白 5 (FNDC5)、钙 调 素/衰 老 标 记 蛋 白 30(RGN / SMP30)、钙网蛋白(CRT)、血管紧张素原(AGT)、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重组人前颗粒体蛋 白(PGRN)、α-klotho基因(KL)、成纤维生长因子 23(FGF23)、成纤维生长因子21(FGF21)、角蛋白 18(KRT18)、miRNA 等,不同的基因型表达主要 通过炎症、线粒体和细胞凋亡、钙稳态、纤维化、神 经肌肉接头和神经元、细胞骨架、激素等影响个体 衰弱的易感性[12-15]。

2. 增龄:年龄被认为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 之一,随增龄衰弱的患病率成倍上升,这与增龄相 关的器官退行性变和储备能力下降相关[16]。 

3. 性别:女性是衰弱的易感人群,主要原因可 能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迅速丢失,对肌肉力量、神 经肌肉功能和姿势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老 年女性衰弱的发病率升高[17]。

(二)可控的危险因素

1.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态、社会地位、 婚姻状况均可影响衰弱的发生。未婚、独居、社会 孤 立 和 经 济 状 况 差 的 人 群 中,衰 弱 患 病 率 较高[6,16,18-30]。

2. 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个人 卫生情况 差 等 不 良 生 活 方 式 会 增 加 衰 弱 的 发 生 风险[31-34]。

3. 疾病及老年综合征:老年人的特点是多病 共存,部分慢性疾病和某些亚临床问题与衰弱的患 病率及发病率呈显著相关性,高血压病、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 疼痛、关节退行性变、骨质疏松、急性感染、手术、痴 呆、住 院 和 医 源 性 问 题 等 均 可 促 进 衰 弱 的 发生[35-45]。

4. 营养不良: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衰弱密切相 关,营养不良相关的不良结局如肌少症、认知障碍、 跌倒等,易促进衰弱的发生和发展。衰弱老年人出 现食欲下降、进食和吞咽问题的可能性更大。衰弱 与营养 不 良 相 互 影 响、相 互 促 进,形 成 了 恶 性 循环[46]。 

5. 不合理用药:老年人不合理的多重用药情 况可增加衰弱的发生[47]。研究证实,抗胆碱能药 物和抗精神病药物与衰弱有关,过度使用质子泵抑 制剂可引起维生素 B12 缺乏、减少钙吸收,增加衰 弱的发生率[48-50]。

6. 心理: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是老年人中 常见的心理疾病状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 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衰弱的发生率[51-53]。

7.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生命周期是指人 的生命从生殖细胞结合开始,直至生命最后终止的 全过程。它涵盖了妊娠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 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春期、中年期、更年 期、老年期与临终期整个过程。健全生命周期健康 管理提供覆盖不同生命阶段、连续系统的健康服 务,有利于减少衰弱的发生,提高健康期望寿命。 

      2       推荐2:多种因素可影响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与 发展,除遗传、增龄、性别因素外,可控的因素包括 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疾病、老年综合征、营养、 药物、心理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  

      三、衰弱的预防      

我们针对衰弱的危险因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推荐以下建议作为衰弱的预防。 

      3       推荐3:衰弱预防的总体建议:(1)开展系统的 健康教育;(2)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加强老年人健康 管理;(3)定期进行老年综合评估;(4)健康的生活 方式;(5)个性化的营养干预;(6)运动锻炼;(7)认 知训练;(8)预防跌倒;(9)心理健康;(10)多病共存 和多重用药的管理。 

  (一)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             

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积极 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公众宣传,包括膳食营养、戒 烟限酒教育、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和定期 体检等知识[54]。充分利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 主的预防保健网络,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印刷 资料和播放音像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 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建立健康 档案,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健康支持和保障。

(二)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良好社会支持是预防老年人衰弱发生和发展 的重要措施,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泛指物质上、经济上的直接援助以及稳定 的婚姻、子女的关心等;主观支持指患者受尊重、被 理解和支持,在情感上的满意程度。社会支持还包 括老年人对社会支持利用的情况,以及利用他人支 持和帮助的程度。可以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来判断老年人是否缺失社会支持,动员各方力量、 健全社会支持系统,鼓励老年人充分使用社会支持 系统。

(三)定期进行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综合评估(CGA)是指针对老年人生理、 认知、心理情绪及社会适应情况通过多学科团队合 作进行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估,制定计划以保护 和维持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态,实施干预以最大限 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现代老年医学的 基石[55]。 

针对存在衰弱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可定期 开展以下评估内容:一般情况评估、躯体功能状态 评估、营养评估、精神心理评估、疼痛评估、共病评 估、多重用药评估、睡眠评估、视力评估、听力评估、 口腔评 估、社 会 支 持 评 估、居 家 环 境 评 估。通 过 CGA 可以早期发现老年人机体可能存在的问题, 进而给予早期干预,达到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目的。 

建议综合医院或老年病专科医院开展全面、详 细的 CGA 工作,可开展 CGA 门诊,接收社会患者 咨询。而对于中长期照护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可采用快速综合评估(表1)。快速综合评估能 够发现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潜在问题,完成所有项目 的评估用时不超 过 5 min,可 在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中 心、老年科门诊中使用,筛查老年综合征[56-57]。

22511660951466888

24341660951467252

(四)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是衰弱预防的基本措 施,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维护和提 高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水平,主要包括:规律的生活 起居、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维持口腔健 康、合理膳食、适当的户外运动和锻炼、戒烟限酒、 保持心理健康、充足的睡眠和保持排泄通畅、定期 预防接种等。鼓励老年人多晒太阳,每日前臂暴露 日晒15~20min,帮助维生素 D吸收。

(五)个性化的营养干预             

营养在衰弱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合理饮食是所有老年人首选的营养干预方 法,是一项经济实用且有效的措施。合理饮食指老 年人的食物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 收;同时家庭和社会应从各个方面保证其饮食质 量、进餐环境和进餐情绪,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进 食心态和愉快的摄食过程。 

健康老年人营养干预目标量[58-61]:

(1)能量: 老年人能量推荐目标量20~30kcal·kg-1·d-1, 低体重老年人按照实际体重120%计算,肥胖老年 人按照理想体重计算。

(2)蛋白质:肾功能正常的 老年人蛋白质目标量为1.0~1.5g·kg-1·d-1, 要求优质蛋白(常见食物有:鱼、瘦肉、牛奶、蛋类、 豆类及豆制品)占50%以上。

(3)碳水化合物:推 荐碳水 化 合 物 摄 入 量 占 总 能 量 的 50% ~65%。

(4)脂肪:推荐脂肪量不超过摄入总能量的35%, 且饱和脂肪酸<总能量的10%,多不饱和脂肪酸 占总能量的6%~11%。

(5)膳食纤维:推荐摄入 量为25~30g/d。

(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膳食 摄入不足或存在某种营养素缺乏或不足时,可以适 当补充。

(7)水:推荐摄入量约为30 ml·kg-1 · d-1。

(8)营养制剂: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 风险的老年人,在饮食基础上补充口服营养制剂可 改善营养状况,推荐营养制剂每日400~600kcal 和(或)30g蛋白质,餐间分次口服;建议使用全营 养制剂,包括肠内营养制剂(EN)或特殊医学用途 配方食品(FSMP);需要高能量、高膳食纤维的老 年人推荐使用 TPF肠内营养乳剂;胃肠功能耐受性 较差的老年人推荐使用 TP肠内营养乳剂。

(9)微 生态制剂:健康老年人可长期口服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420mg、3次/d)、味乐舒益 生菌(2.0g、1~2次/d)改善肠道健康[61]。 

      4       推荐4:营养干预是预防老年人衰弱的重要手 段之一,建议老年人饮食上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 并补充充足蛋白质,必要时可联合补充营养制剂, 保持合理的体质指数(BMI)。 

特殊类型老年人的营养补充:

(1)老年心血管 疾病患者:总体原则是建议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 平衡膳食;总能量摄入与身体活动要平衡,提倡低 脂肪、低饱和脂肪膳食,即膳食中脂肪提供能量< 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10%;每日 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0~30g,膳食胆固醇摄入量< 300mg/d,每日食盐<6g,足量摄入新鲜蔬菜(400 ~500g/d)和水果(200~400g/d)。

(2)老年肌少 症患者[62]:食物中的蛋白质等促进肌肉蛋白质的 合成,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肌少症,推荐蛋白质摄入 量1.0~1.5g·kg-1·d-1,建议富含亮氨酸等支 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50%,建议蛋白质总量平均 分配至一日三餐中;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前提下, 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的食物摄入,推荐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EPA+DHA)为0.25~2.0g/d[63];推荐检测血 清维生素 D 水平,并积极予以补充15~20μg/d; 鼓励增加深色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等富含抗氧化 营养素食物的摄入,减少肌肉相关的氧化应激损 伤;推荐在锻炼后额外补充营养制剂,每次摄入15 ~20g富 含 必 需 氨 基 酸 或 亮 氨 酸 的 蛋 白 质 以 及 200kcal左右能量;推荐使用高能量、高蛋白 TP- HE肠内营养乳剂。

(3)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必过 度限制能量摄入来减轻体重,以避免去脂体重丢 失,超重和肥胖者可保持体重稳定,推荐总能量摄 入20~30kcal·kg-1·d-1;能量供应以碳水化合 物为主,占总能量的45%~60%,无需过度严格控 制含蔗糖食物;宜多选择能量密度高且富含膳食纤 维、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以改善糖代谢和降低心血 管病的发生风险;蛋白摄入建议为1.0~1.3g· kg-1·d-1,以优质蛋白为主;对于长期食物或营 养素摄入不足的老年人,每日可补充复合无机盐和 维生素;糖尿病及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口服营养补充 推荐使用 TPF-D 肠内营养乳剂。

(4)老年恶性肿 瘤患者:对于处于稳定期的肿瘤患者,推荐总能量 摄入25~30kcal·kg-1·d-1;蛋白质目标摄入量 为1.2~1.5g·kg-1·d-1,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蛋 白质目标摄入量可提高至2.0g·kg-1 ·d-1;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供给 量,以降低血糖负荷,并提高脂肪供能比例,有利于 机体蛋白质合成,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必要时 予以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避免机 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肿瘤患者口服营养补充 推荐使用 TPF-T 肠内营养乳剂。 

      5       推荐5: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应针对不同 疾病,选择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六)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被认为是目前预防和治疗衰弱的首 选方案,可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生 活质量、心理健康以及对受伤和跌倒等事件的抵抗 力,可以有效预防衰弱的发生[12,64]。推荐实施抗 阻、力量及平衡训练联合的多组份运动计划,如将 有氧运动、伸展或柔韧性运动、平衡训练、抗阻训练 等相 结 合,并 遵 循 个 性 化、分 期 和 逐 步 增 加 的 原 则[65-67]。同时,我国民族传统健身运动有着悠久 的历史,种类繁多,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有着积极的作用,建议老年人 群长期练习。 

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病共存的现象,因此在对老 年人提出运动建议前,对老年人既往病史的医学调 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目前 的活动水平和期待的运动强度等。推荐每位老年 人在 运 动 前,应 用 个 体 化 的 心 肺 运 动 负 荷 试 验 (CPRT)、老年患者6min步行试验、伯格 Borg6- 20主观疲劳等级量表等进行临床运动耐量评估, 制定老年人训练的个体化运动强度[68]。特别对于 久坐不动的老年人,运动处方可以从单一运动的锻 炼方 式 开 始,待 其 逐 渐 适 应 后 再 考 虑 其 他 形 式 运动。

老年人运动类型及建议[65]:

(1)有氧运动:包 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车、广场舞、太极拳、球类运 动等,建议将有氧运动贯穿1周的始终,或者每周 至少3d,每次运动超过20 min(2周后可增加至 30min);运动强度以伯格6-20主观疲劳等级量表 的12~14级为标准。

(2)抗阻训练:包括健身器材 训练如哑铃、弹力带等,生活中的推、拉、拽、举、压 等动作,如下蹲、推墙、提重物等;建议每周至少2d 进行肌肉强化运动,要求涉及所有主要肌群;从1 ~2组开始,逐渐增加至2~3组,每组8~12次重 复;训练强度从伯格6-20主观疲劳等级量表的15 级开始,逐渐增加至18级。

(3)柔韧性训练:包括 动力性和慢动作拉伸、静力性拉伸、瑜伽等,建议每 周2d,每次运动超过10min,最好在有氧运动和 抗阻训练后进行,运动强度建议从低强度开始,缓 慢增加至自身可耐受最大强度。

(4)平衡训练:包 括倒退走、侧向走、足跟行走、足尖行走、坐姿站立 等,建议每周训练大于3d,共计90min以上,尤其 是跌倒高危老年患者应强调平衡训练;从低强度开 始,缓慢增加,可以通过减少支撑的基础如从双脚 站立并抓住椅背发展到没有手支撑的单脚站立、减少感官输入,如闭上眼睛等来缓慢增加强度。

运动禁忌:新发心肌梗死、新发心电图改变、Ⅱ 度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 心绞痛、无法控制的高血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慢 性病急性发作期等。 

      6       推荐6:将多元运动计划安全有效地融入老年 人的生活,积极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并鼓励老年 人参与,同时对运动计划进行监督,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七)认知训练             

建议定期组织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基本 的认知功能筛查,对初筛阳性的老年人给予就医指 导并加强随访,鼓励进行认知训练(包括手工制作、 数字迷宫任务、情景记忆训练、推理训练、经颅电磁 刺激等);对筛查阴性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建议对 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认知功能筛查的培训和继续教 育,使其具备对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和识别的能力。

(八)预防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的常见综合征之一,老年人跌倒 发生率高,后果严重,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老年人跌倒给自身、 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对老年人开展有 效的跌倒干预,对于衰弱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69]。主要包括:(1)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人、家 属或照护者、康复从业人员开展跌倒预防健康教 育,增强大众对跌倒的预防意识;(2)对于跌倒高风 险的老年人,生活上要有专人陪护,包括对老年人 进行良好的日常生活护理,尤其是在老年人如厕、 淋浴、活动前后重点看护;(3)对于社区内的老年人 群,针对可干预的跌倒危险因素,定期进行评估,针 对评估结果根据老年人自身的危险因素、是否合并 存在疾病、老年人自身的需求等选择性地采取相应 的干预措施。

(九)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水平,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紧张、焦虑、抑郁、孤 独、无价值感等。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不仅需要 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还需要社会和家庭共同参 与。主要包括:

(1)重视早期识别与干预,结合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档案,科学合理地评估老年人 心理健康类别并展开及时有效的干预,避免其向消 极型转变;

(2)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完善养老 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及配置,促进老年人宜居环境建 设;

(3)家属和照料者增加陪伴时间,鼓励老年人坚 持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兴趣学习。 

(十)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的管理             

1. 在老年人慢病管理中需关注连续性的健康 状况与生活质量,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 的综合协调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 + 慢病管理平 台,对患者进行宣教、治疗、随访等连续性管理。

2. 遵循多重用药原则,联合用药应“少而精”, 减少非处方药的使用,避免处方瀑布,注意剂量个 体化、使用一药多用的药物,提高药物依从性。门 诊医师可使用老年人潜在不恰当处方 Beers标准 和STOPP/START 标准进行药物评估[70],定期检 查常用药物,避免增加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3. 教育老年人及家属避免随意自我治疗,包 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各类保健品、中草药、民间“偏 方”、“秘方”等。鼓励老年人按时到门诊随访,知晓 自己健康状况,一旦出现新的症状,需考虑药物治 疗相关不良事件,及时就诊。

      四、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衰弱预防中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组织居民健康检查、普及衰弱 自我筛查、跌倒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认知筛查 等工具和方法,建议将老年人快速综合评估作为其 健康档案的必需部分,每年进行 1 次快速综合评 估,发现老年人潜在问题,预防衰弱;开展社区老年 人衰弱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可充分发挥 互联网物联网优势,建设智能社区医疗服务;对伴 有慢病、多重用药的老年人定期门诊随访,规范药 物处方 老年人;衰定弱期预组防织的应意对识培和训能,力增强社区医务人员对 ;对伴有严重老年综 合征等老年人及时转往上级医院就诊。 

      五、总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防治衰弱是当今的重要任务。呼吁医务人员重视衰弱的预防,有助于提 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减少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 促进健康老龄化。

执笔:卢雯雯、张勤、杨云梅 

专家组成员(按姓名拼音排序):白小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京医院)、陈书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陈婵(温州 医科大学附属 第 一 医 院)、陈 才 敬 (中 国 科 学 院 大 学 宁 波 华 美 医 院)、董碧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邓琳子(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 中心)、方宁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傅国香(上海 市第十人民医院)、高艳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韩辉(哈尔滨医 科大学附属第 一 医 院)、胡 世 莲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胡家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黄改荣(河南省人民医院)、洪华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鲁翔(南京医科 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陆远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 天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学军(山西医科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刘占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楼慧玲(广 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毛拥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彭婀敏(中南大 学湘雅医院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乔成栋(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尚建基(景宁人民医院)、沈干(安徽省保健 委)、孙建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孙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京友谊医院)、施红(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拓西平(海军军 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田涛(临沂市人民医院)、王朝晖(华中科技 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建业(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 中心)、王新华(浙江省中医院)、王晓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王招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海燕(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附属第一医院)、吴绍长(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吴小和(江西省 人民医院)、吴巍(湖州市中心医院)、姚麒(宁波市第一医院)、杨云 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严静(浙江医院)、严光(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普林(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 心)、朱鹏立(福建省立医院)、张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 院)、张存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湘瑜(中 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白瑜(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张新 根(浙江省荣军医院)、赵晓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钟 远(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老年人,衰弱,运动,医院,健康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