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G315在正常的系统循环中主要以完整的前药形式存在,可以避免系统水平的“cytokine sink”,可在肿瘤微环境中被定点激活,从而刺激NK细胞和Teff细胞的扩增和激活,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可显著降低系统毒性。
近日(2022年8月18日),据CDE官网最新公示:奥赛康生物的白介素-15获得临床批准,适应症为晚期恶性实体瘤。
ASKG315是奥赛康生物海外子公司Askgen自主研发的一种重组人白介素-15前药-Fc融合蛋白,是细胞因子前药技术平台SmartKine孵化的首个细胞因子类药物。
ASKG315在正常的系统循环中主要以完整的前药形式存在,可以避免系统水平的“cytokine sink”,可在肿瘤微环境中被定点激活,从而刺激NK细胞和Teff细胞的扩增和激活,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可显著降低系统毒性。
IL-15与IL-2都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细胞因子。Il-15与IL-2功能有相似之处,如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诱导,NK细胞的产生、增殖和活化。
IL-15与IL-2受体具有相同的β和γ链,拥有各自独特的α受体部分,分别为IL-15Rα (CD215)以及IL-2Rα (CD25) 。IL-15Rα独立于其IL-15Rβ和γ链,通常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能够特异性结合IL-15并与周围效应NK细胞和T细胞上的IL-15Rβ-γ链形成免疫突触结构,激活NK/T细胞的JAK/STAT等通路发挥作用。不过,不同于IL-2有激活Treg的功能,IL-15对Treg几乎无影响。因此开始被看好其在肿瘤免疫领域的作用。
IL-2以及IL15与受体的结合特点
与其他细胞因子一样,天然的IL-15存在半衰期短以及单体生物活性较低的特点。在系统暴露水平较低和疗效较差,并伴有剂量依赖性的全身毒性等问题。因此,一直以来围绕IL-15的开发重通过提高生物活性和半衰期来优化其成药性。
在IL-15的开发中,已经有多个企业参与布局,如恒瑞医药(SHR-1501)、博际生物(BJ-001),Bioniz Therapeutics(BNZ-1)、SOTIO的SOT101、HCW的HCW9201(IL-12/15-18三联激动剂)以及最近递交上市申请的ImmunityBio(N-803)等。
在IL-15分子设计上,ImmunityBio、恒瑞以及博际生物三家的基本设计思路趋于一致,主要通过Fc延长半衰期及通过IL15-IL15Rα复合物解决生物活性低的问题。Synthorx利用其独有的单点PEG修饰技术开发具有差异化的调控作用的IL-15分子。HCW则基于其TOBI™(Tissue factOr-Based fusIon) 平台开发了一种IL-12/15-18的三联激动剂(HCW9201)。
参考出处:
1.IL-2、IL-15、IL-7三大细胞因子的改造策略
2.IL-15开始“内卷”?IL-12/15/18三联激动剂加入...
* 推文用于传递知识,如有版权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BiG生物创新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