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血常规,以及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判断和处理

2022
08/22

+
分享
评论
肿瘤医学论坛
A-
A+

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不需要紧张,1级观察即可,2级视情况处理,观察或者注射短效升白针,3级及以上积极予以短效G-CSF治疗,同时注意营养摄入及严防感染(也就是出门戴口罩,别去人多的地方,远离发热咳嗽人群,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和不吃生冷食物等)。如果4级中性粒减少合并发热,属于肿瘤急症,需要尽快就诊处理。

化疗后最容易出现的异常之一是血常规数值改变,因此需要监测血常规,不同的化疗方案查血常规的频率并不一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双药化疗方案通常一周复查一次即可,而有些三药联合的高风险化疗方案可能需要每隔3-4天复查。  
简单讲解如何看血常规 血常规通常只看4个数值(见下表)就够了,分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表还罗列了当这4个指标异常时通过CTCAE评价严重程度,通常分为1-4级,分级越高,风险越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贫血的CTCAE分级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引用来源于原版本的图片:

5681661038359968

(需要注意的是,I级的下降是安全的,甚至可以继续化疗,比如白细胞3.2或者血小板80,都可以不处理直接进行下一周期化疗。警告,比如白细胞3.2,打完升白针后升至>10然后开始化疗,实际反而会导致后续白细胞更严重下降,原理在最后叙述)。当患者复查血常规,出现白细胞下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时,有专门的NCCN指南来指导如何治疗,现在已经是2020版本,如下图所示,里面有非常多的定义和知识,比较复杂,本章主要讲解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一些内容。  

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风险及判断          

白细胞下降是最常见的化疗毒副反应之一,中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中的最重要的一类,一般占比50-70%,是防止人体被感染的重要成分。中性粒细胞在细菌感染后其比例及绝对数值会出现升高,临床经常可用来和病毒或者其它病原体感染区别。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粒细胞数量的重要性大于白细胞,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感染风险。举例:如果一个患者白细胞3.5×109/L,接近正常,中性粒细胞只有15%,也就是显著下降的时候,患者的感染风险仍然明显增加。(通常来说,只要白细胞>3000/mm3,中性粒细胞>1500/mm3,感染的风险很低)我们为什么担心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实际就是害怕出现感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者真菌。严重的感染可以导致死亡,中性粒细胞下降越明显,感染风险越升高。最严重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出现极度下降,其计数低于0.5×109/L时,临床称为粒缺状态。如果粒缺后出现发热,属于化疗急症,有精确定义,指的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小于0.5×109/L,单次体温>38.3度,或者2次体温大于38度(间隔2小时以上),如下图所示。  

30981661038360434

粒缺合并发热是每个肿瘤内科医生都如临大敌的疾病,因为有10%左右的死亡率,难以让人接受。当然,目前预防性长效升白针的应用,可以减少粒缺合并发热的出现(指的是化疗输液结束后24-48小时内注射预防性长效G-CSF,药物可以缓慢释放动员骨髓中粒细胞释放)。首先介绍CTCAE,本文中使用的是 5.0版本(见下图),用来评估化疗各种指标的异常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医生进一步处理。一般分成4级,1级只是轻微异常降,不需处理,观察即可,2级严重一些,有时需要对症处理,有时观察,3-4级就是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总计一共有150多页,比较复杂,因此推荐可以下载一个app,名称叫药研社,打开后就可以方便的查询化疗相关毒副作用的严重程度。  

25441661038360593    

重要提示:

1、即使是同一分级,风险也和患者状态相关。当患者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体力状态越差时,会进一步加剧风险。

2、结直肠癌的患者一般只会出现1-2级中性粒细胞下降,极少出现4级,风险很低。即使出现明显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时,使用短效G-CSF可以迅速恢复。

3、经常出现风险的是肺癌患者和肉瘤患者,合并使用较高剂量紫杉类化疗药物的时候,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粒缺合并感染,甚至致死。紫杉类药物是最常见的引起化疗相关性死亡的药物。

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处理

如果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减少怎么办? 

最重要的药物是G-CSF(Granulocyte colony-stimu1ating factor),也就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俗的称呼就是升白针,分为短效G-CSF及长效G-CSF,适当的使用可以尽快恢复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风险。具体建议如下:

几乎所有的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即使不做任何治疗,最终都能恢复,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在白细胞只是1级或2级下降时,通常不需要使用过G-CSF,尤其是1级。有患者曾经质疑过:我白细胞都2.5了怎么还不处理,感染了怎么办?是不是庸医?其实不是,比如有些肝硬化脾大脾亢患者,常年的白细胞只有2×109/L,甚至还不到,难道需要每隔几天注射短效G-CSF,肯定不需要。因为1-2级感染的风险很低,只需要生活中尽量避免感染就足够。
如果白细胞下降1-2级,但医生预测这患者会继续中性粒细胞下降,比如应用了较强的化疗方案后,那么仍然应该积极受用短效G-CSF治疗。
3-4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合并感染,一旦出现,需要积极治疗。
进食很重要,营养饮食可以帮助摄入造血原料,化疗后进食越差,越容易白细胞及中性粒下降明显。
注射短效G-CSF的前后尽量与化疗药物间隔24小时以上,否则可能会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损伤。
并不是注射G-CSF越多越好。患者在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后有医生要求连续注射3天G-CSF,一般不需要,只要白细胞恢复至大于10×109/L,再继续使用没有意义。长效升白针同样应该非常谨慎的按原则使用。
市面上有很多口服升白细胞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有疗效但作用有限。

总结:

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不需要紧张,1级观察即可,2级视情况处理,观察或者注射短效升白针,3级及以上积极予以短效G-CSF治疗,同时注意营养摄入及严防感染(也就是出门戴口罩,别去人多的地方,远离发热咳嗽人群,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和不吃生冷食物等)。如果4级中性粒减少合并发热,属于肿瘤急症,需要尽快就诊处理。

最后写一下使用升白针后反而引起骨髓抑制加重的原理:

人体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叫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血液中的白细胞是由造血祖细胞分化而来。使用短效或长效升白针后会刺激人体的造血祖细胞进入细胞增殖的S期,在这个时刻会对化疗药物非常敏感,一旦这时使用化疗药物,反而造成了造血祖细胞极易被杀伤,结果就出现更严重的骨髓功能损伤,表现为复查白细胞的水平更低,骨髓抑制更严重。

这种现象有个专有名词描述,叫paradoxical myelosuppression,可以翻译为适得其反的骨髓抑制,很形象,注射短效和长效升白针原本是想让白细胞升高, 但是一打完立刻就进行化疗,不光是可能无效,反而会引起更严重的骨髓抑制,这就叫适得其反。最直白的理解,刚打完升白针就立刻化疗,患者的骨髓功能受损反而会更严重一些。这种做法应当尽量避免。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血常规,白细胞,细胞,化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