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紫色尿袋综合征属于良性过程,但往往与泌尿系感染相关,多数学者认为其对病人的预后无不良影响,大多不需给予强化治疗。
01
故事由此开始……
某一天早上查房,在检查患者的尿袋时,突然发现她的尿管和尿袋呈紫色,以前从没见过,心里头一阵担心和恐慌……
赶紧给她测量了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血氧都正常,呼吸也平顺,检查腹部,腹部触诊是软的,没有明显压痛,下腹膀胱区也没有明显的膨隆……检查输液情况也正常……这是怎么了?在犹疑各项细节间,刚好患者家属进来探视,也发现了患者的紫色尿袋……
可能也是因为第一次见到,十分担忧的问道,“姑娘,这是怎么了啊?怎么是紫色的尿?是病情加重了吗?有没有生命危险啊?”
我赶紧安抚他,“您先别担心,刚给她测量了生命体征,都是正常的”。
这时,刚好医生过来查房了,医生看了看尿袋,回管道:“这是紫色尿袋综合征,跟患者长期留置尿管、泌尿道感染密切相关,放心吧,目前没有生命危险”,然后转向我说道:“先留个尿液标本送检吧”。
看到医生泰然的样子,我和家属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下了…
02
紫色尿袋综合征
紫色尿袋综合征首次报告于1978年,紫色尿袋综合征是指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出现尿袋呈紫色现象,2006年Komiyama 进一步研究发现,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由色氨酸经尿中细菌分解而成,在临床上十分罕见。
它主要表现为长期留置尿管后尿管、尿袋出现色素沉淀,颜色可以由淡紫色到深紫色,紫色褪色后可为蓝色。
主要原因是色氨酸经细菌代谢后产生的吲哚硫酸盐在碱性环境下催化吲哚酚生成蓝色的靛蓝和红色的靛玉红。根据三原色原理,二者混合成为紫色。
一句话解释:紫色尿袋综合征的发生与色氨酸代谢及泌尿道细菌感染相关。
紫色尿袋综合征在老年女性中常见,尤其是长期留置尿管者,在非住院的长期(两个月以上)留置尿管者,紫色尿袋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16.7%。
03
日常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定期更换尿管和尿袋、抗感染、酸化尿液、改善胃肠道功能等。
1、尽量减少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小米、牛奶、香菇、葵花子、海蟹、黑芝麻、黄豆、南瓜子、肉松、油豆腐、鸡蛋、鱼片等;
2、根据送检尿常规结果,如 PH 偏碱,则需要酸化尿液,可督促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3、定期更换尿管和尿袋,不能拔除尿管定期更换,一般2周更换一次;选择抗返流功能的尿袋,防止尿液返流至膀胱,造成逆行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
4、抗感染,督促患者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生成的尿液能够冲洗尿路,防止细菌进入膀胱。使用抗生素,在出现尿液浑浊、脓尿、血尿、尿液引流不畅时,可采取膀胱冲洗清洁尿道;
5、改善胃肠道功能,加强腹部顺时针按摩,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胃肠道蠕动,采取合适的排便体位,必要时行肛门扩张训练,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
04
预后
一般认为,紫色尿袋综合征属于良性过程,但往往与泌尿系感染相关,多数学者认为其对病人的预后无不良影响,大多不需给予强化治疗。
临床上正确认识这种疾病,了解该疾病的形成原因及其警示意义,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减少由此引起的恐慌和过度检查,并安抚病人,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