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已过,“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鸣不仅是夏天的特色,秋天还有寒蝉,炸一盘金蝉,等待凉风。当蝉鸣被秋风吹散,就是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了吧。
丽水人素来有食蝉之风,一个夏天能吃掉上亿只。当地甚至有一斤蝉换七斤猪肉的说法。蝉的蛋白质含量在70%以上,脂肪只占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高于普通肉类食品。丽水人烹饪蝉的做法一般有红烧、油炸等,别具风味。吃蝉时先掐去头尾、四肢,仅留肚子上的一小块肉。丽水,古称处州,甚至有人戏称“日啖金蝉三两斤,不辞长作处州人”。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蝉是一种有趣又长寿的昆虫。蝉的一生经历蝉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从地下到天空,循环往复:首先雌雄交尾,树枝上产卵,结束一生→秋季幼蝉孵化→幼蝉爬到地上,挖洞钻入地下“隐居”→靠吸食树根汁液生存数年甚至十数年→夏季出洞,爬上树,雄蝉鸣叫求爱→“金蝉脱壳”羽化后再种族延续。“蝉联”一词就贴切地描述了蝉一生周而复始的特点。
蝉的别称有很多,《尔雅》中记为“蜩”,古称蛭蟟、蚱蝉等,现在俗称知了、爬猴、蝉龟等等。古往今来,不乏文人雅士以蝉为寄托,抒发情感。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确实,蝉十分契合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然而,蝉的拟人化在儒家道家的思想影响下,亦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形象。陆机的《寒蝉赋》中更是将蝉之德一五一十描述了出来:"夫头上有矮,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
智慧的古人发现了蝉也可以作为一种药材。《本草纲目》记录了蚱蝉、蝉花、蝉蜕这三种源于蝉的药材。
蚱蝉主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小儿惊哭不止”“妇人乳难,胞衣不出,能堕胎”等。
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
蝉蜕具有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疹出不畅;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蝉蜕作为常用中药,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广泛。
在中药饮片中,金蝉花是除了冬虫夏草外,另一种独特的虫菌共生物。金蝉花又称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棒束孢菌Isaria cicadae Miquel的孢梗束或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 Shing的干燥子座及所寄生蚱蝉Cryptotympana pastulata (Fabricius)、山蝉Cicada flammateDist、鸣蝉Oncotympana maculaticollis Motsch、竹蝉Platylomia pieli koto若虫而形成的干燥复合体。金蝉花具有散风热、镇惊、明目之功效,主治惊痫、心悸、小儿夜啼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蝉花具有抗惊厥、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降糖、改善肾功能等药理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糖、核苷、甘露醇、麦角甾醇等。金蝉花初春采收,根据药农的经验,在蝉经常出现的树下或竹林中,若发现地上有指头般大小的孔洞,洞口堆有泥土时,其中多半有蝉花。蝉花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一般生长在针阔叶混交林的缓坡或低洼地带。在浙江地势平缓,土质疏松,湿度较大的地区,一般均能采到蝉花标本。反之,坡度较陡,土壤板结,就很少有蝉花的发现。蝉花作为一种虫生真菌,它的形成与其居群所生存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虫生真菌/土壤”的微生态系统中,细菌群落具有丰富多样性,并承担着丰富的功能。细菌可能参与了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为蝉花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如今蝉花已可以人工培养,加强蝉花菌群的研究,可为仿生态栽培技术和土壤物质循环提供生态依据。
金蝉花具有补益作用,但过敏体质及孕妇还是要慎用,需要使用请咨询医生或中药师。
三伏已过,“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鸣不仅是夏天的特色,秋天还有寒蝉,炸一盘金蝉,等待凉风。当蝉鸣被秋风吹散,就是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了吧。
来源:中药房 作者:汤晗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