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PTSD” “周期性自我怀疑”“失业焦虑症”一切的根源就是那一句萦绕耳边久久不散的回响“杀死那个医疗投资人”。
来源:数星星的星哥
小王是一个入行多年的医疗投资人,最近他感到了“精神内耗”
经过自我诊断,他怀疑自己患上了:
“集采PTSD” “周期性自我怀疑”“失业焦虑症”
一切的根源就是那一句萦绕耳边久久不散的回响
“杀死那个医疗投资人”
01 新老投资经理的区别
周一,小王一来公司,发现隔壁的卡座上坐了一个陌生的面孔,那个卡座本来是属于TMT组老孔的,自从去年中概股暴跌之后,老孔就消失了。
陌生的面孔抬起头,友好地跟小王打招呼:“我是小A,是刚来的新同事,华清大学材料学博士刚毕业,主要看新能源方向”
小王敷衍地打了个招呼,此时的他,脑袋里装了一箩筐的问号:
“一会儿的周例会说什么,明天的募资路演LP问什么,后天的项目评审别忘了,还有个董事会要去,额,XX项目出了点问题怎么做投后”。
小王点亮了电脑屏幕,上面投射了一行字《XX生物项目投资建议书》。
小王拿起刚买的椰云拿铁抿了一口,新来的博士还在跟每一个路过的同事亲切的打着招呼,小王看着他的背景恍惚中越来越像很多年前的自己。
如何一眼看出新入行的萌新投资经理:
萌新投资经理眼睛里总是充满了光,憧憬着自己会成为下一个VC大佬。
浸淫多年的老投资经理经常眼神涣散,他总是喃喃着,不出问题就好,就好。
02 集采PTSD
这几年,医疗行业的投资逻辑被“集采”进行了反复的蹂躏:
以前大家以为只有仿制药会被集采,
没想到生物药也被集采了;
以前大家认为专用设备不会被集采,
结果化学发光被集采了;
以前大家认为独家产品不会被集采,
结果生长激素被集采了;
以前大家认为非医保产品不会被集采,
结果种植牙被集采。
当然有些产品被集采对于企业来说是毁灭性打击;有些产品被集采对于企业来说是则是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特别是那些在大家预期之外的集采产品。
由此,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在单一支付方的医保“没钱了”这个大的共识下,医疗相关行业增长的逻辑在哪儿呢?
下班回家的路上,小王百无聊赖地刷起了手机,朋友圈一个惊悚的标题映入了眼帘,吓得小王一个激灵:《国家医保局: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医保***》
创新医疗器械也要集采了嘛!
定睛一看,不是,标题全文是《国家医保局: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医保统一支付,鼓励创新》
小王平复了下心情,他怀疑自己可能患上了“集采PTSD”,典型症状有三个:
一看到医保就联想起集采?
一看到产品管线就想问集采了怎么办?
天天想还有啥产品不会被集采。
03 到底做不做新冠相关业务?
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20年之后的医疗项目只有两种,新冠相关业务和新冠不相关业务。
他们的日常交流是这样的。
小王:你去年做了新冠相关业务嘛?
创始人A:没做,我们不做投机的生意。
小王:身为一个IVD企业,你居然没做新冠相关业务?是不是团队有问题,不会抓市场机会?你知道XX去年做了多少收入嘛?
创始人A:。。。。。。。。
小王:你去年做了新冠相关业务嘛?
创始人B:我们做了很多,去年收入里面80%都是新冠相关的。
小王:你们目前的收入高度依赖新冠相关业务,未来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会影响原有业务的发展?
创始人B:。。。。。。。。
小王:那我们谈谈估值吧,新冠业务收入我倾向于是偶发性业务,不能给予太高的估值,所以我认为公司的合理估值应当在XX到XX之间。
创始人B:我们新冠业务还是挺赚钱的,也不是说一定要来融资,您给的这个估值我们无法接受。
现在,每天,小王都会陷入周期性的自我怀疑:
新冠业务到底要不要做呢?
新冠业务到底该不该给估值呢?
现在也就做新冠业务的企业还有增长了,不投他们还能投啥呢?
04 为啥不在二级市场买
终于,小王的XX生物项目历经无数坎坷,终于被安排上投决会了。
作为公司这半年上投决会为数不多的医药项目,今天的投决会意外的来了很多旁听的同事。
小王为这个项目做的准备也是非常充分的:
“这个创始团队来源于辉瑞XX团队,在XX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研发经验”。
“这个技术是具有颠覆性的,属于第三代XX技术,比上一代XX技术有绝对的优势”。
“这个药已经开始做IIa期,一期是在XX医院做的临床,安全性数据非常好”。
“公司的管线非常丰富,除了这个核心产品之外,围绕着XX技术平台还布局了一系列产品”。
“这个公司,我已经跟踪了2年,20年市场非常热的时候,估值到XX亿,当时额度非常难抢”。
“这次的投前估值是按照上一轮的投后,但是公司的核心管线相比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说这个估值是非常划算的,而且公司有两年内IPO的计划”。
气氛也确实被小王调动起来了,仿佛这个项目现在没投,就是错过了一个未来的独角兽。
委员会纷纷点头,小王心中暗喜,投决会这把,不能是说万无一失吧,也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终于,经过了四个小时的鏖战,天色已晚,主持人打算宣布会议结束。
然而,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出了意外。
一个悠悠的声音从会议室的角落传来,是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年轻风控。
“我想问下王总,我知道您推荐的这家企业在美股有个对标公司,市值只有X美元了,比您这家A轮的估值还要低,请问我们这个企业上市之后能赚钱嘛?”
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一下投向了小王。
情急之下,小王差点脱口而出:
“我大中华,自有国情在此”。
05 今年投医疗,明年投简历
终于,项目还是有惊无险的过会了。
毕竟,医疗行业是个需要“长期主义”的行业,投委会还是非常理解的。
今晚,有个同行的聚会,对于投资人来说,经常参加下同行的聚会还是有一定必要的,因为除了吐槽,还能听到很多有意思的八卦,比方说哪个同行又投了啥独角兽,哪个同行又踩了雷,哪个同行靠炒币发了家,哪个同行又有桃色新闻了,还有哪个不靠谱的创始人又买了跑车。
今晚的聚会有些许的不同
有几个过去在“TMT”“新消费”“教培”领域投出了独角兽的同行已经不知所踪。
少数夸夸其谈的是那几个专注”新能源“”半导体“等硬科技的同行,他们眉飞色舞的分析着俄乌局势和台海局势对绿电和半导体行业的正面促进作用,头顶上仿佛已经散发着财富自由的光芒。
沉默的是大多数,有些人静静地听着硬科技投资人的高谈阔论,更多的则是默默低头吃着饭,小王也属于后者中的一个。
突然,一个脑袋凑了过来
原来是小B
小B:“听说你最近还在投医疗?”
小王:“虽然医疗行业短期遇到了点困难,我还是长期看好医疗行业的”。
小B:“你没听说过一句话嘛,今年投医疗,明年投简历”。
小王:“那B总有何高见”。
小B:“你看我,前年投芯片,去年投医疗,今年投新能源,每一波都抓住了风口,作为投资人,要想活得久,就得随时改变打法”。
06 短期困难与长期看好
这天,小王对着电脑屏幕发了大半天的呆之后,想提前出去“透透气”。
没想到在电梯里遇到了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板,
这两年老板的脸上也是爬满了风霜的痕迹。
还没等小王开口,老板倒是先发话了:
”小王啊,你搞的这个医疗项目,早期项目退不出,后期项目不赚钱。你看隔壁新能源组,推的那个XXX项目,估值一年都翻了十倍了”。
小王涨红了脸,喃喃道:
“硅片不能当药吃,虽然医疗行业短期遇到了点困难,我还是长期看好医疗行业的”
老板,哈哈一笑:
“隔壁新能源组最近在扩招,之前看消费的同事都转过去了?要不你短期就考虑下?”
小王瞬间凌乱了,张嘴还想辩解些什么
叮咚,电梯到了,老板飘然而去,只留下了原地继续凌乱的小王。
此时他的脑海里只剩下了一句话”杀死那个医疗投资人“。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