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特灵派特生物科普|如何减少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
宫颈锥切术是目前妇产科临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标准术式,因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操作简便、技术成熟而广受推崇。然而,宫颈锥切后宫颈病变切缘呈阳性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成为CIN持续、复发甚至加快发展的危险因素。有专家指出,宫颈上皮内瘤变经锥切治疗后如果切缘呈阳性,CIN复发的相对危险度是切缘阴性者的5.47倍,发展到CINⅡ及以上的相对危险度是切缘阴性者的6.09倍,患者患宫颈浸润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群的10倍。
宫颈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因素,由于宫颈锥切术并不能将子宫颈完全切除,故锥切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将病灶完全切除,有一定病灶残留的可能,因此就会存在阳性切缘的可能,有一定的切缘阳性率。
CINⅡ伴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也是导致宫颈锥切术后宫颈切缘呈阳性的原因之一。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PV感染者中,46%~73%存在宫颈病变复发或病变残留。若宫颈锥切术后HPV呈阴性,则残留病变导致的复发风险可以忽略。
切缘状况评价被认为是预测病灶残留及日后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正视锥切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分析并寻求降低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切缘阳性的合理方法和思路,对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复发、避免加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治疗宫颈病变应有更大作为,在我国以含鸦胆子、苦参、金银花、大青叶、白花蛇舌草、露蜂房、蛇床子等中药为主的复方外用制剂已使用多年。研究显示其通过细胞毒性作用对HPV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尤其是苦参,其主要成分是苦参总碱,具有杀虫止痒、清热燥湿等方面的功能,对霉菌、滴虫等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尤其对阴道黏膜、宫颈起燥湿、清热以及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等方面的作用,能恢复女性阴道自洁系统,无耐药性。同时苦参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等作用。蛇床子本身有抗过敏作用,同时可以平衡肌痉挛,有效地预防各种病变的发生。鸦胆子的主要作用是去腐,可以实现对皮肤、粘膜的轻度剥落。沙棘籽油具有促进细胞再生和上皮组织愈合作用。沙棘多糖具有抗炎、增强免疫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香豆素有明显抗炎作用,沙棘黄酮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炎症。
中药组方有助于宫颈组织的修复,再生。局部大面积给药更有利于减少切缘阳性和复发风险。安全、温和的局部大面积给药是中药复方制剂较为明显的优势,药物用于整个宫颈,可以同步解决高危型HPV大面积感染、HPV亚临床病灶、CIN诊断治疗可能出现的遗漏,创伤小恢复快可减少病毒侵袭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