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工气候箱大概可以培育5000只蚊子,从卵到幼虫到蛹再到成虫 ,都可以在这个人工气候箱中完成。
◎ 科技日报记者 何沛苁
蚊子是传播疾病
特别是疟疾的重要媒介之一
现在我们防蚊、灭蚊的方法有很多
物理方法有蚊帐、防蚊服
化学方法有蚊香、蚊香液
但这些方法都不能一劳永逸完全消灭蚊子
而且长期使用菊酯类灭蚊产品
还存在一定的健康安全风险
那么
有没有更安全
更有效的灭蚊方法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昆虫微生物组学与应用研究组组长王关红
为你科普一下 戳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视频制作:李忠明
王关红说
目前实验室里比较前沿的两个技术
一个是用微生物对蚊子进行防控
另一个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防控蚊子
这两种方法都是用蚊子来防治蚊子
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可以说是自然界中
分布最为广泛的内共生菌之一
约60%的陆生节肢动物都会被这种细菌感染
大量释放被沃尔巴克氏菌感染的雄蚊
与野外未被感染的雌蚊交配后
可以使其后代无法正常产卵
或者卵无法正常发育为成虫
我国广州的“蚊子工厂” 放飞大量经过辐射+沃尔巴克氏菌感染
双重手段处理的雄蚊
实现了对实验区域内
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的
野生白纹伊蚊种群的清除
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基因编辑
扰乱蚊子本身的生理能力
从而达到灭蚊子的目的
例如通过基因改造
使雌蚊长出“胡须” 叮人时胡须顶着它就没法很好地吸血了
不能吸血也就没法产卵了
目前转基因蚊虫的释放仅在少数国家被允许
尤其是转基因技术中的基因驱动策略
其野外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评价
科研中,需要特别多的蚊子来做实验
那么,这些蚊子是从哪儿来的? 科学家是怎么养蚊子、喂蚊子的?
戳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视频制作: 李忠明
记者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
看到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几个“大冰箱” 王关红说
这不是冰箱
而是人工气候箱
为了验证蚊子防控的手段
需要养很多的蚊子
一个人工气候箱大概可以培育5000只蚊子
从卵到幼虫到蛹再到成虫
都可以在这个人工气候箱中完成
为了让雌蚊子产卵
科研人员还要定期给雌蚊子喂血
也就是让蚊子吸食麻醉后的小鼠
为了灭蚊 科学家们也是拼了!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沈唯(实习)
审核:张爽
终审:王婷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