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吸烟是可预防的最大单一死亡原因,它仍然是长寿不同趋势的主要解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可能是香港比HIC更优势的最重要解释。
问:世界上人口预期寿命最高的地方在哪?
答:中国香港
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统计数据,自2013年后,中国香港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香港男性预期寿命达到82.7岁,女性达到88.1岁。
在与18个高收入国家进行对比后,2021年11月10日,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在《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论文,剖析了香港居民长寿背后的因素,并称这对发展中及发达地区人口健康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一起看看中国香港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香港的流行病学转型发生在20世纪,当时死亡率的驱动因素已逐渐从传染病和婴儿死亡转向非传染性疾病和老年人死亡。
在21世紀,我們發現香港本地人目前比移民和高收入国家(HIC)的人活得更長,並表明長壽的增長可能是本土的,而不是進口的(所謂的健康移民效應)。因此,香港人民从政策干预中受益,通过适当的政策管理,这可以在其他地方复制。
作为迄今为止对香港长寿的最大和最全面的评估,香港生存优势的主要贡献者是高收入地区中心血管死亡率最低的地区。其他促成香港男性生存优势的因素包括高收入地区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这可能是由于香港拥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汽车拥有量低,饮酒和酒后驾车与许多高收入国家相比较低。
由于高人口密度和公共交通系统促进了香港汽车保有量低,这些发现与其他地方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更为相关。然而,这一发现也可以为其他地方的公共卫生战略提供信息,包括中国的城市地区,道路交通伤害是所有省份的十大死因之一。
香港妇女的癌症死亡率最低,特别是乳腺癌死亡率,尽管没有大规模筛查计划,这可能是由良好的行为模式(如低酒精和烟草消费)促成的。
然而,香港的生存优势已被肺炎及肝癌死亡率上升所部分抵销。高肝癌死亡率可归因于香港普遍存在的乙型肝炎感染,自1988年以来普遍引入新生儿疫苗接种后,该感染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下降。
香港肺炎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包括空气污染和其他主要原因(即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
我们认为,香港人口长寿的一个关键解释是预期寿命的两大驱动因素的独特结合:经济繁荣和成功的烟菌控制。
这种结合导致与贫困有关的疾病减少,同时抑制了高收入地区主要死因:心血管疾病的增加。香港的男女心血管死亡率低,而女性的癌症死亡率低,可能是由于香港的吸烟率是世界上吸烟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导致高收入区域吸烟死亡率最低。值得注意的是,挪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高等高等国家的吸烟率大幅下降,达到与香港相当的水平。尽管如此,他们的吸烟死亡率仍然大大高于香港,因为目前的模式是由20-30年前的吸烟趋势决定的。
HIC(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肥胖水平导致其心血管死亡率和预期寿命趋势的下降最近逆转。然而,肥胖可能只能部分解释死亡率的差异,因为香港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肥胖。此外,法国的肥胖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但却是HIC中心血管死亡率最令人担忧的趋势之一,这归因于法国男性和女性的吸烟率较高。
由于吸烟是可预防的最大单一死亡原因,它仍然是长寿不同趋势的主要解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可能是香港比HIC更优势的最重要解释。
烟草控制和交通安全对人口健康的贡献以前已有记录。然而,在世界许多地方,这些目标尚未全面实现,部分原因是优先事项相互竞争,执行不力。例如,中国和韩国的男性烟草使用率仍然很高,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男女烟草使用率都很高。
香港的做法可以作为快速发展和高收入经济体的路线图。特别是在烟草管制方面,香港自1970年代以来一直走在前列,是西太平洋地区首批引入烟草管制措施的政府之一。香港渐进、全面的烟草控制措施(如立法、税务、健康促进和教育)已成为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榜样。这些措施包括法定禁烟区、对卷烟征税、管制烟草制品的促销和包装以及戒烟服务。香港也是世界上首批全面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司法管辖区之一。香港的制度改革可以在其他地方类似地应用,包括建立一个反吸烟委员会(这是亚洲第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委员会),以及一个致力于协调、制定、实施和促进无烟政策的政府机构。
然而,以前的研究表明,对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因素以及人体测量学的调整对吸烟和死亡率的风险估计几乎没有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利用人口登记处和国际长期、前瞻性队列研究联盟与标准化协议以及与包括死亡登记处在内的常规数据源的联系,来比较预期寿命社会决定因素的贡献。
虽然预期寿命是衡量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世卫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完全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祉状态。香港是世界上工作时间最长、住房负担能力最低的地区,也是收入分配最不平等、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人可能活得最长,但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他们也报告了人生意义最低的地区,最近在重大抗议和社会动荡之后,他们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后遗症。因此,最大限度地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例如,烟草控制和事故预防)很重要,但显然不足以增强福祉的广泛定义。为了全面改善人口健康,公共政策应优先考虑健康预期寿命、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见解】护理对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度的借鉴
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健康的基本指标,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人口预期寿命要增长一岁,达到78.9岁。
结合我国香港地区的这篇最新研究报告,提示控烟、低吸烟率、心血管疾病的低死亡率、交通事故低死亡率是人口长寿的重要影响因素。
王辰院士控烟团队最新研究:超1.8亿烟民患有致死性慢病烟草依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烟草受害国,控制烟害刻不容缓。
近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在线发表了由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王辰院士、肖丹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李英华研究员团队完成的《我国烟草依赖的患病率与影响因素:基于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结果》。
该研究首次明确了我国烟草依赖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
王辰院士对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发布及解读:
第一,
2018年我国约有1.835亿吸烟者患有烟草依赖,其中1.775亿为男性;
第二,
在现在吸烟者中,烟草依赖的患病率高达49.7%,即近一半的吸烟者对烟草成瘾,且男女、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第三,
烟草依赖让戒烟成难题,患有烟草依赖的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低,非烟草成瘾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是烟草成瘾者的2.88 倍;
第四,
发布了我国首个“中国吸烟成瘾地图,体现了不同省份的烟草依赖患病率存在差异,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最低,青海、山东、江西、新疆等地最高。
因此,中国500余万的护士团队也要认识到“控烟”对于增进人口健康的重要影响,积极参与“控烟”健康管理。
有关心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治
2019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685/10万,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因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比例为80.7%。心脑血管病死亡以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为主;癌症死亡的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
慢性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聚焦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营养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严峻的防控形势,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广大的护士们也应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规划,每一名护士都应该是健康科普和管理员,积极参与加大疾病预防体系和能力建设,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推进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广大护理团队应以各级医院为主体,构建慢性病的预防,及住院治疗护理,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服务体系和模式,更好的促进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构建生命全周期、全方位服务体系中,在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不仅是疾病诊治护理,疾病预防,还有身心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社会生态健康等多个方面,护理团队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杨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