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依然认为,除了钱之外,新冠对整个行业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创新和促进,多的只是重复性的密集劳动,加速了内卷、淘汰。
新冠三年,防疫最好的手段依然是封控和核酸,只不过是越来越精准,越来越频繁。
前几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明确,没有发生疫情的地方,也要常态化核酸检测,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很显然,我们与核酸检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同行。
既然还要长期测核酸,是不是可以在试剂上多重检测,把其他呼吸道病毒也一起测了,发挥核酸检测价值最大化。
相比于过去的2年,最直观的感受是今年的疫情似乎来的更猛一些,从上海到各地的散发,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病毒越来越狡猾,我今年参与核酸检测的次数远远超过了前两年的总数。
作为核酸大国,常态化让我们拥有了新能源“绿码”,北上广深一般每48小时需要充一次,没疫情的地方最长的续航是120小时。
不管怎么说,数据对比,我们国家的防疫是做得是最好的。截止到目前,全球累计确诊超过了6亿,累计死亡649万人,每天依然数十万的新增。而我国,累计确诊和死亡人数都不高,确实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动态清零的政策下,大面积的核酸检测使得新冠病毒在我们的国土上将无处藏身,至少现阶段,我们不会与病毒共存。
但是狡猾的病毒也不会突然消失,毕竟国外都躺平了,依然在努力培养变异的毒株。
那我们就只能与核酸共存,维护着当下最好的防控局面。
有朋友问我,抗原检测会常态化吗?其实很多有疫情的地方都实行的是双检。西藏、海南、贵阳疫情期间都有开展抗原检测。不过,在清零的目标下,抗原是不可能替代核酸的,也不可能唱主角。
或许在以后,病毒破坏力进一步衰减,不大面积测核酸了,抗原能作为缓冲的自我检测手段,有症状后自己鉴别,吃药后自测是否好转。
作为从事IVD产业研究的从业者,也亲眼看到大面积核酸检测造富了相关IVD企业,从年报可以看到,受益新冠检测的刚需,大批的上市公司业绩节节攀升。尽管国家不断地集采降低新冠检测的费用,但是架不住量大,每一个静默城市的反复筛查,都是千万级别的检测量。
我之前有写过一个文章,新冠透支了IVD。到现在依然认为,除了钱之外,新冠对整个行业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创新和促进,多的只是重复性的密集劳动,加速了内卷、淘汰。
疫情冲击之下,百业受损。排队2小时,采样5秒钟,对整个社会而言全是损耗,没有任何赢家。
我们似乎对病毒已经不再恐惧,开始恐惧未来。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