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学养精深,历练丰厚,深通医理,率先提出“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的精辟见解,明确指出“病灶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治病应该治原因而不是治结果。现代医学专门在人体某部位查找病灶并加以切除的疗法乃是方向性的错误”。
编者按
潘德孚(1935–2016),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我今妙用阳和汤
中华养生保健(2010年04期)
治疗阳虚失眠症
中医汤方的名称,有的就是定义。定义的意思就是用最少数的字,表达这个词的全部意义。阳和汤只有三个字,表达什么意义呢?
中医治病讲阴阳平衡。阳和,就是用阳气来讲和。生了病,阳气不足,阴寒就盛起来了,叫做阴盛阳衰,变生出很多疾病。但没有阴气也不行,因此,就必须增加阳气来和解,不能一味来助阳。这说明药方是热性的,又是温和的。可以用来补阳,又不会伤阴(也就是不会干燥生火),这就叫阴阳平衡。
一天,我的一陈姓朋友找我治疗,诉说自己失眠很久,很怕冷,服热性的药不行,会牙龈出血。服一些安神镇静的方子,一点效果也没有。那时候天气并不冷。他觉得自己衣服也穿得暖暖的,比别人都多,冷得却牙齿打战,四肢都发僵,按之确实凉手。被盖上很厚,也没有用,因为这冷好像是骨头里发出来的。看他的脸,长着一个黑眼圈,是失眠久了,微循环障碍;熬夜通宵的人常有的。我给他处方用阳和汤加活血药。服五帖后,他才觉得有一点好转——怕冷减轻,睡眠稍好。他有了信心,继续服了二三十帖,大有改善。
《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指的是阴液平和,充足;阳秘,指的是阳气紧密、运行有力,血液就不会停滞。现在患者表现的是怕冷,证明阳气不紧密,才会失眠。血液停滞在微细的血管里,表现在脸上,就见到眼圈瘀黑。阳和汤温阳,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两者合用,故能治失眠。
治疗夜半骨痛症
阳和汤是古人的验方,只有6种中药(鹿角胶、炮姜、麻黄、白芥子、炮山甲、熟地黄),它专治阳衰阴盛之症。
怎么诊断阳衰阴盛呢?疼痛发于夜间,阴寒最盛的时候;疼痛遇寒冷而发;疼痛发时自觉冷痛彻骨;肿块不红、不热而肿硬……等等。患者平时都很怕冷,喜欢温热。
我的姐姐是同济医科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一天来电话要求我给开张药方,说是每天半夜里,骨骼疼痛好几个小时,白天如常。据说有个医生认为是缺钙,骨质疏松。现在全家都在吃美国进口的钙片。但是她已经吃了多年的钙片,骨头疼痛照常发作。
姐姐叫我处方,我的判断是:下半夜阴气最盛的时候发痛,属阳虚证,用阳和汤。姐姐服了五剂,痊愈了。
骨密度降低是一种正常的老年生理退化现象,不会产生疼痛。何况,这种疼痛白天不发生,半夜要发生,骨密度解释不了。人从30岁开始,就会发生骨质流失,每年按1~1.2%减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产生丝毫疼痛。姐姐已经78岁了,骨质疏松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怎么能说缺钙导致疼痛呢?
中医处方的根据是阴阳辨证,下半夜是阴寒鼎盛的时候,人体如果阳气虚衰,骨痛就会发作。随着时间流走,阳气逐渐旺盛,骨疼也就逐渐消失。《内经》说:“寒胜则痛。”因此,可用阳和汤治疗。
治疗髋骨天冷疼痛症
最近,我在市中医药学会门诊部碰到一位只有37岁的男子,诉说自己这七八年来,每到天冷,就会发股骨疼痛。每次发作,痛势很剧烈,卧床不起,动一动,痛连骨髓,连小便也得躺着。这几年来到处求医,看过很多医院、医生。
像这样怕冷喜热的疾病,就是阳气不足。但年轻人给他用热性的药物补阳,就容易引起阴虚火旺症。我也给开了阳和汤,加用了北京同仁堂产的大活络丸,先后诊治了七八次。今年最冷的那天,他说发了一点痛,心里害怕,只恐又要发,但一闪而过,没见发作。
阳和汤这张方里有很多温热的药物,为什么温热而不生火?因为方中施用了大剂量的熟地黄。熟地黄补肾养血滋阴,把方中所有的热性药中和了。金元四大家中有个张景岳,绰号叫张熟地,最善用熟地黄。他创了一张方叫金水六君丸,其中就有大剂量的熟地黄。曾有很多医家认为大剂量的熟地黄太滋腻,不宜痰多的人。然而,我曾用此方治哮喘咳嗽,痰多喉鸣,效果很好。但患者必须有极度怕冷,寒自内发的症状。寒自内发就是给医生证明患者肾中阳气不足,虽然痰多也不碍事。
| 作者简介 |
潘德孚(1935–2016),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1935年出生于温州,1960年自学中医,先后师从温州名老中医方鼎如、胡天游、谷振声三位中医名家,专于学,勤于医,敏悟慧思,术业日精,尽得诸师之所长。行医50年,活人无数,悟道有成。1983年退职开设温州市潘德孚中医诊所。
2000年最先觉察到医疗市场化导致腐败后患,挺身发表了《医疗腐败的根源探讨》。同时总结一生临床心悟,著成《潘德孚医话》《治病的常识》等书,质疑西医理论,反击中医伪科学论。由于临床疗效卓著,《温州日报》为之特辟的专栏上发表了《中医小故事》50余篇,深受群众欢迎。近年出版《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浙江科技出版社版),汇集了许多临证小故事,阐明医生临床的任务不是卖药,而是要“帮助病人策划一场战胜疾病的战争”,因为,只有病人自己,才能战胜疾病。
潘老学养精深,历练丰厚,深通医理,率先提出“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的精辟见解,明确指出“病灶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治病应该治原因而不是治结果。现代医学专门在人体某部位查找病灶并加以切除的疗法乃是方向性的错误”。
| 主编简介 |
高浩宇,中医师,字履冰,潘德孚生命健康医学研究院院长,第四届生命健康医学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针灸教育分会理事,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会员。主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7篇。
自幼学医,医术传承于浙江温州名医潘德孚老先生,八年来,先后于北大医学部、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中医与针灸,现从事癌症、白血病的治疗研究。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
编辑整理:微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