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高血压?
在我国,每3-4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而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攒了大量防治高血压的宝贵经验。
2022年的10月8日是全国第25个高血压日,为此,我们邀请到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高血压科负责人郭泉滢,为我们讲述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中医如何定义高血压?
据郭泉滢主任介绍,在中医的古籍文献中没有高血压的命名,也无“血压”的概念。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病名,但没有这个病名并不等于说中医学对高血压丝毫没有认识。事实上,与高血压有关的各种临床症状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在中医学文献中均有记载。
最早记载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的《周礼》,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春时有痛疾首”,其中“疾首”即指头部的疾病,为头痛、头晕之类的病证,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高血压的最早记载。
在先秦时期也有“瞀病”、“眩冒”之称,是指头目眩晕病症,至隋唐时期已出现关于眩晕的专论。
《黄帝内经》首开眩晕病因、病位论述之先河,认为眩晕病位在肝,与外感邪气、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在书中记载的“眩冒”、 “目眩”、“眩仆”等不同的名称,即类似于现今的高血压。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如“冒眩”、“目瞑”、“眩运”、“眩晕”、“肝风”等病名均是对高血压的描述。
王清海教授根据《灵枢》中有言:“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在中医“血脉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性的提出“脉胀”作为高血压中医病名。
综合以上所论述的病名,现代的高血压主要可以归属为“眩晕”、“头痛”、“风眩”、“肝风”、“脉胀”等中医病名的范畴。
中医如何描述高血压症状?
郭泉滢主任表示,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和表现进行辨证。高血压的症状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头晕、头痛、头胀、心烦、易怒、目眩、耳鸣、不寐等,多数临床医家多根据临床症状将高血压的中医病名归属为“头痛”、“眩晕”、“风眩”、“肝风”等范畴。可以说高血压的主要临床症候、病程和转归,及其并发症,均可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其中“眩晕”、“头痛”两个病名较为公认。
中医诊断和描述高血压主要侧重于疾病的症状和外在表现,而现代医学的高血压则更加注重血压值的本身,以及高血压所带来的心脑肾及眼底的损害。
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有何不同?
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注重的是血压数值的下降,以及高血压并发心脑肾及眼底病变的延缓发展,对症状的改善并不是很明显;中医则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更加重视患者症状的改善,以及患者整体的调理,使其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
中医治疗高血压有何优势?
郭泉滢主任表示,中医治疗高血压相比西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改善生活质量:西医降压作用快捷,但对于症状改善不是很明显。中医治疗高血压,可以兼顾人体整体内环境的变化,降低血压缓慢,但是症状改善明显,更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2、降压平稳和缓:西药治疗高血压常会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特别是早期或老年高血压,用药后血压可能会降得很低,减少用药量或服药次数,血压又很快升高。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西药联合治疗,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
3、具有多靶点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中含有活性组分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而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4、保护靶器官:治疗高血压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西药的副作用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
5、体现预防和治未病思想:在预防高血压的认识方面中西医观点是一致的, 但中医药在这方面相对西医学更具优势。在早期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中医的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把握机体偏性、病机特点, 积极应用中医药疗法, 加强综合防治, 往往疗效会更好。
6、与西药合用“减毒增效”:西医降压药不仅有禁忌证,且长期服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者说毒副作用。加用中药后,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减少或者避免西医的毒副作用,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另外中药既有近期降压疗效,又有远期降压作用,血压控制会更平稳。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不仅治疗升高的血压值,还要调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促使整体的康复。郭泉滢主任表示,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大致有以下四个方法:
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这是治疗高血压的总的治疗原则,在临床要根据高血压发病的不同阶段分期辨证,并选择相应的方法治疗。
二、区别高血压的标本缓急: 在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析时,多以阳亢为标,阴虚为本,但其病程的演变一般是阳亢与阴虚同时出现,病程期间还会有夹风,夹痰,夹郁等兼症相伴随,所以在治疗时应分清标本缓急。
三、个体化治疗和整体观念: 中医治疗高血压在辨证时要考虑到患者自身的工作、生活环境,生活和居住习惯,季节、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既有整体观念,又做到了个体化的治疗。
四、体现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调理,情志、饮食、护理等综合因素考虑在内,患者自身恢复到阴阳平和的状态,就会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当然患者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不要立刻停用西药,应该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变而逐步调整西药降压药的用量。
什么是中医“非药物治疗”?
据郭泉滢主任介绍,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目前方法很多:如饮食调理,食物调养等;传统的外治法,也有很多,如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刺络放血、艾灸等,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使用颈五线五联疗法治疗颈源型高血压、铺药灸和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八髎灸和耳穴压豆治疗更年期相关性高血压、针灸和耳针治疗焦虑相关性高血压等,另外还有拔罐、穴位贴敷、脐疗、足浴、熏洗、药枕等,我们科开展的降压操和易筋经等健身项目也有利于降压;
中医有哪些治疗高血压的方子?
郭泉滢主任说,方剂是治疗手段,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方剂有很多,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汤、天钩六叶汤等等,还有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方子理中降压汤、通络减肥降压方等,但是这些方剂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能自行或者随便使用。
如何预防高血压?
首先,高血压患者要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尽早规范的治疗,使其血压达标,以预防心、脑、肾和眼底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一定要坚持非药物疗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第三,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最终达到降压要达标的目的;
第四,控制心血管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
第五,定期在家庭或者是诊室测量血压,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健康教育知识,抵制非科学、伪科学的宣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