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北京数据证实:急救绿道平台助力院前院内实现协同救
近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北京急救中心作为完成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通过分析北京市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应用急救绿道智能支持平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流程管理历史数据为基础的一项观察性研究,顺利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发表。
摘要
01、究目的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急诊服务利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城乡差异。
02、研究方法
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各急诊科AIS病历资料,描述了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的利用情况,通过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探讨了EMS使用的相关因素,并在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了比较。
03、研究结果
共纳入24296例AIS患者,其中11190例(46.1%)经EMS送往医院。城市地区EMS使用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53.6% vs 34.4%, P<0.001)。2018 - 2021年,EMS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趋势p值<0.001),农村地区的年均增长率(12.6%)高于城市(6.4%)。与EMS使用率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OR: 1.20 / 每增加十岁,95% CI: 1.17-1.23)、NIHSS评分、非工作时间到达医院(OR: 1.32, 95% CI: 1.23-1.37)、三级医院治疗(OR: 1.75, 95% CI: 1.60-1.92)、有共病如冠状动脉疾病(OR: 1.15, 95% CI: 1.17-1.24)、房颤(OR: 1.56, 95% CI: 1.41-1.73)、既往卒中(OR: 0.84, 95% CI: 0.78-0.90)或血脂异常(OR: 0.78, 95% CI: 0.71-0.85)。04研究结论
北京地区AIS患者EMS使用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并揭示了相关因素。加强教育计划和EMS的可及性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和地区。
对该领域的贡献
建议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作后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S),以提高及时治疗的概率。许多研究表明,中国脑卒中管理的主要挑战是院前延误和相对较低的溶栓率,而EMS的主要好处是更快的分诊和较高的溶栓率。
为了减轻中国的脑卒中负担,监测院前急救的使用和应对模式的变化是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都应提供这种适当的救治。自2018年1月以来,北京实施了一项旨在简化院前和卒中中心AIS救治流程的计划(北京市行政主导的“三个一工程”:一个绿色通道、一个管理工具、全市统一推进,自2018 年 1 月开始全市有救治能力的医疗单位(89 家)及北京急救中心和 999 北京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开始使用“急救绿道”平台作为急救绿道和数据采集质控平台。)。
基于4年的观察,我们描述了EMS利用的模式,识别了其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城乡差异。根据24000多份AIS治疗记录,近一半的患者使用EMS,城市地区的比例更高。高龄、更严重的中风、非工作时间到达医院、在三级医院接受治疗、有冠状动脉疾病、房颤、既往卒中或血脂异常等共病与EMS的使用有关。除性别、下班时间到达、是否有HF/CS/CVD和在三级医院治疗外,城乡地区的相关因素相似。本研究显示北京地区AIS患者EMS使用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并揭示了几个相关因素。加强教育计划和医疗EMS的可及性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高危个人和地区。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和研究人群
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观察性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急救数据库[17]。数据库保存了北京市EMS系统和二、三级医院急诊科几种疾病(急性卒中、胸痛、损伤、妇科急症)的医疗信息记录。该前瞻性注册库于2018年1月建立,并自实时更新至今[16]。对急性脑卒中,纳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的《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FATMS)》(图1和补充表1)中符合AIS急性救治条件的74家医院(图1和补充表1),对患者均采用标准平台进行记录。所有中心的急救人员、医生和护士都接受了培训,以便利用平台(急救绿道智能支持平台)简化AIS紧急管理流程。对于救护车运送的病人,一旦急救人员发现疑似AIS病人,将预先通知最近的合格医院,为即将到来的病人开辟一条快速通道。在运输过程中,医护人员在平台上启动了病人的记录。对于自己到达医院的病人,急诊科的护士会通知AIS治疗团队并在平台上直接开始记录[16]。发病4.5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患者记录保存在数据库中。主要变量包括人口学信息、共病、交通方式、治疗方式、出院诊断、医院信息等。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原发性AIS患者。剔除住院卒中和转院患者后,共纳入24296例AIS患者。
图1:北京市74家纳入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FATMS)的医院
研究结果
AIS患者的特点
共有24296例AIS患者被分析,平均年龄65.6岁(SD: 12.8),男性占68.4%。平均基线NIHSS评分为7.9 (SD: 6.9)。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血管相关的合并症。五分之二的患者是在晚上6点到早上8点之间到达医院的,四分之一的患者是在周末到达的。患者的特点见表1。城市和农村分别有14766名(60.8%)和9530名(39.2%)患者接受治疗。城市地区的患者年龄更大,NIHSS评分更高,更有可能出现脸下垂或说话含糊,在非工作时间到达医院,有合并症,并在三级医院治疗(表1)。
表1:AIS患者的特点
EMS利用率
在所有AIS患者中,11190例(46.1%)通过EMS送往医院,城市使用EMS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53.6% vs 34.4%, P<0.001)。从2018年到2021年,这两个地区的EMS利用率都在增加(P值均为趋势值<0.001),其中城市地区的使用率每年都更高(图2)。农村地区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城市地区(12.6% vs 6.4%, P<0.001)。除在二级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外,具有不同特征的患者在城市地区使用EMS的比例较高(表2)。
与非EMS组相比,EMS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多,病情较重,多合并症,更容易接受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60分钟的静脉溶栓治疗(补充表2)。
图2:2018-2021年北京市AIS患者EMS使用率占比
表2:不同特征AIS患者EMS使用率百分比
与EMS利用率相关的因素
与EMS使用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较大(OR: 1.20 / 10岁增加,95% CI: 1.17-1.23),较高的基线NIHSS评分,非工作时间到达(OR: 1.30, 95% CI: 1.23-1.37),在三级医院治疗(OR: 1.75, 95% CI: 1.60-1.92),并有共病,如冠状动脉疾病(OR: 1.15, 95% CI: 1.07-1.24)和房颤(OR: 1.56, 95% CI: 1.41-1.73)。与未使用EMS相关的因素包括既往卒中(OR: 0.84, 95% CI: 0.78-0.90)或血脂异常(OR: 0.78, 95% CI: 0.71-0.85)。
当进一步按地区分层时,与EMS使用相关的因素在农村和城市地区相似,除了性别、非工作时间到达、拥有HF/CS/CVD和在三级医院治疗(表3)。性别与EMS使用之间的关联仅在城市地区观察到,而在农村地区没有观察到。HF/CS/CVD与EMS使用趋势仅在农村地区显著,在城市地区不显著,而三级医院EMS使用与治疗之间的相关性仅在城市地区显著。城市地区的EMS利用与非小时到达之间的关联强于农村地区。在敏感性分析中,增加年份作为调整变量时,结果相似(补充表3)。
表3:与EMS利用率有关的因素
研究结论:
本研究显示北京地区AIS患者EMS使用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与EMS使用相关的几个因素包括年龄较大、较严重的中风、首次中风、有房颤或冠状动脉疾病、非工作时间到医院、在三级医院治疗和生活在城市社区。加强教育项目和提高EMS可及性仍然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高风险群体和地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