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和目标已基本确定。
此刻 , 我国医疗设备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利润总额、工业产值等各个方面不断跨越提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产业体系。 在政策 助力和 加持下,国产替代的趋势已不可逆,未来会有更多中高端领域被攻坚和突围。
01
多项政策暖风送达,医疗设备采购风潮将至
据 新华社 消息 , 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部署了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拓展就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 。
会议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要实施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期限截至今年12月31日。这普惠公平、高效直达。
一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在今年四季度购置设备的支出,允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且地方和中央财政进一步予以支持。
二是在今 年第四季度,对现行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统一提高扣除比例到100%,鼓励改造和更新设备。
三是对企业出资科研机构等基础研究支出,允许税前全额扣除并加计扣除。
会议还着重强调:基础设施等事关发展和民生,投资空间大,要继续用好专项债补短板。会议决定,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70%各地留用,30%中央财政统筹分配并向成熟项目多的地区倾斜。各地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央行9月28日发布公告指出,人民 银行 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 利率 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目前这项利好政策已经推向了医疗设备板块。
据证券时报网、中新经纬消息: 国家卫建委近日发布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
政策要求2022年12月31日前签订贷款协议且支付设备采购首批贷款(不低于总货值的20%)的贷款主体可自主向贷款金融机构申请贴息贷款。 据悉,政策将面向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需求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和民营医院, 使用方向主要是开展诊 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 等医疗设备购置。 另有知情人士分析指出:“此项要求将涉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由医院与指定银行协商贷款方案。有全面放开始的趋势,或将要求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相关资金需要转化成实物投资,目前具体的细节正在商讨中,行业中多人预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是设备采购的高峰期,产业采购将加速放量”。
实际上,目前国内多地卫健委均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对各级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民营医院开展摸底调研,了解购置医疗设备需求,汇总填报需求情况表。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 国家通过相关的政策调整,可以极大的促进并且激发国内医疗设备采购市场的积极性,部分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将大增。以往基层医疗设备在满足诊疗需求上常常出现短板,许多医疗设备功能老旧,本次政策可能会让这一部分市场最先得到改善。 “利好政策也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体现,业内较为看好国产设备采购。目前,各地方对国产器械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力图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国产替代。医疗设备、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正在加大力度解决,在此之下,医疗设备市场迎来千亿机会。”一位投资人分析。
02 多地支持国产采购,影像设备为何热度最高?
随着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和目标已基本确定。
有分析指出“这其中,国产的角色和比重将是关键词,这已经体现在了多地医疗机构的通知里”。
8月,北方某知名大三甲发布招标公告,采购共2300万的高端医疗设备,标注拒绝进口,该预算主要用于采购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
9月,知名肿瘤医院5000万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布,国产企业成功拿下该院CT、MRI采购大单。今年上半年,一地区卫生健康局2022年区卫生系统医疗设备采购中,8项公告的采购预算总额6000万元,全部采购国产设备。 可以看到,顶级大三甲对于国产设备的倾斜,正在一步步加强。而这其中为何影像设备最受青睐? 一方面,国内影像领域的发展已经纳入顶层设计。《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要求重点发展诊断检验设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断装备等领域。
在装备上,要促进影像诊断装备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化、诊疗一体化发展。 另一方面,国内头部企业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供应链水平已经可以和进口器械比肩并跑。彼时,我国相比于美日欧等国,医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许多产品的研发还处于起步或攻坚阶段。
但多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拉动、企业深耕医械不断探索,部分细分方向已经取得一定突破。 如在中国医械行业深耕多年,沉淀下来的老牌企业迈瑞、东软、蓝影、汕超等,他们在超声诊断、放射影像、5G智慧影像信息解决方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设备在智能化、精准化与远程化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不仅如此,他们还联合行业学会、高等院校等,在技术创新之外,积极参与设备应用标准制定和推广。如乳腺行业标杆的蓝影,曾与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等,联合制定“中国乳腺数字X线摄影规范化成像新指南”。
此刻,全国各地大型公立医院掀起了新改扩建浪潮,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智慧医院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都要求医疗机构亟需提升医疗器械的配置水平。 在此之下,我国的医疗装备产业正面临难得的技术赶超和升级发展的“窗口期”,发展进入快速超车阶段。需要承认的是,在迈瑞、东软、蓝影等国产头部企业创新带动之下,国产替代的趋势已经不可逆,未来这些国产企业还会有哪些走在前端的技术成果?时间将给出准确的答案。
- END -
参考文献与引用:
https://finance.sina.cn/2022-09-29/detail-imqqsmrp0911447.d.html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