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不同治疗方案下PC患者6年的QoL与功能结局可为新诊断的、局限性PC患者及其主治医生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导读
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PC)的患者,根治性治疗方案似乎能带来比等待观察或主动监测等局部治疗方案更好的肿瘤学结局,但两者的疾病特异性存活率相似。为了权衡患者的肿瘤学结局与生活质量(QoL),作出明智的、共同的治疗决策,临床医生需要了解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性、泌尿和排便功能及QoL的影响。
研究背景
这项研究分析了在ProtecT试验中接受治疗>6年(治疗方案由随机分配或自身选择)的患者报告结局测评量表(PROMs)数据,旨在调查局限性PC治疗后患者的QoL、功能结局及长期副作用的状况,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研究设计
在ProtecT试验中,来自英国9个医疗中心、年龄为50~69岁、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活检确诊的局限性PC患者,被随机分配(或自身选择)接受3种治疗方案中的1种。2565例患者中,1135例患者接受了主动监测(AM),750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603例患者接受了外照射治疗(EBRT)+雄激素剥夺治疗(ADT),77例患者选择接受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BT)。基于初始治疗分配,对6年内患者的PROMs年度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后续治疗进行审查。使用倾向性评分对基线特征进行处理,然后纳入混合效应模型。
研究结果
不同治疗方案在6年内对PC患者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基线时,所有治疗组之间患者的基线特征、功能特征和症状无明显差异。随着时间的增长,AM组患者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逐渐下降。从基线至第6年,AM组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从35%增加至53%,夜尿症发生率从20%增加至38%。患者的功能状况在RP术后即可出现受损,且持续时间>6年(勃起功能障碍影响着RP术后95%的患者,在6年后这一比例仍高达85%),与之相比,EBRT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9%,在6年后为74%。RP术后,36%的患者出现漏尿(至少1天/次),20%的患者持续到第6年,ERBT与AM均与患者的尿失禁无关(P<0.001)。与RP或AM相比(P<0.001),EBRT后患者的排便功能更差(第6年的血便率6%,大便失禁率10%),BT对排便功能影响较小。几种治疗方案未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QoL造成影响。
图1 6年后患者报告的泌尿系统症状和QoL
研究结论
总而言之,不同治疗方案下PC患者6年的QoL与功能结局可为新诊断的、局限性PC患者及其主治医生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参考文献:
Lane JA, Donovan JL, Young GJ, et al. Prostate Testing for Cancer and Treatment (ProtecT) Study Group. Functional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of localised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s (Prostate Testing for Cancer and Treatment [ProtecT] study). BJU Int. 2022 Sep;130(3):370-380.
编辑:王木木
审校:LR
执行:王木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